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奋斗者”系列报道之五十八 用美好的年华谱写壮丽华章

2021-01-10 11:25
北广人物 2020年51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机车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毛泽东号”机车组:铁路线上焕发时代新风采

在我国纵横八方的铁路网上,有一辆特别的机车在奔驰前行。每当机车组在驾驶这辆机车时,都严格遵守“背不靠座椅、眼不离前方、手不离闸把、说话不对脸、沏茶不谦让、吃饭不同时”的纪律。

这辆机车就是“毛泽东号”机车。它从枪林弹雨的解放战争中走来,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峥嵘岁月。1946 年10 月30 日,“毛泽东号”机车诞生于哈尔滨机务段。1949 年3 月,它随解放军南下,落户北京局集团公司丰台机务段至今,是我国唯一一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

73 年来,“毛泽东号”见证了中国铁路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3 个动力时代,历经5 次换型、6台机车。2014 年7 月,“毛泽东号”机车结束长达68 年牵引货运列车的历史,开始担当旅客列车牵引任务;2016 年5 月,“毛泽东号”机车开始担当北京西至长沙Z1/2 次旅客列车牵引任务。

一代代铁路人形成了“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以及“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的安全生产基本经验。他们奔跑追梦,不懈奋斗,73 年安全行车一事不出,取得了累计安全走行1100 万公里的骄人业绩,名副其实地成为全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火车头”。机车组先后有6 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120 多次获得全国、地方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路机车组组建时间最长、涌现劳模最多、安全成绩最好、完成任务量最大的先进机车组。

“85 后”小伙子王振强是“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他说:“作为新时代的铁路人,我们既要牢牢秉承‘开领袖车,做领军人’的责任担当,用高度责任心、严明责任制、过硬基本功,确保一趟趟列车的安全正点,还要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更多新的内涵,让‘毛泽东号’这台英雄机车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风采。”

如今,“毛泽东号”机车组积极提高技术业务能力,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针对安全行车、机车质量、平稳操纵等方面的难题,积极开展课题攻关、技术改造,研发VR 机车交互式演练系统等10 余项创新成果,发挥了“毛泽东号”班组辐射带动作用。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于攀登彪炳史册

1999 年9 月18 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 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新中国70 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1964 年10 月16 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10 月27 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 年6 月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4月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样的成就令世界为之惊叹。“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两弹一星”为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23 位“两弹一星”元勋是投身“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如钱学森、郭永怀等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但为了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也有很多人像于敏一样,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于敏这样表示。

“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科学家们和广大研制人员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 年多,而中国仅用了2 年零8 个月。

常香玉:吃透勤与苦才能到高峰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著名的豫剧唱词伴随着常派唱腔的韵味,成为了穿越时空的时代符号,让人难忘以豫剧《花木兰》家喻户晓的一代宗师、豫剧大师常香玉。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 年9月15 日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县南河渡镇董沟村一个贫寒家庭。9 岁那年,为了逃脱成为童养媳,不得不随义父姓,改姓换名常香玉,随父亲张茂堂学习豫西曲调。

信奉“戏是苦虫,非打不成”的父亲对常香玉极其严厉,甚至还专门编了一条鞭来督促她练功。艰苦的磨炼,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常香玉脱颖而出,10岁就登台演出,凭着练就的一副“金嗓子”,13 岁时得到“文武全才之伶童”的美誉,在开封崭露头角。虽然她渐渐唱红,但生活并不安定,时常遭到来自各种旧势力的压迫和欺侮——戏场多次被地痞恶霸捣乱,戏台也多次被军阀用手榴弹炸毁。旧社会的磨难中,常香玉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不得不到处漂泊演出。

解放初期,常香玉有一次在甘肃酒泉演出时,解放军宁愿风餐露宿,也不打扰老百姓的情景在她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的事情更是令人感动:解放军战士看戏不光自觉买票,规规矩矩看戏,散场后还主动帮剧社搬道具、提戏箱。过去咱哪里见过这样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后,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我们也有了安定的个人生活、社会地位,在这样的好环境下,我们在艺术上也有了新的飞跃!”常香玉生前曾多次这样感慨。1951 年,常香玉和丈夫经过千辛万苦成功改编了豫剧《花木兰》,开始在各地巡回演出。听到抗美援朝前线传来的一条消息后,总想着为志愿军战士做点什么的常香玉产生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想法。当时,香玉剧社总共才有59 人,倾其所有捐一挺机枪都困难。说干就干!常香玉立即率“香玉剧社”开始了历时半年、行程万里的马拉松式义演。她们东奔西走,北上南下,足迹踏遍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广东、山东等6 省7 市,先后演出180 余场次,场场爆满,每到一地演出,就掀起一阵保家卫国的爱国捐献热潮。最后,义演筹集来的15.2 亿人民币(旧币),交给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并委托他们代买一架战斗机,献给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们。如今,这架“香玉号”战斗机展出在北京航空博物馆。

在“戏比天大”的艺术实践中,常香玉勇于创新、借鉴,不仅将豫东、豫西、祥符、沙河、高调等五大豫剧声腔派系熔于一炉,而且广泛采撷了河南曲剧、越调、京剧、昆剧、河北梆子及河南坠子等剧种和曲艺的声腔技巧,形成了独具风采的常派艺术。她先后在《花木兰》《白蛇传》《拷红》《破洪州》《五世请缨》及《朝阳沟》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吃透勤与苦,才能到高峰”,2004 年6 月1 日,豫剧界的一代宗师常香玉病逝,享年81 岁。生前她曾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 年7 月,国务院决定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张秉贵:“心有一团火”真情暖人心

2017 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 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 月18 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

1955 年9 月25 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场——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建成开业。当时37 岁的张秉贵报名参加招工考试,虽然已经严重“超龄”,但是他最终凭借优异的个人表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从此,张秉贵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国营商店售货员,开始了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理想和追求。

刚工作的头几年,为提高服务本领,他买来一些最硬的点心,利用废旧包装纸练包包、捆扎,可不到三天,点心就包碎了。后来他又改进方法,找来瓦片或木块,锯成点心般大小,当代用品,继续苦练,经常练到深夜。

1959 年下半年,根据工作需要,张秉贵从糕点柜台调到糖果柜台。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百货大楼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糖果柜台前经常排起长队。张秉贵发现,糖果的销售由于品种多、价格各异,称糖和算账两个环节最耽误工夫。

为提高称糖速度,张秉贵像当初练包包那样练起了称糖。熟能生巧,经过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张秉贵终于练就了称糖“一抓准”的绝活,不管顾客要几斤几两糖果,他仅凭上手抓,就能做到分毫不差,大大减少了购买时间。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张秉贵还练就了“一口清”的本领。每笔交易,在商品称好、包好的同时,价钱也就用心算计算出来了,分毫不差。

从1982 年开始,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张秉贵,经过一年多的写作,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一书,约5 万字,阐述了柜台服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

1987 年5 月,张秉贵不幸身患重症。卧病4 个多月期间,每当见到前来探望的青年人,这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总要谆谆嘱咐大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创造服务工作新水平。从1955 年站上柜台到1987 年去世,张秉贵先后当选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79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又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2 年里,张秉贵接待顾客近400 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始终像“一团火”一样温暖着每一个顾客。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机车
大连机车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庆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百岁华诞
重载机车牵引计算仿真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