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环境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规范化培养模式探索

2021-01-10 00:24敖秀玮程世昆张玲玲段小丽李子富马鸿志
高教学刊 2021年37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

敖秀玮 程世昆 张玲玲 段小丽 李子富 马鸿志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环境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模持续扩大,给我国高校环境学科的国际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结合对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分析,探索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过程规范化培养模式,建立多维驱动的育人新机制,全面提升环境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助力新工科建设,以期为“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提供更多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环境学科;培养模式;生源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S1-0013-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he number of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is increasing, bring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the standardized mod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is explored, and a new multi-dimensional driving mechanism for education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postgraduates in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The goal of this manuscript is to promote the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more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Keywords: foreign postgraduate;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cultivating mode; quality of student enrollment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规模正在持续扩大。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更多来自沿线国家的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2]。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3]。面对日益庞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更高需求,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經逐渐从规模化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4-5]。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以质量促发展,以规范促管理。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目标。

在来华留学生群体中,留学研究生作为高学历培养人群,其培养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要求更高。众所周知,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迅猛发展,而新科技和新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一批工科专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也使得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在全球化浪潮和新科技发展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在新时期,工科专业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被赋予了向全球输送国际化高端人才和助力科技创新双重使命。在此背景下,对工科专业来华留学研究生实行规范化、精细化培养,对推动新工科建设和教育国际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与问题——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反映时代特征、内涵创新、学科交融、领域宽广等特点[6]。而环境学科则具有问题导向性、综合交叉性、社会应用性等特点[7],这正与新工科建设的特点不谋而合。环境专业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卓越环保类工程科技人才,从而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贡献全球环境治理,成为了我国环境学科新时期建设的新使命。当前,我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共享“碳中和”,共建绿色丝绸之路[8]。很显然,这条“绿色丝绸之路”上必然需要更多兼具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跨文化合作能力的高层次环保科技人才,这就对我国高校环境学科的国际学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创造了更多机遇。

北京科技大学是国内较早一批抓住这个机遇的高校,并且一直将环境学科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作为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特色和重点。在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现改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首次设立了全英文授课的环境工程专业国际学生研究生班,结合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不断优化针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结合专业性和工程实践性,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使得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不断地稳中向好[9]。至今,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学科已经培养了130余名来华留学研究生,其中有35名学生来自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然而,在这十多年的探索中,虽然在环境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在其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来华留学研究生生源质量较差

在北京科技大学录取的环境专业留学研究生中,近一半学生来自非环境相关的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背景复杂、不匹配。同时,相当多学生来自教育落后地区,如非洲、南亚等,其科学与文化课较我国有着一定的差距,使得部分国家留学生专业基础较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欠缺。

(2)来华留学研究生各培养环节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阶段,其虽然可以在导师、研究团队、辅导员等多方协助下完成研究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仍发现留学研究生课程学习困难、学术成果创新性不足、论文写作方法运用混乱、答辩环节材料形式错误较多等问题,暴露了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各培养环节缺乏规范性的现实。

(3)疫情对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造成的冲击

受疫情防控影响,原有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有效运行,各时段的工作安排推迟,对于留学生尤其是身处境外的留学生,其育人工作线下难以展开,难以对留学生的日常学习进行高效管理。虽然线上教学一定程度上对线下教学的缺位进行了弥补,但线上教学的质量、留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生源国的时差、网络状况等现实因素,都会影响留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全过程规范化培养探索

在高校建设“双一流”的道路上,“面向国际”已经成为各高校发展的重要共识。提高国际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助于做强“留学中国”的国际教育品牌,深化高校在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综合实力。对于环境学科而言,提升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助于向“一带一路”沿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输送专业的环境技术人才,有助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服务全球环境治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环境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全过程规范化,体现在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就业”等各个关键培养环节的质量提升和模式创新(见图1)。

(一)定制化留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

虽然“趋同化”已经成为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共识[10],但“趋同”不代表“完全一致”,在对留学生教育去“差异化”和提高培养标准的同时,仍应根据学生情况实行“同中有异”的培养。中、外研究生培养方案达标的基本要求应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留学研究生,应根据学生的教育背景与学习能力,结合其个人的发展需求,实施层次化培养,定制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多维驱动留学研究生培养

