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应用思考

2021-01-10 21:29牛丽晶
新农民 2021年36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高产玉米

牛丽晶

摘要:吉林是国内重要的玉米产地之一,这些年,经农业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吉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与一些先进省份的高产技术还有不小差距。文章在总结高产种植技术的基础上,系统概述吉林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在此基础上,就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分别自建立健全玉米高产农技推广体制、不断完善玉米高产农技培训服务体系等两方面概述,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玉米;高产;技术推广

1 前言

吉林地处东北中部,幅员占国土2%的面积,本地有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雨热同步、高温高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一年一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尤其利于玉米的高产稳产。

这些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0%以上,玉米年产量也稳定在2000~270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10%~15%。由此可见,玉米的高产优产,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吉林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2.1 高产土壤

土壤是玉米高产的基础,选茬、整地则是土壤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般情况下,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壤,为高产的最佳选择。同时,禁止连茬作业,前茬以大豆、马铃薯最佳,并能坚持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上述工作的目的,破坏病虫害生长环境,降低土传病的发生率。播种前,深耕深翻30cm以上。现阶段,建议用大型拖拉机、深松旋耕机作业,配施底肥,以增强土壤抗旱、蓄水、保墒等能力,有利于根系深扎。深松深翻后,碎土、松土等精细整地,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熟化程度。

2.2 高产品种

玉米品种选择,应根据气候、土壤等情况而定,本地可推广的高产玉米品种较多,建议用中矮秆、紧凑平型玉米杂交品种。同时,还要保证有强耐抗性。这些年,建议选用的高产玉米品种有:吉第816、先玉335、农华101、郑单958、平全13、迪卡007、通禾899、吉农大823、通禾836、吉粳809、吉粳511等。

播种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苗期抗病虫害能力。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晒种催芽、种衣剂包种处理。

晒种催芽,播种前,晒种3~4h。后用50~55℃温水浸种10min,冷却后再浸种6~8h。之后,经清水冲洗1~2次后,包衣播种。

种衣剂包种,可预防多种病虫害,在种子周边形成保护屏障,预防病虫害侵染。当前,多用隐蔽式给药,种衣剂用量每1kg包衣种子50kg,种子含水量控在12%~14%,如此不仅有利于控制病虫害,更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2.3 种植密度

玉米高产除与地力有关,还与光照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玉米叶片光照面积越大,亩产产量也就越高。

适栽土壤温度,耕犁层温度恒定在7~8℃,即可组织抢墒播种。

抢墒播种的顺序,先岗地,后低洼地;先沙质地,后黏重地。

种植密度方面,作为单株单穗作物,密度应综合地力、品种、作业条件等因素而定。基本的原则,最大程度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结合吉林土壤情况及光照特点,一般控制宽行在89~90cm,控制窄行在30~40cm。

栽植密度的控制,依据适栽玉米株型而定。一般情况下,平展型,宜稀植,密度3000~3500株/667m2。緊凑型,宜密植,密度4500~5500株/667m2。

2.4 田间管理

依苗期、穗期、花粒期生长特点,对应优化管理措施。

苗期管理,关键做好查苗、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锄草、蹲苗促壮等工作。及时间苗,做到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定苗,选在出苗后8~10天,幼苗3~4片叶时,留壮苗,确保长势均匀。

中耕除草,幼苗3~4叶、7~8叶、11~12叶期,各安排1~2次,一除草害,二通透土壤,促进根系深扎。

穗期管理,此期为需肥、补水关键期。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加强田间灌溉。通过水肥管理,为促大穗粒作准备。

花粒期管理,重在促粒多、增粒重。合理追肥,浇好农田水。同时,注意防玉米粘虫,可用敌杀死或其它杀虫剂进行叶面喷施。

2.5 水肥管理

以人工灌溉,满足植株需水要求。

播种期,雨水充足,一般不用浇灌。但是,移栽苗,必须要浇好定根水。苗期,苗期耗水少,可根据土壤墒情蹲苗抗旱,以促进根系纵深生长。期间,除非遇到底墒不少,多数不用浇水。一般情况下,田间持水控在60%左右为最佳。拔节孕穗期,应加大灌溉,注意保墒,以为促高产、保穗多。抽穗开花期,此时进入灌溉高峰期,要及时灌溉浇水。遇到雨季,雨水多时,则注意清沟排水。成熟期,对水分的需求,仅次于抽雄期。期间,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以确保养分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籽粒。

科学施肥,以满足株体养分需求。

用肥原则: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施适量的氮磷钾肥。基肥用量要足,占总用肥量70%。结合云南土壤情况,基肥用氮磷钾复合肥,20kg/667m2;磷酸二铵,5~10kg/667m2;硫酸锌,1kg/667m2。

