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2021-01-11 08:46陈雪陈成贾双林
中国商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新工科教育改革

陈雪 陈成 贾双林

摘 要: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是引领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层面深度剖析了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指出了地方高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路径进行双创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最后介绍了北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具体做法,为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新工科;双创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01(a)--02

为了主动应对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的崛起,2017年国家教育部推出“新工科”计划,“新工科”的建设引领和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建设的有力抓手[1]。地方高校是体量庞大的高等教育生力军,应该顺应国家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战略,在新工科建设中积极探索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更好地为国家产业变革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智力支撑[2]。

1 地方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现实问题

1.1 从政府层面分析

地方政府为了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及服务政策,但是政府集权式管理在现有的创新创业实施进程中还处于主导地位,一些政策门槛条件也比较高,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大学生执行难度比较大,还有一些对大学生创业不利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羁绊。此外,大学生创业缺少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学生创业的风险需要独自承担,一旦创业失败,生计可能难以维持。尽管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并且出台了多项优惠措施,但是有些职能部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政策不统一、缺少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职能发挥不到位,导致大学生难以真正从各种优惠政策中受益。

1.2 从高校层面分析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本投入普遍较少,缺少社会资金的来源。许多地方高校领导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定位不是很明确,出现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仅仅在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增加了两三门双创教育课程,如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职业规划等,课程多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施教,教学内容零散肤浅,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学生很难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和训练。有些地方工科院校在第二课堂开展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大多数科创实践活动及其作品缺乏原创性和延续性,科技含量低、实用性差,难以落地,鲜有成效。

1.3 从教师层面分析

目前地方高校缺少专业化、职业化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高校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多数是未从事创业的授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缺少资深专家、成功企业家和技术大家的参与,很多教师不懂创新创业的流程、不熟悉企业的发展变化和运营管理,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第二,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年轻化,缺少高级别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导致优秀的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梯队数量少,整体科研实力相对弱,滞碍了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由于地方高校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大多数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应对各种业绩考核和职称评聘的压力,无心在学生的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势必影响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

1.4 从学生层面分析

地方高校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对创新创业活动兴趣淡泊,认为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耽误学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自主创业人数很少。“考公务员”和“到大型企业工作”的思想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主流,仅有少数学生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创业实践,创办自己的企业,极少数学生认识到将专业学习与创业活动相结合,重视创新创业中专业技术的优势。同时大学生在参加各类科创大赛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只有45%左右的作品与学生本专业知识有关,作品的专业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含量比较低,一般将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为比赛作品才比较容易获奖。此外,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实践缺少可持续性,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非常低。

2 面向“新工科”的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路径

2.1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引发了诸如智能制造、云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产业的迅速崛起,这些新兴产业的人才缺口巨大,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根据产业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新工科分为新型工科、新生工科和新兴工科三类,新型工科需要高校升级改造传统工科专业,调整完善现有学科,促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与创新产业紧密结合;新生工科和新兴工科需要根据未来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动态调整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2 构建“大工程观”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高校需要培养学科交叉、文理贯通、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多元化人才,这就需要将“大工程观”植入到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将产业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与素拓教育有效融合,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优质的创新创业类网络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同时政府、学校、企业多方联动协同共创实践育人平台,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与双创实践活动互通共享,铸造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2.3 基于“新工科”工程模式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采取多渠道来加强新工科创新创業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可以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或者选派青年骨干到国内外名校进行访问进修和学术交流。第二,强化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到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进行各类项目实践。第三,聘请知名企业家、技术主管、创业成功者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到校内对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共同探讨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促进教师双创教育指导水平的提升。第四,不同学科的创新创业教师动态组建团队,定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或各种学科竞赛方面的业务交流和培训,促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多学科跨界融合。

2.4 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目前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相对弱化、落实不到位,搭建系统化阶梯渐进型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举措。学生的实践教学平台分为学校实践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两大模块,学校实践平台又分为专业基础、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三级能力培养层次,企业实践平台属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层次。学校实践平台主要由第一课堂专业教育实践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组成,强调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与渗透,第一课堂以课程实验和专业技能实训为基础,强调在开放性实验和实训中探索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能力。第二课堂依托实训项目、科研项目、各类学科竞赛、技能培训、思维训练与素质拓展活动等,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载体,训练学生勇于探索、标新立异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实践平台需要校企合作共建软硬件设施,实现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3 地方高校“新工科”背景下双创教育改革的探索

北华大学在“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经过十八年的双创教育探索与实践,搭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平台,凝练打造了本科生科研助理团队、创新创业团队、学科竞赛团队等十余类人才特色培养团队,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本科生科研助理式”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不断开拓创新,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月、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和科技夏令营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大三、大四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不仅担负着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重任,还是低年级学生双创教育实践的领路人。同时学校不断开创校企合作育人基地,以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为纽带动态搭建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创新创业团队,通过成果的产出过程培养了学生协同互助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锤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素养。北华大学十多年来的创新实践做法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从不同视角对北华大学双创教育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北华大学创新教育成果显著,分别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还获批机械工程国家级实践教学中心和林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钟登华.新工科建設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新工科教育改革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