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家校共育培养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

2021-01-11 18:33杨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习习惯双减

杨华

摘要:小学新生在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时需要及时完成心态和学习状态的调整,树立并培养纪律意识,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阶段。良好的學习习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小学新生初入学校发展个体的重要环节,也是新生进入小学之后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长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学校需要在家校共育的理念基础上与家长积极合作,培养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小学新生;学习习惯

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为实现保质高效的新生教学,突出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增长学生长期的学习动力,助力学生在未来长期学习生涯中通过自主学习不断获得进步,我们需要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培养小学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方面需要建立完整完善的目标体系,转变既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家庭方面需要营造稳定的情绪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小学新生的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当前小学新生学习习惯现状

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非在一朝一夕之间,所有形成惯性的动作和行为其背后都是日不一日不假思索的重复,当前小学新生的不良习惯比较多发,常见的有学习期间哭闹,上课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读写姿势不正确,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作业完成质量低等等,具体到学习的细节当中,就是无法稳定情绪参与班级学习,上课走神,不听讲,不遵守纪律乱说话,交头接耳,做不好课前准备,不会正确用笔,坐姿歪斜,眼睛离书本太近,不听从教师的课业安排,写作业应付等等,不良学习习惯暴露出来的是部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高质量参与,小学的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缺乏学校的主体教育作用小学的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建立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培养学习风气

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学校的教导和支持,建立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定期要求家长和教师学生一起总结近期的学习情况,分析目标任务完成的进度和程度,在分析近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制定下个时期的任务和目标,完成家长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学生的自我反省,有条件的情况下,伴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每个阶段任务和目标的达成情况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总结反思[1]。在设立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例如可以设定一周的学习目标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设定在月考和期中、期末考之后,用考试成绩这种显化的成果结合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学习目标达成的程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形成学生自身的内驱力,保证学生学习的自我约束。这样在建立和完善学习习惯目标体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股好学的学习风气,学习环境的影响在于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之中,可以帮助学生达成稳定的学习状态,除了建立学习习惯的目标体系还可以通过校园演讲来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学习习惯养成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方式,还可以在公共场所播放相关的宣传材料,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影响熏陶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

(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当前“双减”、“新课改”的教育政策背景下,围绕“减负提质”的原则和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的作用,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寓教于乐,针对一年级新生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做好小学新生学习习惯的铺垫[2]。例如,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多使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较为有趣、活泼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注意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本相关的音视频材料,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甚至可以节课课本内容进行小规模的角色扮演,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注意抓住时机及时调整学生不当的学习习惯,用教师自己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可以积极使用鼓励教学法,在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需要适时基于奖励或者表演,实现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正向激励,正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所表,行为习惯有正强化也有负强化,奖励和表扬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下节科目书本和铅笔的行为,提点并纠正不做课前准备的行为。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一颗糖果,也可以是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行为会带来的不同反馈,以此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避免不良学习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氛围具体含义包含但不限于家庭成员稳定的情绪、成员之间解决情绪问题的能力、主动沟通的意愿、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从出生开始就朝夕亲密相处的大人,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直法规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稳定的情绪定标着出色的自控能力,家庭成员拥有稳定的情绪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情绪稳定,在这样情绪环境下生长的学生在情感上充满安全感不过分敏感,行事安稳不急躁,处理问题时更不易受到情绪的干扰导致效率低下,注意力更集中,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也更长,更容易培养坚定的意志,而处理情绪的能力也会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也决定了学生的文化氛围和道德起点,也意味着比较平等的亲子沟通方式和行为习惯。学生的行为习惯特点就是家庭氛围和家长行为习惯的缩影,从一直以来为人诟病的“网瘾”情况来看,大部分沉迷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游戏的学生其背后都是自制力比较低的父母,尤其近来许多幼儿家长,疲于应付学生对于陪伴的正常需求就直接甩给学生一个平板电脑消磨时间,除了使用时间不被制约,幼儿还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接触不加筛选地信息,造成了成长中不可逆的恶劣影响,与其在学生成长后期抱怨学生的不良习惯,不如在成长之初就交给学生正确分配时间、正确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内的课余时间以及周末、小长假,家长可以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跟学生一起看书,逐句阅读,遇到学生不懂的词句或者是知识,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使用互联网进行查阅,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互联网答疑释惑;家长为学生做出正确的读写姿势示范,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整理书包和上学需要的东西;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安排的上网时间结束了,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在阳台远眺,或者到户外玩耍,踏青、爬山、野餐;在周末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去体育馆尝试体育锻炼,找到学生喜欢的运动方式,强身健体、劳逸结合,学生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家长的熏陶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结语

一年级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型期,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除了探索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的途径,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定期总结和分析,及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学校和家庭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分享家庭和学校教学方法,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叶丽.基于小学生习惯培养探析家校共育"三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新一代:理论版,2020(5):146-146.

[2]陈静.家校共育视角下小学新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000(001):82-84.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学习习惯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