及时追肥,追肥以速效氮为主,多数选用尿素。植株长至8片叶,第一次追肥,15~20kg/667m2。玉米10~12片叶,大喇叭口期二次追肥,施肥尿素,20~30kg/667m2。条件允许的,可再用1次攻穗肥,施肥尿素,10kg/667m2。或者,根据长势、地力等情况,根外叶片喷施,用0.5%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混合液,增产效果显著。

2.6 病虫害防治

秉承绿色防控主线,突出病虫害全程绿色统防统治,综合健康栽培、理化诱控、天敌利用、合理药防等措施,为安全高产保驾护航。

健康栽培,秸秆还田,灭茬清茬,病虫害严重地块,将残体带离田间。同时,结合深耕,清杂草,破坏病虫害滋生环境,降低病虫害基数。推广耐抗品种,合理组织密植,控好大小斑病、纹枯病、黑穗病等病害。

理化诱控,羽化敏感期,放置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大片防治效果不错。地下害虫,以食诱剂诱杀。

天敌利用,产卵初期,以赤眼蜂诱杀。1.5~2万头/667m2,分2~3次释放,用于灭杀棉铃虫效果不错。

合理药防,当前,不能忽视药防药治的重要性。但是,注意对症、适量、高效。大小斑病,用40%克瘟散乳剂,用1000倍液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用800倍液;50%稻瘟净,用1000倍液等等,间隔1周,喷施1次,注意轮换给药。黑粉病,前期用粉锈宁乳油拌种,以降低感染几率。发现病株,待白膜未破前,即拔除病株,集中地外处理,以减少传染源。病毒病,用40%氧化乐果,每次3000倍液,喷施。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次20g兑水50kg,喷施。注意轮换给药,以避免耐药性。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每次1.5~2kg,灌心,防治效果不错。红蜘蛛,用40%乐果乳、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每次1000~1500倍液喷施,防治效果不错。粘虫,用2.5%敌百虫粉,撒施成12cm药带,以封锁病区。驱杀幼虫,3龄前用20%灭菊酯乳油,每次45g兑水50kg喷施,防治效果不错。

2.7 酌情晚收

晚收的目的,在于延长灌浆,使籽粒硬实。

适时收获,及早剥皮晾晒,以避免霉变。

3 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

3.1 建立健全玉米高产农技推广体制

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国内农技推广还将以政府为主导,借助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整,营造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外环境。与此同时,还应发挥好农业科研单位及高校参与农技推广的中架桥梁作用,搭桥农业生产及经营企业推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产业化进程。总之,要融合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以构建多元农技推广体系为终极目标。

就此,这几方面工作应到位:

第一,加快科研单位及高校与农技推广的内部整合,加快推进农技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以推进科研潜在生产力向实际生产力的衔接。同时,也为新技术研發提供实战参考信息,缩短研发周期,提升新技术研发效率。

第二,加快科研单位及高校与农业生产及经营企业的深度融合,科研单位及高校为农业生产及经营企业提供新技术,农业生产及经营企业为科研提供资金后援,实现强强联合,为高产农技推广投建基础保障。

第三,加快科研单位及高校与国家农业部的合作,通过政策引源推进农业高产产业化进程。

3.2 不断完善玉米高产农技培训服务体系

通过不断完善玉米高产农技培训服务体系,为扩大高产新农技普惠覆盖面,确保老百姓能掌握实实在在的新技术保驾护航。

在此,完善玉米高产农技培训服务体系,做好玉米高产技术培训工作,这几方面工作应到位:

第一,三级农技网络培训到位

市区、乡镇、村落三级农技培训要呈网络化架构,逐级对农技推广人员做足技术培训。首先,要保证这部分群体意识到新农技推广的必要性。其次,认识到位的基础上,督促他们能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掌握高产新技术,以为基层老百姓技术培训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指导。

第二,多形式农技培训教育工作

针对技术推广人员,各县市要分时段、分群体集中培训,注意培训形式的多元化,可邀请科研专家现场授课、可组织线上培训、可安排广播电视讲座,等等。培训同时严格考核,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熟练掌握玉米高产新技术。针对基层老百姓,要注意实效性,不要空谈,鼓励农技推广人员走向田间地头,手把手的改进农艺技术。同时,要利用好高产示范田,通过实实在在的效益,让老百姓信服新技术,有动力去学习新技术。

第三,多元化农技推广新形式

市场经济体系大环境下,我们的农技推广工作实现多元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此,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大环境下,积极探索多元化推广机制,尤其注意引入新实物载体,比如: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玉米高产技术推广网络平台。利用好农业专业合作社,形成高效能的群体带动作用。利用好社会力量,带动多方资源,为新农技研发提供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长青,白石,史磊,等.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和高产育种方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5-4136.

[2] 苏义臣,金明华,苏桂华,等.吉林省近十年特用玉米品种概况[J].农业与技术,2006,26(3):72-73.

[3] 于明彦,代秀云,夏远峰,等.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J].玉米科学,2005,13(3):32-34.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高产玉米
收玉米啦!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的玉米送给你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