院前-院内脑卒中救治转运模式的应用效果

2021-01-08 09:08胡小霞龚海军
甘肃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脑血管溶栓手术室

胡小霞 龚海军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甘肃 兰州730000

脑卒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导致患者预后差或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后病情的迅速恶化,脑组织代谢变得缓慢,脑细胞相继梗死,梗死组织周围的半暗带逐渐增多,时间太长会形成永久性的梗死。所以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最关键的[1-2]。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存在“治疗时间窗”,一般在发病后6h内,而超早期的溶栓治疗以发病3~6h内疗效最佳[3],有手术指征的也需及早手术治疗[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中院前急救作为卒中急救生命链的启动环节,在卒中的最佳医疗救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5]。大多数医院通过建立脑卒中单元模式,患者就诊后能够得到一系列系统的专业化救治措施,但对脑卒中院前急救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6]。因此,在医院脑卒中单元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高效无缝隙的院前-院内脑卒中救治转运模式势在必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经院前-院内脑卒中转运模式入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中心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通过急诊入住脑血管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行溶栓治疗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入选标准 纳入在脑卒中中心完成系统救治、无中途离院或转院患者;排除入院后不足24小时死亡及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并留有后遗症的患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参照2015年脑卒中诊疗指南[7],统一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流程。院前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洛杉矶院外中风筛检表(LAPSS)标准[8]筛查可疑脑卒中患者,立即启动院前-院内脑卒中救治转运模式:通过院前-院内脑卒中救治转运模式平台,上传患者基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临床表现和院前给予的救治措施,院内脑血管中心卒中单元能够通过院前-院内脑卒中微信群平台及时看到患者信息,立即启动绿道,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卒中单元组成员提前在急诊室等待接诊,同时,已提前做好影像学检查、抽血检查以及手术室溶栓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节省了请专科会诊的时间,缩短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nest to door time,ODT),一旦患者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立即进入手术室行rt-PA静脉溶栓,这明显缩短了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

1.3.2 对照组。发病后由家属送至医院急诊科,入院前及途中未给予任何相关急救措施,入院后由急诊科医生对其进行常规的诊疗和救治,确诊后再送入脑血管中心,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启动手术室溶栓程序,行术前准备工作,行rt-PA静脉溶栓。

1.4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ODT、DNT以及出院一月后的MRS评分情况[9]。ODT:自患者发病至确诊后送至专科时间;DNT:自患者确诊至进入手术室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观察组ODT和DNT较对照组短(P<0.05);出院一月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时间及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较急,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给予医疗干预,不仅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脑损伤程度,而且还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其预后[10]。目前,使用rt-PA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6],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神经功能。有手术指征的也需及早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11]。院前医务人员一定要把握转运时机,同时做好患者病情的评估、尽快采取措施及早进行医疗干预,转运途中密切监护,院内开启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为患者能够进行手术和溶栓治疗赢得更多宝贵的时间[12]。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降低致残率以及病死率[13]。

脑卒中中心的全体临床医师均接受了规范化的脑卒中救治培训。院前医务人员在院前急救时,参照LAPSS量表,在现场和转运途中对患者进行初期管理,同时按照标准流程对患者进行救治和快速转运。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ODT和DNT明显缩短,出院一月后MRS评分明显较低。有研究表明,缩短DNT可以改善AIS患者的预后[14]。

综上所述,建立高效无缝隙的院前-院内脑卒中救治转运模式,简化了传统模式的交接手续,缩短了ODT进而缩短了DNT,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改善了预后,同时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抢救成功率,也明显地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脑血管溶栓手术室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