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1-01-09 00:36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2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体育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一、前言

自从《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后,中国足球迎来了新的生机,改革虽在一定层面有了新的突破,但是中国足球成绩却止步不前。怎样促进中国足球的进步也成为当下时事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参考了足球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增加足球人口数量,提高中国足球人才发展的质量,探索贴合中国足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为中国足球梦助力远航的长期目标。我国大力发展青训与校园足球,其中校园足球是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体,是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足球活动从长期来看,能够提升中国足球水平,改善中国足球落后面貌,是重振中国足球的重要手段。[1]让校园足球成为我国足球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校园足球为基点,提高足球的人口基数,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增添光彩。

二、校园足球的开展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足球时说道,关于足球我有三个愿望,中国男足国家队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获得世界杯冠军。足球是世界上最热门的体育运动之一,但在我国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中国足球的发展也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还没有一套符合国情的高效人才培养体系。校园足球应当以育人为本,[2]开展足球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还能极大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国外足球超级联赛已成为发展体育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国足球却是砸钱的代表词。我国有超过1 亿的在校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学生群体,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对增加足球人口有重要意义。校园足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广大学生的体能体质,培养体育运动中团结拼搏的意识,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3]校园足球不仅是公共体育课的传授教学,更是中国足球的发展根基,校园足球的发展为中国足球奠定了人口的厚度,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校园足球的发展困境

(一)场地资源缺乏,使用效率低,限制了参与校园足球的人口基数

校园足球的开展最离不开的是场地,然而我国足球场地资源却相当紧缺,《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中可以看出,足球场在中国校园体育场馆中的占比较低,大部分校园还存在着一片地多人共用多种运动共享的情况,造成了很多足球爱好者无场地可使用的现状。此外,除了在上课与规定时间外,校园足球场大多采取封闭管理,开放时间有限,减少了足球场的利用率。校园足球活动中,5 人制场地较少,能进行11人制比赛的次数更少,田径场里的足球场时常处于闲置状态,且在傍晚与晚上踢球的黄金时间,操场里往往有大量跑步的学生,为校园足球的主动开展增加了风险。

(二)课堂教学一味杂陈,校园足球活动少,降低了参与校园足球人口的质量

校园足球的开展主要在老师引领下学生参与,许多学生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足球学习,大班集中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得到老师单独的指导较少,在课堂中得不到足够的参与感。体育课堂教学一成不变,陈旧的内容与枯燥无味的技术动作练习将学生的兴趣打入低谷,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动作练习。在进行足球活动时,由于缺乏技战术和进攻防守的指导学习,导致足球赛更像是技术好学生的个人秀。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多为完成课堂任务或学分要求,降低了校园足球的整体性,增大了开展校园足球的难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少,除了课堂教学与校内稀缺的比赛外学生很难接触到足球活动,也降低了参与校园足球人口的质量。

(三)学训矛盾与主客矛盾严重,制约了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

马克思的研究指出,矛盾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文化成绩的学习安排与校园足球的开展耗费时间精力是校园足球的主要矛盾。繁忙的学业和沉重的负担,压缩了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时间,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初心发生了质的改变。国内唯文化成绩为首的风气持续走高,学生在踢球时面临着踢球到底能带来什么的功利主义。在年龄层面,处于青少年的学生无法成为行为的主体,家长对于足球的认知和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兴趣方向[4],学校的足球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影响。

在全社会对体育的不充分认识下,体育运动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角色。校园足球在不能立即为学生成长发展带来利益的情况下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文化课老师为了抓学习进度也会变相抢占体育课的时间。校园足球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发展,仅仅只有少部分人在升学、加分等方面因校园足球的开展而受益。当校园足球无法为学生带来学习与生活上的直观变化时,校园足球将不是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首选,这大大制约了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

四、校园足球开展的路径选择

(一)普及场地器材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校园足球人口数量

校园足球不仅仅是组建一个球队,带领出去参加比赛而已,校园足球更深刻的内涵是要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学校足球发展到最后,是要让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队。[5]通过建立和开发属于自己的校园足球特色课程,来提高校园足球参与人数,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充足的外部环境,增加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时需要的器材数量,保证学生在参与足球活动时获得足够的参与感。组合场地资源,将室内场馆合理规划,做到一馆多用,添置可移动器材,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时间,避免上课人数与场地使用之间出现负相关的情况。调整校园足球场管理制度,合理变更场地使用时间,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将上课与社团活动、校园足球活动等合理利用,将11 人制场地合理划分为多个5 人制场地或建设新的足球场地,在不影响整体使用的情况下增加场地的使用时间,为校园足球的开展保驾护航。

(二)改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兴趣,提高参与校园人口的质量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体质论”“技能论”的影响下,忽视了体育的教育形式和功能,仅仅只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掌握[6],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变更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利用组队比赛的方式将学生带入主角模式,增强学生在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自信心,同时以游戏的形式将足球带入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学生练习技战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同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变更陈旧的大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对几十的现状,分小班教学,增加小班间的趣味性的比赛。变更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制定适合时宜的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的成绩考核方式,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制定成绩考核标准,而不是统一死板的考核标准。利用学生会与社团组织的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让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组织,不仅仅是参与比赛,更要参与到比赛的策划、组织、服务中,使学生成为校园足球活动的主体,增加学生在足球活动中的参与感。

(三)合理改善制度,营造校园足球大环境,促进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

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学校领导的意见决定着校园足球的生死,校园足球处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边缘,从顶层制定利于开展校园足球的制度。现行的教育体制改革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拼不过应试。[7]现行教育体制的短板在于全社会蜂拥而至地去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成绩,即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发言人曾多次提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然而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大不如从前了,学生的近视率在节节攀升,整体素质堪忧。面临这种现状,参考校园足球建设成果较好的学校,学习成功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优劣进行建设,寻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足球建设方案。对校园足球的培养工作需要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8]通过制定强硬的制度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大环境,增加学生课余时间与课余活动的权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足球活动,借此推动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

五、结语

校园足球的发展能够带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在国家重视的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校园足球的开展,将国家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硬件设施,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校园足球的人口总量和人口质量。在课堂中以新颖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的同时,组织丰富的校园足球活动,实现对培养校园足球活动的二次过滤,做到班内有比赛,班际有联赛,年级有小组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校园足球,促进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