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程橡胶产业发展

2021-01-11 12:12孔欣欣衡水学院应用化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化工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橡胶校企工程

孔欣欣(衡水学院 应用化学系,河北 衡水 053000)

0 引言

工程橡胶制品是指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铁路、地铁、涵洞等领域,起减震、降噪、防护等作用的橡胶制品,大致包括桥梁橡胶支座、建筑减震支座、桥梁伸缩缝密封条、橡胶止水带、铁轨枕垫等[1]。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工程橡胶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工程橡胶企业纷纷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工程橡胶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校企合作对工程橡胶产业发展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是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要求,同时更对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工程橡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有效落实校企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

首先,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输出场地,而目前影响工程橡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校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在各项素质能力方面的具体需求,并根据这些具体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工程橡胶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2]。

其次,工程橡胶产业另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产品创新程度需要提高[3],而高校具有优质的科研资源。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高校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的落地转化,使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够转变成企业的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从而切实提高工程橡胶产品的创新程度,助力工程橡胶产业创新升级发展。

2 校企合作现状

近年来,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不断涌现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新范例,但同时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尚处于应用转型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校企合作经验,校企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工程橡胶企业担心与高校进行合作后,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无法为自身发展带来实质利益;同时出于技术保护需要等因素的考虑,工程橡胶企业与学校之间进行资源共享的意愿较差;如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必然使校企之间难以推进深度合作。

2.2 企业缺乏动力

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前往工程橡胶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在校大学生,依然主要归所属高校管理,这使接纳实习实践学生的相关企业的管理主体权有所丧失,从而减少了其表达自身意愿的机会,因此无法有效的调动工程橡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多数高校的实践管理和教学安排等还处于初级改革阶段,不能完全符合工程橡胶行业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一些企业也无法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安排相适应,进而使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逐渐降低,最终导致合作动力丧失。

2.3 人才培养和供给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

高校和企业在基本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企业以盈利为目的,高校以教育教学为目标。高校希望借助工程橡胶企业,为相关专业实习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实施平台,而工程橡胶企业则主要关注如何为自身的发展吸收优秀人才。高校与企业间的这种差异,使其在校企合作中产生了不同的人才培养行为。另外,开展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工程橡胶行业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对相关专业教师自身的理论储备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多数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3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程橡胶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3.1 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产教融合实施方法等规章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深化校企互信,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明确校企双方的权责,以法律法规保护校企双方的利益。工程橡胶企业在与高校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免于担忧其研发成果被他人泄露或窃取,并在此基础上与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更为深入的技术合作;同时,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工程橡胶企业落地转化时,其自身利益也会受到充分保护。另外,还可以利用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地方专家团队制度等多项制度举措,共同促进和规范高校和工程橡胶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工程橡胶产业创新发展。

3.2 企业和高校共建合作平台

高校和企业需要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共建校企合作平台。工程橡胶企业可以和高校共同建立研究中心或共同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工作,如广饶橡胶产业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建橡胶研究院;衡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创建博士后基地、研发试验基地;衡水学院服务地方专家团队入驻双盛橡胶科技工作站;丰泽工程橡胶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共同开展新型电磁硫化装置的研发工作,被纳入教育部“蓝火计划”,研发成果把传统的叠层橡胶支座的硫化时间缩短70%,能耗降低40%,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颁发的“金桥奖”。同时,工程橡胶企业可以成为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如上海大学的建筑结构高性能减震技术在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实现成果转化;北京化工大学的重点项目成果——多阶螺杆连续脱硫绿色制备颗粒再生橡胶成套技术装备,在南京绿金人橡塑高科有限公司进行转化并落户衡水华瑞工程橡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上述校企合作形式,可以紧贴工程橡胶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线需求”,加速科技人才、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整合人才、科研、资本等优质资源,校企共同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工程橡胶产业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提高工程橡胶产品创新程度,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实现绿色、节能、高效生产,紧紧围绕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由技术创新带动工程橡胶产业升级,从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工程橡胶产业集群。另外,工程橡胶企业可以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高校可以为工程橡胶企业提供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从而为工程橡胶产业提供高素质技术人员,使工程橡胶产业发展具有坚实的人才支撑。

3.3 高校教师培养和行业导师聘用

高校在进行师资力量建设时,要在学历深造、科研院所访学等传统教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前往工程橡胶企业实习或兼职,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或管理工作,获得企业一线的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验实践内容的“双师型”教师。同时,高校可以聘请工程橡胶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行业导师到相关专业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有效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3.4 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是校企合作十分重要的实施主体,需要确保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够符合工程橡胶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要邀请工程橡胶企业专家对各个环节全程参与,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岗位分析精准透彻,课程体系能够支撑工程橡胶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同时,针对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具体需求,设置校企共建课程,如工程橡胶配方设计,工程橡胶制品设计与工艺学等,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使工程橡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掌握来自于生产一线的知识和经验。另外,可以与工程橡胶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从而为工程橡胶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4 结语

校企合作在工程橡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制度不够完善、企业缺乏动力、人才培养和供给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促进工程橡胶企业与高校共建合作平台,解决工程橡胶产业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工程橡胶产业集群,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教师前往工程橡胶企业实践锻炼,聘请工程橡胶专家到高校授课,为工程橡胶产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橡胶校企工程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橡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自制橡胶骨
子午工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