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

2021-01-11 00:47吴玉洲
化工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水垢高中化学化学

吴玉洲

(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甘肃 定西 730500)

0 引言

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较大的趣味性,比较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有趣的化学实验、复杂多变的实验现象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以及后续处理问题都比较麻烦,更多的老师把实验教学都转到了课堂教学中,对于化学实验也从亲自动手操作转到了通过多媒体播放网络上的视频。虽然这些同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但是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

1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对学生化学思想的培养

化学作为高考中的基础考试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课内容都是在为高考打基础,因此从高一开始所有老师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提升化学成绩这一问题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化学思想的培养。但是就化学而言,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例如高一所学的除水垢的反应原理,这就是一个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案例。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对于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说应该是用稀盐酸与水垢发生反应去除水垢,但是在家庭中稀盐酸并不常见。因为除水垢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利用盐酸所具备的酸的特性,那除了用稀盐酸在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常见的可以替代的弱酸,答案就是醋酸。因此用醋除水垢是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可以用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化学思想,既学习到了知识又对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做出了解释。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是当前化学思想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应该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

1.2 学生逐渐对化学课程失去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在初中的学习并不深入,因此上高中以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望还是比较强烈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问题探索永远都保持着新鲜感,渴望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寻找到最终结果,但是在真正课堂中可以接触到的化学实验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对化学课失去了兴趣。有机化学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大都比较复杂,主要侧重于对烷烃、烯烃、炔烃以及芳香烃的研究,这部分知识所涉及的化学问题相对于无机化学中产生的问题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有机化学涉及的大多都是有机物的推理,通过化学反应推测每一环节发生反应的有机物的种类以及化学式,这就比较考验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化学课的枯燥无味,对化学学习产生了厌倦,再一次面对将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起来解决问题的难题。不仅如此,现在的高中课堂由于课程时间较为紧张,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断减少甚至没有,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基本都是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记,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阻碍了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对于化学教学中化学思维的培养是有一定难度的[2]。

1.3 教学缺乏实验课程

实验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性还是很大的,虽然有些复杂的实验可能由于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不全或者化学药品的购买较困难,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或者观看网络上的视频去理解实验现象的真正原理。但是有一些简单的实验老师完全是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其中的奥秘,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但是现在的化学课堂,许多老师认为做实验比较麻烦,而且影响课程进度,对于一些很简单的实验也是只通过讲解其中原理,让学生记忆,如此一来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将大大降低。像高一阶段最开始接触的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明显的颜色变化,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中所需的酸碱溶液以及酸碱指示剂也并不复杂,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石蕊或者酚酞试剂的颜色变化来区别该溶液的酸碱性,而且通过做实验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就酸碱指示剂变色这一问题,在化学考试的实验题就经常出现,经过反应后的试剂可以使石蕊变红,很明显为酸性溶液。因为学生有亲自试验过或者看到过所以记忆力更为深刻。但是现在的化学课堂上学生已经基本丧失了实验的权利,导致学生对化学丧失了探究的动力[3]。

2 学生形成化学思想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成绩的提升是首要目的,但是如果仅仅是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课后习题的练习,完全达不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化学作为一门倾向于理科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化学的学习中应该通过理性的思维,在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中多去总结和发现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对于学生化学思维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在做题时用最短的时间在脑海中搜索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做题的时间,对于知识点划分明确也避免了对题目思考问题不明确导致的错误。众所周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阶段老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化学思维的养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解放思想,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创新思维[4]。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

3.1 利用化学本身的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

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各种物质本身的特性,以及不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种类繁多,内容也较为繁琐。就拿化学元素周期表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名称,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求学生掌握前20个化学元素,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后面的铁、铜、银等元素也会出现,因此就需要对元素以及化学反应之间进行分类。对于金属来说有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对于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反应中化学价的升高降低和分子之间的得失电子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混淆,需要老师帮助理解、区分不同反应中的变化。对于相同元素所形成的不同产物,例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氧气和臭氧、水和双氧水等他们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物质之间的同异性更加明确,还能够培养学生化学分类的思维,从而提升学习效果[5]。

3.2 建立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使得化学实验药品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实验,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并不应该因此剥夺学生的实验权利。对于一些简单的、对仪器要求不高的实验,而且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项实验,这样一来,既达到了实验药品节约的要求,也弥补可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带来的问题。而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小组合作带来的美好体验,也能够感受到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分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采用“帮扶政策”,让学习程度好些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在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总结中,发挥组长的领导职责,帮助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同学,让成绩好的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魅力,从而实现全班共同进步。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思考。

3.3 化学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想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就高中化学而言与生活更是密不可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对知识的讲解与生活相结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例子来为化学实验做论证,用化学实验为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化学小知识来解答,例如冬天常用到的“暖宝宝”,为什么拆开包装袋就可以发热?在袋子里为什么不能发热?发热原理又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高中化学所学习的知识对其做出合理解释。而且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容易被所谓的“得道高人”施展的“仙术”所蒙骗,看起来透明的液体又加了几滴同样透明的液体怎么颜色突然发生了变化?就是这些常见的骗术基本上都可以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释。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用心观察,发现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而且老师需要注重在知识与生活结合的过程中,总结问题的根本原因,切实感受化学的魅力,进而完成化学思维的培养[6]。

4 结语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现在的高中生应该是具备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优秀人才。老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就高中化学这一学科而言,老师需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下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素质的重要体现。少年强则国强,他们作为祖国优秀的下一代,只有其综合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携手共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水垢高中化学化学
有水垢的水能喝吗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科学去水垢
去除水垢一点通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赶走烦人的水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