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2021-01-11 08:41朵学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畜牧兽医站810799
兽医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兽疫反刍动物病羊

朵学峰/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畜牧兽医站 810799

小反刍兽疫是山羊和绵羊的一种类似牛瘟的疾病,有许多常见名称,如绵羊牛瘟、山羊瘟疫、小反刍动物瘟疫或卡塔瘟疫。1942 年,西非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在小型反刍动物中鉴定出这种疾病与牛瘟相似但又不同,该病毒不会传染给牛。1962 年首次在绵羊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来小反刍兽疫病毒,并于1967 年在电子显微镜下首次观察到该病毒。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为2~7d,临床特征是发烧、眼鼻分泌物、腹泻、白细胞减少、呼吸困难和口腔鼻粘膜上皮脱落。鼻腔和眼部分泌物后来变成粘液脓性并散发恶臭。怀孕的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可能会流产。羊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烧后4~6d。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导致高发病率(最高可达100%)和极高的病死率(最高可达90%)。患病动物之间的密切接触对于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至关重要。山羊通常比绵羊更易感,绵羊患病后恢复率更高。

1 流行病学

小反刍兽疫病毒在我国、非洲和中东地区广为流传。

小反刍兽疫主要是小反刍动物的疾病;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都受到该病的影响。一般来说,山羊比绵羊受到的影响更严重,但一些报告强调了混合小反刍动物群中绵羊死亡率高的案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血清阳性率似乎因环境及易感动物条件而异。根据一些报道,在混合种群中,发现绵羊的血清学流行率高于山羊,这可能是由于绵羊的存活率较高所致。相比之下,一些研究报告称山羊比绵羊更易感,因山羊产生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的可能性更高。流行病学监测研究在不同的地方性流行地区进行了其他反刍动物易感性的研究,包括牛,水牛和骆驼,并在个别动物群体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血清阳性动物。

小反刍兽疫病毒最早可在感染5d后的患病动物的口腔和泪液分泌物中检测到,此时动物还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直到感染7d 才能通过从结膜拭子中分离病毒来证明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从自然感染小反刍兽疫暴发的病例中痊愈的山羊,病毒可存在于粪便中病持续排出病毒可达12 周。易感羊可通过直接接触患小反刍兽疫的病羊或间接接触病羊分泌物污染的饮水、垫料和饲料等感染该病。

小反刍兽疫病毒在对温度、酸碱和消毒药物均有一定的敏感性。在50℃下作用60min 小反刍兽疫病毒可被完全灭活。小反刍兽疫病毒在pH 值

5.8~10.0 之间相当稳定,但对最常见的消毒剂如酒精、乙醚、苯酚和氢氧化钠敏感。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在冷藏和冷冻组织中存活较长的时间。

2 诊断要点

在羊群中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单独饲喂病羊。患有小反刍兽疫的羊会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病羊体温可达41℃。眼鼻出现大量分泌物,随病情发展可变成黏液型或化脓性分泌物并且分泌物有恶臭。病羊口腔和鼻镜可出现表皮变粉脱落。患小反刍兽疫的病羊可并发腹泻,病情严重甚至出现脱水症状。此外,由于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羊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其他病原,如巴氏杆菌、口蹄疫病毒或附红细胞体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如羊痘、口蹄疫等。

可采集病羊口腔、鼻镜等病变部位拭子或分泌物送实验室诊断,也可采取病羊血进行血清学检测。实验室检测小反刍兽疫的常用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血清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ELISA 试验;另一种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PCR、荧光定量PCR 等。此外,病毒的分离鉴定、电镜镜检也可用于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检测,但由于操作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因此常用于科研研究而不适合临床检测。

3 小反刍兽疫的防治

小反刍兽疫为我国一类动物疫病,在发现疫病时应立即上报相关兽医官方部门,不可瞒报延迟上报等。在相关部门对患病羊进行诊断和检测后,确诊为小反刍兽疫的羊应及时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或焚烧等,并对羊场进行彻底消毒。此外,由于小反刍兽疫的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不可私自对病羊进行治疗,发现病羊一定要及时上报无害化处理,防止该病在羊群中传播。对于同群的健康羊可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包括紧急预防接种小反刍兽疫疫苗、应用磺胺类或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防止羊群出现细菌感染。同时,可使用板青颗粒、板蓝根颗粒等中药进行预防性治疗。

小反刍兽疫的控制主要通过预防接种,目前市面上已有商品化的小反刍兽疫的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选择疫苗时,应关注当地官方相关疫病通报了解当地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情况,根据当地流行毒株情况选择疫苗,同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和当地小反刍兽疫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对于未流行小反刍兽疫的地区可不接种疫苗,但应注意当地羊群发病情况和周边地区羊群流行情况,及时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

此外,引进新羊和人工授精也可使的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因此,在引进新羊时应观察羊情况,并对引进新羊进行检疫,最好在引进新羊前羊接种疫苗。新羊进场后隔离饲喂3 周以上,最好采用分类养殖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隔离期间应至少检疫2 次小反刍兽疫病毒,未接种疫苗的羊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人工授精的精液应从有资质且经过检疫的厂家购进,也可从当地官方兽医部门引进,但建议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疫病发生概率。

4 结语

作为影响我国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小反刍兽疫已在我国和全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同属于麻疹病毒属的牛瘟病毒根除工作已在我国完成,这给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根除净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珍贵的防控经验。牛瘟病毒根除净化工作的成功证明了采用免疫接种的方式可净化牛瘟病毒,因此疫苗接种在小反刍兽疫的根除净化工作中同要重要。但目前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知识方面还存在知识空白,如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播媒介、与宿主组织细胞的互作机制等,但相信随着对小反刍病毒研究工作的继续开展,定会解决上述问题。此外,目前小反刍兽疫病毒的防控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如现如今仍为研发出一种能鉴定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的疫苗以区分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这种疫苗的研制成功更有利于监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流行情况和评估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抗体水平。

猜你喜欢
兽疫反刍动物病羊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羊脑包虫病的原因和诊断防控要点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防控根除小反刍兽疫的方法建议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羊咳嗽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