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地形测量中无人船的应用与数据处理研究

2021-01-08 06:17张毅胜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水深船体波束

张毅胜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 广州 510500)

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即对近海水底点、港湾、水库、湖泊、江河等高程与平面位置实施测量,用于绘制水下地形图的测绘工作。浅滩区的测量工作通常采用RTK作业,但由于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危险系数较大,且操作时间较长,因此对皮划艇及其水上相关设施难以合理加固,如何确保测量精确度成为摆在操作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若是采取租船方法,每次测量前仅是准备工作一般都要耗费2~3h,同时若采用租船与养船措施也要投入大量成本,有些偏远区域目前找船困难,而采用无人船测量能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应用无人船搭载单波束测、多波束及多普勒ADCP测量仪及水质仪器等设备对水下地形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测量效率不高的问题。在受地形环境等约束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传统测量方法无法实现的要求,通过在水下地形测量中进行无人船的运用并对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完善技术构建,以此获取符合精度要求的水下地形数据。

1 无人船的基本原理及一体化监测系统

1.1 无人船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

无人船系统可分成作业和船体两个系统,作业系统中包括GNSS定位及探测两个系统;船体系统包括船体结构、通信、动力、导航、视频、避障共6个系统。

无人船测量体系作为无人船整体的核心系统,肩负着对水深与定位导航的测量任务,其具体是由GNSS接收器、姿态传感器、数字化测深仪、距离传感器、全角度监控设备等诸多传感设备组成。无人船的基本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无人船的基本测量原理图

1.2 一体化的无人船调研体系

相较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使用无人船搭载单波束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在浅水区和危险区作业,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采用无人船多波束进行测量,能够将校准设备的环节省略,同时还能将准备工作中90%的时间节约下来。一体化的无人船调研体系的潜在优势有背包测量、浅滩测量等,可采用导航技术实现主动计划。无人船搭载单波束的测量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无人船搭载单波束的测量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2 无人船搭载单波束的测量操作方法图

图3 无人船搭载单波束的测量操作流程图

2 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的背景以及设备的投入

某大桥内部水下地形测量项目处于本地南侧与澳门临近的海域,需要对本地区的水下地形进行测量。该项目的面积约为7.2km2,提出了测线间距为20m,定位点间距为5m,5d交付成果的要求。

该项目技术难点主要如下:(1)项目为珠海和澳门的交界处,没有通过申报的载人船决不能进入,租船也很不便;(2)水深平均为2~3m,有一部分是0.5m,极易出现搁浅情况;(3)无人船如果处于特殊环境中必然会增加风险因素;(4)其流速较快、流向也具有较高的复杂性;(5)整个项目所需的施工周期较短。因此使用无人船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

3 处理方法

该项目运用的是华测类无人船对水下地形进行测量的技术,根据前期制订的工作命令自动在水上导航,并确保工作任务完成的合理性。持续导航时间为6h,航速高达5m/s,船体具有密封抗腐蚀等优势,还能抵抗6级风浪。利用无线网桥将测量数据及时向地面上的测量基站发送,站点及时监控、储存及分析等工作。操作中需要注意:(1)对GNSS的架设点高程精确测量,保证测量水上高程的精确度;(2)在对完成架设的岸台进行测量前,将船上需要的各类监测设备安装好,并做好相关的调试工作,正确设置各类参数(尤其是声速参数),让相关仪器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中;(3)将所需的仪器架设于起点位置,并调好基站,同时还要对其接收卫星的颗数、卫星情况、信号质量等进行检查,保证GNSS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进而保障其精确度。

3.1 船体下水

测量环境离海很近,需要安装浮体才能保障安全,以此为重量较强的船体与大于等于18cm吃水的下水环境提供诸多有利条件。船体中所有设备总体重量约为15kg,2人即可装置浮体,如果不需要安装浮体,1人即可。船体下水之后可以利用自主导航或者人工遥控的方法航行。

3.2 主动规划巡航路线

确定好测量区域,给其设置完航行的路线以及操作任务之后,其能够主动航行、自动执行任务与躲避障碍,弱化人工参与,解放人员高强度及繁重的水上工作任务。主动规划巡航路线的技术通常可以分成两种:一是基于规划电子型海图航线生成巡航路线的规划技术,二是基于航线的生成轨迹与巡航路线技术的规划。

3.3 回传数据和数据记载

无人船使用的是2.4G(间距约为1km)的网桥或者2W(5km距离)电台进行水深数据和定位数据的回传,按照操作要求择取适当的传输数据方法。

3.4 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启动Hydro Survey软件,然后依次点击“数据处理”“水深取样”,并对水深数据的相关文件进行选取,也就是dep文件。

将要实施处理的相关数据参数调整至相应的横纵坐标,正确选择验潮文件,查看数据的测量状况,平滑数据可转归到正常的断面上。当完成对这条线的处理后,需要合理设置采样间距,比如一条侧线上每间隔5m进行1个点的取样等,由此完成智能化的采样环节。

3.5 数据的形成

将数据储存在该工程的项目文件夹中,按顺序对本工程全部测线的水深数据实施取样,当全部测线数据完成采样后,转换水深数据为工程需要的成果数据,成果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成果示意图

3.6 精度统计

精度统计需按照《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3456—2009),根据等精度检查的误差公式计算:

式中:M为重合点水下高程难以符合值中的误差;V为重合点水下高程难以相符的值;n为主测线最线重合点数的检查。

主测线与检测线应选取相交位置上的水下高程点实施比较,从海域的上中下游选择均匀的52条检测线,共计3652个点精度统计,其中有1521个合格点,水下高程的精准度统计表如表1所示。根据我国水下高程检测标准来看,当水深小于20m,高程检测误差需要控制在≤20cm,那么数据结果表明,无人船对水下地形高程点的收集精准度非常高,误差均在20cm以下,技术方面也符合需求。

表1 水下高程精度的统计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下地形测量中使用无人船,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测量任务,并提高水下地形的测量效果,此种测量方法能够避免或减少人工测量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在水下地形测量过程中使用无人船测量技术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灵活机动,可以在常规测量平台有限的水域中实现应用。文章将工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技术路线的可操作性实施验证,结果表明整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测绘方法,可以为无人船在水下地貌测量、航道测量、水下地质勘察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猜你喜欢
水深船体波束
书法静水深流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基于水深分段选择因子的多光谱影像反演水深
多波束海底地形水深注记抽稀软件对比
基于共形超表面的波束聚焦研究
超波束技术在岸基光纤阵中的应用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毫米波大规模阵列天线波束扫描研究*
船体剖面剪流计算中闭室搜索算法
GPS RTK技术在水深测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