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趣味盎然的冬笋寻踪

2021-01-10 17:08吴景勤
老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冬笋领队队友

吴景勤

张坊村是我当知青时插队的地方,它坐落在赣东的梅峰山下,是一座翠竹环抱的秀丽村庄。当地人将睡觉喻为到张坊挖笋,意思是做梦都想去张坊挖笋,由此可见张坊冬笋的美味和知名度。

我们知青队的带队干部罗普生是在竹乡长大的,每年一到冬天,就跟着父亲上山挖冬笋,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挖笋高手。

1968年是我下乡插队的第一年,那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晚上,罗领队告诉队友们:明天带大家上山去挖冬笋,为年夜饭准备一道山珍佳肴。

第二天,队友们早早地起了床,大家扛着挖笋工具,背着网兜背篓编织袋,在罗领队的带领下,说说笑笑,往梅峰山进发。

到了梅峰山,我抡起镢头,把一丛竹蔸四周几乎挖空了,却只见一根竹鞭,不见笋的踪影。接着我又掏空了两丛竹蔸,还是一无所获。队友们各自挥舞镢头,东刨刨,西挖挖,大半个上午过去了,却连冬笋的影子都未见到。我们回头望望罗领队,他的网兜里已装着10多根圆滚滚的冬笋。

我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罗领队见队友们一个个神色沮丧,走过来对大家说:“别灰心,冬笋是藏在泥土里的,要想找到它,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我教你们几招,保准能挖到冬笋。”

我们紧跟着罗领队,只见他一会儿摸摸竹竿,一会儿抬头看看竹叶,自言自语道:“这棵竹子蛮有笋耶。”接着低头挖上几镢头,刨开黄土,一根粗壮的竹鞭、两根冬笋便赫然映入眼帘。队友们惊呼起来,发出一片赞叹声。罗领队顺着竹鞭继续向前挖,竟然又挖出了一根冬笋。他告诉大家,挖到笋后别马上离开,一般一根竹鞭不止长一根笋,少则一两根,多则七八根。罗领队还叮嘱我们,挖笋时一定要小心,尽量别伤到小笋芽和竹根,挖完笋后要把泥土放回原处,用镢头顿紧,以使竹鞭休养生息。

大家围坐在罗领队身边,听他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解挖冬笋的经验。

听了罗领队传授的秘诀,大家心领神会,然后自愿结伴,两三人一组分散开,各自去寻找冬笋。

我与队友刘清春爬上一个小山坡,来到朝阳的一片竹林里,按照罗领队传授的秘诀,抬头看了看竹梢。只见竹叶浓密,叶子呈暗绿带黄的颜色。然后,我们轻轻拍了拍墨绿之间泛起星星点点黄斑的竹竿,再低头观察地面。竹蔸边泥土稍稍隆起,有一道裂痕,我们认为这棵竹子很可能有冬笋,便小心翼翼地将它周围的土拨开,找到竹根,用镢头慢慢地把泥刨开。突然,一个笋尖露出来了。我俩继续刨开微润的泥土,一根嫩黄的冬笋静静地立在冬日的暖阳下,我俩怦然心动,又惊又喜。

我小心翼翼地刨土腾土。镢头太大,不好控制,刘清春就换用撬藤刀,猫着身子,一撬一撬铲土,后来索性用手挖土,生怕弄伤冬笋。我们的鞋子里、膝盖上、衣袖及手掌上都是泥土,累得满头大汗。

最后我们干脆跪在地上,十分小心地将撬藤刀的锋刃对准冬笋与竹鞭相接的部位,用力一撬,一根圆滚滚的冬笋便从竹根上滚落到黄土边,嫩黄的笋衣,嫩白的根须。看到自己挖到的第一根冬笋,我俩兴奋不已,激情大增,很快又挖到了六七根黄澄澄的冬笋。

半山之上,风和日丽,鸟鸣啾啾,绵延的竹海,郁郁葱葱。不远处的竹林里传来队友们的声音,我吹了几声口哨,跟同伴们打招呼,他们回了几声。队友们在茫茫竹海里相互呼唤着名字,喊叫着:“你们有沒有挖到呀?”那边长长地回应着:“挖到了……快过来……”呼喊声在竹林中此起彼伏。

斜阳西照,暮色降临,翠竹在晚风中摇曳,山色如绣。罗领队在竹林外的大草坪上吹起了响亮的口哨,队友们听到哨声,陆续来到草坪集合。

虽然大家挖的冬笋并不多,全部凑起来,还不及罗领队一人挖得多,但大家都过了一把挖冬笋的瘾,最重要的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蛮干,只有细致地观察与思考,探索其规律,并刻苦地实践,才能取得成功。返程途中,队友们七嘴八舌、眉飞色舞地述说着自己挖笋的经过,互相分享着挖笋的体会和欢乐。

时光荏苒,如今回想起半个世纪前的那次冬笋寻踪,我依然感到趣味盎然。

猜你喜欢
冬笋领队队友
挖冬笋
冬笋抢鲜吃
冬笋能育壮竹 不可乱挖滥取
蔬中一绝数冬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