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的困惑和问题研究

2021-01-09 00:25徐志诚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学改革体育

徐志诚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指导纲要和工作基本标准,使得高等教育机构有关大学体育的评价、考核都得到了良好的规范,大学体育的学科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然而在对有关规定进行落实过程中,也发现了部分问题,大学体育教育如果不能积极地适应社会发展,就容易使体育的发展受到阻碍。

一、困惑的体现

(一)课程定位方面

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果要想收到更好的改革效果,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其中体育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观念会影响最终的效果。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大学体育都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体育运动竞赛等,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最高阶段,属于公共体育。大学体育作为公共体育,其内涵以及功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大学体育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已经不相匹配,从内涵角度讲,大学体育不止具有自身属性,还需要与当下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在新时期,大学体育需要突出创新理念和特色,与培养高能力运动员、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对接。大学体育活动组织、素质教育路径等都是内涵的范畴。另外,由于内涵的变化,综合类大学关于体育专业的设置有层次的提升,体育的功能结构在新时期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学生和教职工生活方式、学校组织结构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针对这些变化,部分大学体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规律,在实践过程中关于课程定位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二)学科建设方面

从有关国际教育调查数据中得知,有很多国家的大学中体育并没有设置为必修课,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的大学体育学科都面临危机,只有中国以及少部分国家还设置有大学体育必修课。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加强需要在制度以及学术方面给予支持,这样课程在大学教育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良好发展为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带来动力,有更多的综合类大学开始对体育学科建设加以重视,通过制度化建设支持高层次体育科研工作和专业人才培养。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综合类大学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仍然走以往的道路,增加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多增加体育本科专业,而有的大学关于体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体育学科建设方面并没有结合学校自身教育特点,对其进行精准定位,因而学科建设缺乏特色性。关于大学体育的学科建设包含科研成果、学科队伍建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不同的大学体现的学科优势会对社会文化、经济等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纲要落实方面

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存在的困惑主要有:首先是纲要中规定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检验,关于推广的全面性还存在困难,纲要中的课程模式可行性方面表现较差,由于体育目标的设置太过宽泛,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纲要中的领域目标社会教育、生活方式、医疗卫生等,有学者认为不是体育课程的独有目标,因而纲要指导的科学性有待提升。关于大学体育的本质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领域目标中有关身体和心理健康目标属于综合性发展目标,关于这一目标的评估并不能从大学体育课程完全展现。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

实施学科教育改革后,大学教育评价体系与时代发展需求有所适应,但是出现的问题是部分大学体育工作者的教育评价标准有所下降,教育观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具体来讲,首先,学生针对教师的评价,使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成绩关注度过高,进而使大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宽松。其次是有部分大学体育工作者对于新的教学评价制度并没有完全适应,其本质内涵的理解不够充分,为了突出大学体育教学特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满足,对于考试评价标准、学生的思想教育、体能训练、意志品质锻炼等存在不足,有关教学质量和专业特色构建方面的投入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再次,从学校的制度方面来讲,体育工作者面临的压力较大,关于职称评审制度有规定,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关于教学质量的分数要高于某分数线,教师的失业危机增大。最后,由于教学评价标准量化的难度较大,内容烦琐性强,使得部分教学评价体系中少了评价内容和方式。

(二)课程改革

大学体育的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改革形式上有所变动,但是质的变化还存在问题。首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对于课程项目的增加、更新较为重视,但是有关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课程教育功能优化较为忽视,学生体能锻炼要求的关注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次,在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创新时,还没有完全形成理论依据,有关课程建设的进度还比较迟缓。从体育工作者角度来讲,创新的积极性不足,教学特色的展示不够充分。再次,大学教育管理层有关体育改革的全面性思考不足,改革思路没有清晰的展现,关于教师教学投入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难以精准的判断。最后,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探索还缺少一定的主动性,使大学体育教育宗旨有所偏离。

(三)身体素质

从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调查中得知,我国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普遍存在下滑情况。从原因分析来看,体育课程教学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形式化较突出,大学体育的本质功能存在一定的忽视,而且由于教育体制、社会文化等综合方面的影响,都影响学生体能素质。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自主性方面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身体素质的下滑有大学体育教育的一定责任。中国大学体育从改革实践和制度方面对于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教育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关于大学体育目标的建立由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的增加,使得大学体育教育方向有一定的偏离,课程改革通过体育活动的认知、心理等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意志品质等进行培养,在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教育重要的是对体育本质功能的回归,不断反思教育理念。

三、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一)回归体育的价值

当下中国大学体育教育面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业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如果对学科建设、教育方式等部分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课程改革最终收获的效果也达不到理想状态,大学体育本质教育意义以及价值都得不到真正的实现。所以,需要对体育价值进行回归。回归体育价值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体育传承,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关于体育文化需要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不断的传承下去,通过对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大学生才能更好地从中培养出积极的体育精神。其次,学校作为体育运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场所,能够通过实践突出体育知识和情感传授的教育功能,使体育教育的实践性得到更好的展现。大学生都是通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逐渐形成的体育思想以及运动精神。所以,在当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除了要对学生体质进行强化外,还需要将其作为地位等同其他文化课程的教育实践课。最后,课程教育能够进行体育文化传承和精神感知,过程中能够使体育文化得到不断的融合。体育教育中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与大学体育教育有密切的联系。国务院的有关文件中也对学校体育价值的回归重要性做出了强调,在大学体育中注重对体育价值的回归,关于课程定位、学科建设和纲要落实方面的困惑才能更好地解决。

(二)担当起体育的责任

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政策文件都是从体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这就从制度的角度给新形势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指导,同时对大学体育目标的设置提出了要求。对大学生来讲,体育课程的学习要掌握不少于两项运动技能,通过体育锻炼不断地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另外,大学体育课外活动的目标建设主要是为了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部分,使校园体育文化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再者,有关大学体育内容,除了原有的项目训练、固定教学内容外,还要增加高水平运动团队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加强对学科自身的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以良好的对接国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在国际赛事上能够更好地为国争光,使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以及科研水平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提升。在体育科研方面的强化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进行强化。同时,政策文件的下发从制度角度也是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的担当责任。负责大学生体育训练、项目竞赛、课外活动等传统教育功能的体现,还要对学生心理健康、体育精神等的教育进行负责。从竞技体育角度方面讲,通过大学体育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在学科建设中更好的展现体育课程优势,担负起大学体育教育的责任,才能更好地解决关于评价标准、课程改革、学生身体素质这些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指导纲要实施以后,普通高等学校中对体育课程教育存在过困惑,遇到过问题,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实践,正确的梳理改革思路,对于教育效果的体现需要从提升学生体育素质为基础,充分认识到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解决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价值回归和责任担当角度更好地推动大学体育发展。

猜你喜欢
大学改革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