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11 23:17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摄像机监控校园

陆 宗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北京 102202)

0 引言

视频监控因具有直观、信息丰富等特点,在安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渐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领域。视频监控按照设备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模拟视频监控、数字视频监控和智能视频监控3个阶段。模拟视频监控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由模拟摄像机、画面分割器、矩阵、磁带录像机等组成,仅适用于小范围的区域监控;数字视频监控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相比于模拟视频监控,录像时间更长,监控画面更清晰,适合远距离传输;智能视频监控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并在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可以及时产生相关联动,有效的协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1 视频监控系统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校园人员密集,成分复杂,加之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种类繁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在实时监控、事中响应、事后调阅、震慑不法分子以及弥补人防和物防的不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在维护校园安全的同时,对教学、科研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 高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深入推进,高校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极大重视,智能设备终端、智能应用系统已逐步应用到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从目前高校校园视频监控建设现状来看,智能化水平不高、数据利用率低、规范标准不统一、重建设轻维护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2.1 智能化水平不高

目前,大多高校视频监控还是以实时监控、事后调阅取证功能为主[1]。主要停留在“看得清”层面,没能解决“看得懂”的问题。在物联网、AI、5G、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应用场景有效结合方面还不够深入,无法有效发挥视频监控在事前预防、事中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巨大潜力,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

2.2 数据利用率低

考虑到视频信息的隐私性,部分高校视频监控系统独立组网运行,未能与其他应用系统数据共享,甚至存在着教务、后勤、保卫等部门视频监控建设各成一体现象,各自独立建设前端设备,后端平台和传输网络,造成资源浪费和形成信息孤岛,数据利用率低。

2.3 规范标准不统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占地面积的逐步扩大,校园视频监控往往存在着分批次建设、补丁式建设等现象,设备品牌的不统一、清晰度的不一致、管理客户端的各不相同及数据格式的兼容与否等,导致出现多、杂、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的整合,较难实现统一调度统一管理[2]。

2.4 重建设轻维护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后,缺乏持续投入的意识,忽略了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加之部分集成商在质保期内没尽到相应质保义务,或超质保期后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进行运行维护,导致设备损坏不能及时修复,无法确保视频监控系统持续发挥应有效能。

3 高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建议

3.1 整体规划,总体设计

高校应将视频监控系统纳入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技术赋能校园治理”的思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强总体设计,同时结合自身建设水平、治理体系的特点和需求,突出学校特色和应用需求[3]。要加强校内各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遵循先进性、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易维护的原则,确保设备配置和系统构成合理,选用先进的视频监控设备,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预留通用的软硬件接口,能兼容不同品牌设备的接入,以保证系统能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为例,为避免出现业务系统独立、数据标准不统一、资源无法共享等情况,将安防监控建设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形成了以“一套平台、两个中心、三类管控”的总体设计思路。“一套平台”是以可视化平台为基础,在实现安全管理各项需求的同时,可扩展集成报警、门禁测速等业务系统,为构建智慧校园打下基础;“两个中心”是建设以事件为核心的指挥中心和以数据管理为核心的数据呈现中心,实现事件管理与数据管理的双中心可视化运行;“三类管控”即针对人员、车辆、事件三类管控对象,依托大数据、智能A I新技术,实现 对人员的智能管理、车辆的智能管控和事件的有效处置。

3.2 科学选型,合理布点

要突出需 求引领,兼顾设备的先进性与适用性,区分不同的应用场 景,选 择合 适类 型的摄像机,并积极征求各职能部门意见和建议,在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设计视频监控系统时,按照区域划分为“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校园周界及主要出入口。周界防护主要采用入侵报警及智能行为分析来实现,当入侵探测感知源检测到非法入侵时,摄像机联动录像,指挥中心报警和进行预案处置。主要出入口采用高清智能球形摄像机、人脸识别摄像机、车辆识别摄像机等设备,实现对该区域的监控及对进出车辆的车牌识别存档、进出人员的黑名单布控告警。第二道防线:校园道路、主要路口、体育场等公共区域。该公共区域主要采用高速球形摄像机、人脸抓拍识别系统、违停抓拍系统来实现对区域内的人员和车辆的管理。第三道防线:教学楼、宿舍、图书馆、实验楼等建筑物出入口。在建筑物的入口安装宽动态高清红外摄像机,在光线反差比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看清进出人员的面部细节。第四道防线:建筑物内部。如室内走廊为狭长形区域,传统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比例一般为4∶3或16∶9,看到的场景为视角广但视野不深,如果部署支持走廊模式的摄像机将画面比例变换为9∶16,可以让视角色更小视野更深,从而减少摄像机数量。

3.3 突出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深度应用

随着以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高速发展,单一的视频监控正逐步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的需求,通过智能分析模块,自动检测和识别人、物、态,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判断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以最快和最佳方式触发报警或产生联动,构建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智能,应急处置高效”的智能安防系统,从而有效进行事前预防,事中响应和事后追溯。例如访客管理、考勤测温、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电子地图、违停管理、超速管理、设备状态检测和短信提醒等系统的深度应用,弥补了人防和物防的不足,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3.4 做好系统维护保养

系统建设过程中,要督促施工公司做好线路、设备、位置的标注工作,记录好设备配置参数、IP 分配等基本信息,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4];系统建成后,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的思想,加大维护保养的资金投入,定期对摄像头、传输链路和网络设备进行维护,做好设备的防雷、防潮和防尘。并组建专业的运行维护团队,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化水平,确保遇有问题,能及时修复,始终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维持良好运行状态。

4 结束语

视频监控系统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快速进步,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正朝着业务需求多样化、运行场景复杂化和系统融合共享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安全管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多智能化服务。

猜你喜欢
摄像机监控校园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安讯士新AXIS M31网络摄像机
如何消除和缓解“摄像机恐惧症”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监控力的有效途径
高清新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