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99%的人误会的古语,你中招了没?

2021-01-10 00:22莲间鲤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语恩惠靠山

莲间鲤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名言谚语,成为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过,其中有那么一些,由于经历的时间太久远,就好像玩了一个漫长的传声筒游戏,传到最后的版本已经和最初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你知道吗?许多让你耳熟能详的古语,其实都是跨越了千百年的误会。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被99%的人誤解的古语,看看你中招了没!

·以德报怨

孔子曾经说:别人伤害了你,你不要记仇,反而要对他更好来感化他,这叫“以德报怨”。

孔老夫子表示:这是本夫子被误解最深的一次。同学们,答应我!做阅读理解一定要看完全文好吗?

让我们来看看《论语》原文到底是怎么说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白话版:

某弟子提出了一个灵魂考问:“如果有人来伤害我,我用恩惠来感化他。老师您觉得怎么样?”

孔子回答:“徒弟别犯傻,你要这么干,该如何面对那些对你好的人呢?要用正直公道来对待伤害,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这么多年一直误以为孔夫子过于仁慈,原来是因为没看全上下文……可算知道这道阅读理解的正确答案了。

·无奸不商

俗话说,奸商奸商,无奸不商。一提到这个词,广大消费者立马就会想到一堆“套路”:虚假广告,夸大宣传,捆绑销售……很多人都觉得吃亏的永远是买家,商人就没有不奸诈的。

误会,天大的误会!“无奸不商”这个词本来可不是这样写的,它原本写作“无尖不商”,意思也恰恰相反,它想表达的是:做生意,要厚道。

怎样才算厚道?仅仅做到足斤足两,那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五星好评商家必须有“尖儿”。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古代的米商做生意,将米斗装满了以后,往往要多舀一勺米,让斗里的米冒尖儿,给客人让利。客人一瞧,老板这么实在,啥也不说了,下次还光顾你家!

这种行为,在古时候是许多商家不成文的规矩,不光米商讲究“无尖不商”,布商也有“足尺放三”的说法,也就是客人买的布匹丈量到最后一尺的时候,必定会加放三寸。总之就是买东西必有赠品,这点“尖儿”,也就是“添头”,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却能大大提高客人的满意度,成为众多商家生意红火的秘诀。现代的商人们,赶紧学起来吧!

·无毒不丈夫

这句话可以位列影视剧里反派十大经典台词之一。每当反派做了坏事,就会得意扬扬地标榜一句“无毒不丈夫”,意思是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得心狠手辣。

——嗨,你有毒吗?没毒没前途哟。

——得了吧,前途这事和毒没什么关系,这句俗语原本和毒也没什么关系。它本来叫“无度不丈夫”,前面还有一句“量小非君子”,意思是器量小的人算不上君子,没有度量的人不是大丈夫。

那怎么就以讹传讹变成“无毒”了呢?说起来,这还是“看剧”的“锅”。大家都知道,元代非常流行杂剧,著名的杂剧作者王实甫在《西厢记》里玩了个谐音梗,他写了一句台词,说“你不辨贤愚,无毒不丈夫”。

这下好了,“度”变成了“毒”,好好的大丈夫就这样被黑化了,原本挺正能量的一句俗语也成了反派的经典辩护语。以讹传讹要不得,看来要成就一番大事,还是要少看电视多读书啊!

·两肋插刀

这个词总是让人特别有画面感。一个人对朋友仗义,到了能在两肋下插刀子的地步,真是一不怕痛二不怕死,令人不得不服。

据说这个典故出自唐朝著名的大将秦琼,许多人在钦佩之余,不禁也生出了浓厚的好奇:难道秦琼真的如此生猛,为了朋友在自己肋下插了两刀?

你要问秦琼,秦琼会跟你说:意思还是那个意思,但没有大家理解得那么血腥……

别看这词只有四个字,却有两个神转折:这里面的“两肋”不是肋骨,是一个地名,叫两肋庄。插刀也不是插刀子,而是岔道。

所以,“两肋插刀”原本叫“两肋岔道”,说的是秦琼受靠山王杨林之命查办劫皇纲一案,却发现劫银的是自己的好友程咬金等人。他左右为难之际,途经一个叫两肋庄的地方,岔道口一条通向靠山王杨林,一条通向武南庄的程咬金,秦琼毅然选择染面涂须、扮作程咬金去找靠山王,保全好友的平安。这个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越传越神,后来就传成了“两肋插刀”。

只能说群众对英雄的爱实在太强烈了,爱到了杜撰的程度,秦琼看了都得告饶:厚爱心领了,插刀就算了吧!

看了这么多被误会的古语,是不是感觉多年来的认知都被颠覆了呢?阅读的同时,也要多多考证,这样你就能离老祖宗的智慧更近一步啦!

猜你喜欢
古语恩惠靠山
靠山给的幸福,不是真幸福
寒号鸟
浅析中日两语言中的授受关系
爱你本来的样子
《恩惠》中女性人物的成长
古人说现代流行语
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
靠山即火山
“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