留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因此需要“多点触发”“多维驱动”地来对这一系统进行改革。无论中外学生,课程学习和科研创新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两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锻炼。同时,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又给留学研究生培养造成了壁垒。为此,需要将“语言文化”“专业知识”和“科研创新”进行联动交互,共同驱动留学研究生培养。

首先,打破语言壁垒,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是规范和提高留学研究生培养的根本性前提。因此,在语言文化方面,要增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提升教师使用全英文教学的能力;针对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生,可“对口帮扶”,进行英文学习辅导;鼓励留学生加强汉语学习,更好地融入中国的高教文化。

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优秀人才成长的基石。因此,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需要构建基于留学研究生特点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的课程体系,灵活调整专业课理论深度,提升来华留学生的专业知识接受度;采用国际先进原版教材和自编全英文专业教材,兼顾基础理论与实践技术进行优选;创新全英文课堂育人模式,采用与国际化接轨的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和趣味式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全英文教学教育质量。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科研创新方面,可以通过提升留学研究生在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前沿交流会等手段,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前沿,拓宽研究思路;结合学科优势,建设来华留学研究生与境外知名专家间的交流平台,如有条件,可由中外导师协同指导留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增强中外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沙龙,鼓励中外学生共同学习。

(三)加强实践,推动就业

环境学科是一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学科,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工程实践是专业的一大特点。因此,引导留学研究生参与实习、实践和实训,非常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通过对生源国环境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一方面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强化学生将知识转化成应用的能力。充分利用科研实践基地,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环境专业可以依托国家环境与能源國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与国内国际的大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的科研和工程合作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场所,能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依托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鼓励来华留学研究生跟随项目到企业实习,甚至可将企业专家作为留学生的“校外导师”或“企业导师”,这样不但可以开阔留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更有利于推动留学生今后的就业。

(四)整合资源,强化线上教育

线上教学是确保海外留学生能够免受疫情影响而继续开展学习研究的重要途径。针对滞留境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首先需要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如慕课等精品课程平台),同时开拓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更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使课程知识点能够更为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同时,通过短视频、录播、直播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并巩固知识点。对于留学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也应根据疫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保障学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线上教育教学需要更高效的管理机制。为此,院系、教学团队和导师需要建设和参与部署线上教学管理团队,负责线上平台管理与维护、课程拍摄与制作、教学监督与反馈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可设置网络学习打卡,督促学生自主学习。

(五)留学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留学研究生培养也需要有与中国学生同样标准的规范化教育管理体系。对此,需要建立从“招生-培养-就业-跟踪反馈”的全过程留学研究生规范化管理体系。在生源选拔方面,严格把关学生入学申请材料,适当提高入学考核门槛;在培养过程中,明确学生学业和实习等环节各项考核标准要求,强化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术成果管理工作(统一国际学生的英文論文撰写模板等各项材料);在毕业阶段,严格把控留学研究生的毕业资格,并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和求职指导,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就业;针对已经毕业的留学研究生,可借助校友会等平台,保持联系,把握学生后续发展,为留学研究生培养提供实时的反馈。

三、结束语

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学科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一方面能助力环境专业新工科建设,另一方面又可以推动环境专业教育国家化发展,展现国家科教文化软实力。本文提出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的规范化培养建议,包括培养计划定制、“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多维驱动的教学科研体系建设、就业导向的实践训练、线上教学优化措施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等,将有助于环境学科不断探索留学研究生培养新路径和新模式,从而提升环境学科国际学生培养质量,打造我国环境专业高等教育的国际品牌。

参考文献:

[1]殷雪莉,张广磊.新形势下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21(10):67-70.

[2]谢素超,井坤坤,汪浩.“一带一路”倡议下硕士留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1,44(3):39-43.

[3]王静,顾倩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商科专业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8):26-28.

[4]赵鑫.来华留学生教育最新进展及政策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21,34(9):22-26.

[5]哈巍,陈东阳.挑战与转型: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模式转变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59-64.

[6]林健.引领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工科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40-43.

[7]周开胜,葛金龙,朱兰保,等.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科学专业建设[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10):169-173.

[8]宋晓华.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10-28.

[9]张玲玲,张钊溪,李子富,等.环境专业留学生全英文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专业留学生教育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3):145-148.

[10]颜晓红,王昌达,张磊,等.来华留学研究生趋同化培养“三同”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4):34-39.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