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计算机”本领,“键”行创新强国梦

2021-01-11 12:12丛国凤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超级计算机强国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重点是打造全课程、全方位、全员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反思教育意识形态属性与挖掘课程德育功能的一种理念和实践探索。本案例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涤荡学生心灵,获得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课堂上“有滋有味”,课下“回味无穷”。

关键字:课程思政 典型案例

一、案例名称

学习“计算机”本领,“键”行创新强国梦

二、案例基本情况

1.案例主题

学习“计算机”本领,“键”行强国梦。通过学习计算机本领,激发学生创新强国梦想。

2.结合章节

本案例选自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第一节:计算机概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分类方式方法

2)掌握计算机按规模分类的几种类型特点及用途

3)掌握我国巨型机的创新发展历程

能力目标:

1)能通过不同途径获取计算机发展的最新资讯。

2)能根据计算机规模分类特点准确说出各种计算机类型的用途特点。

3)能通过学习我国巨型机的发展历程准确说出“银河”“曙光”“神威”等巨型机产生的背景、影响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情感素质目标:

1)通过中国巨型计算机的发展进步,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中国计算机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对比,剖析产生差距的深层原因,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强国梦想,树立为中华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3)通过慈云桂等科学家默默无闻为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案例意义

本案例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通过对计算机分类方法、机型及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现状的讲述,将计算机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案例解析

1.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

1)巨型机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2)目前我国巨型机世界最好排名第几?

解决问题:

按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通过中国计算机从无到有,从“玻璃房事件”(买到的计算机要在别人的监控下来使用、运作)讲到目前已经发展到和美日比肩,在讲解中解决问题。同有机融入了只有敢于创新探索才能科技兴国。

2.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案例利用讲授法、提问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讲授时,本案例构建了以“融入思政要素+知识总结+成果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利用电子演示文稿展示、互联网查询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作为教学平台,在知识总结环节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做到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4.教学活动

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课下预习知识部署,提交预习成果,并设置知识点题库,随时进行能力测试。

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机,进行资料的查找、考勤、讨论、答题、互动。

在PPT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视频等媒体,在讲授中注重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超级计算机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目前我国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如何?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跟随我走进巨型机的神秘世界。

解决问题:

先介绍按规模大小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巨型机又称超级计算机,除了体积大之外最重要的特点是速度快、容量大、功能强。

再介绍它所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航空航天、信息通讯、地质勘探、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

接着回顾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玻璃房事件导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慈云桂立下了军令状:“我刚好60岁,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一定要把我国的巨型机搞出来。”

思政元素融入:通过慈云桂等科学家默默无闻为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为学生树立榜样,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983年,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银河-I”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级计算机上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上第3个可以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接下来是曙光系列、到2013年的“天河二号”领跑世界再到2016年完全自主研发的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诞生,中国巨型机从无到有,从白手起家到与美日比肩乃至排名世界前列。

思政元素融入:通过中国巨型计算机的发展进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强国梦想。

但我们在技术领域还有差距,2020年9月,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说: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的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支撑力度还存在不足。我国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思政元素渗透:通过中国计算机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对比,剖析产生差距的深层原因,激发青年学生们勇于创新探索的强国梦想,树立为中华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6.教学效果

本案例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以润物无聲的方式涤荡学生心灵,获得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课堂上“有滋有味”,课下“回味无穷”,受益终身。

四、案例反思

1.创新点

1)在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思政元素的融入无处不在。

2)完善了评价体系,融入了对培养学生思政与人和职业素养成果的评价。

3)本案例构建了以“融入思政要素+知识总结+成果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知识总结环节中自然的融入思政元素,做到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课程思政要做到有意而无声、有机而无痕,是我追求的目标,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全员的育人方式,我愿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丛国凤(1978.9—),女,汉族,籍贯:辽宁朝阳,副教授 ,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应用

猜你喜欢
超级计算机强国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英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秦晋争霸
美国重登全球超算500强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