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不翻”理论对中医术语音译的影响

2021-01-11 18:33彭倩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音译

摘要:“五不翻”理论是唐代佛经翻译家玄奘在长期佛经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音译理论,原本针对佛经汉译中难以转换的梵语,但对中医术语英译实践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探究“五不翻”理论在当代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探讨其在翻译意义复杂的中医术语中具有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五不翻”;中医术语;音译

一.“五不翻”理论

佛经翻译在中国古代翻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佛经翻译中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是唐代玄奘。玄奘的译经达到了佛经汉译以来的最高水平,他也开创了中国古代译学史的新局面[1]。但由于存在客观的文化差异,有时目标语中没有对应词,因此语言之间无法实现完全的转换,而这种情况在佛经翻译过程中更加突出。在长期的佛经翻译实践中玄奘总结出了“五不翻”理论,即用音译来处理难以翻译的意义,该理论概述如下:

(1)“秘密故”原则:对于源语言中存在神秘感的词语不予翻译,使用音译保留其神秘感。

(2)“含多义故”原则:当词语含有多种意义,为防止顾此失彼,采取音译的翻译方法。

(3)“此无故”原则:当源语中词语在目标语中没有对应词时,为了妥当传达意思使用音译。

(4)“顺古故”原则:对于可以意译的词语,由于前人采取音译法,且在多年使用中被大众所接受,应保留音译版本的翻译。

(5)“生善故”原则:若源语言中词语在目标语中存在意思相近的词汇,但为了追求特殊表达效果,常常为了宣扬佛教思想和信仰,需采取音译来取得既定的效果。

由此可见,“五不翻”理论主要用于处理不宜直译或意译的词语,对使用音译的情形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在转换没有对等词的源语言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二.“五不翻”视角下外来词汇音译探究

“五不翻”是唐代玄奘在佛经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翻译理论。其本质上是关于在五种采用音译法的情况。“五不翻”在音译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五不翻”理论在当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本文举例分析“五不翻”理论原则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试图探究“五不翻”对中医术语英译的指导作用。

(一)“秘密故”原则

作为“五不翻”理论的第一条原则,“秘密故”,顾名思义,指的原本是那些佛经中的咒语、密语之类的语言,主要特点就是带有神秘色彩,难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因此采取音译法,保留源语的发音。比如《大悲咒》全文采用音译,读者读起来不解其意,保留了《大悲咒》的神秘感。但“秘密故”原本用于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文本翻译,而中医作为一门学科,没有咒语密语,因此基本不适用。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秘密故”原则,它指的是源语因具有某种神秘不可说的特征,从而采取音译的手法[2]。

举例1:阴阳(yin-yang)

“阴阳”概念来自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哲学思想,后被古代医学家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现象,后逐渐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依据中医的阴阳体系划分标准,凡是人体内具有凉润、宁静、抑制、沉降、敛聚等作用和趋向属性的物质和功能等属于阴,具有溫煦、推动、兴奋、发散等作用和趋向属性的物质和功能等属于阳[3]。因此阴阳的这种属性范畴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结构划分、生理功能阐述、病因分析、病证诊断以及中药性味功能概括等方面[4]。由此可见,“阴阳”带有神秘色彩,是一个不易理解、隐秘且广泛的概念,因此采用yin-yang音译保留其神秘感。同时“阴阳”一词也带有多重意义,也符合“多义故”原则。

举例2:气(qi)

“气”是中医理论中另一个内涵复杂深刻的概念,它的形成受到古代气学说的影响。中医理论认为气是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活力强,运行不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相对于物质,气具有功能属性,不仅仅因为符合无形属性;还在于气是物质运动的产物;具有主宰功能的功能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进化适应性等生命特征,必然伴随信息的作用,这种主宰生命的“东西”虽然存在,但仍然看不见[5]。因此,“气”如同“阴阳”,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意义也比较隐秘复杂,所以英译中采取音译来表达。

(二)“含多义故”原则

“含多义故”就是指一词多义,有一些词语具有多种意思,逐个解释会显得冗长,但只取一个意思可能顾此失彼。因此在翻译时采取音译,防止信息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具体语境取其中最合适的意义不失为一个策略,但在中医术语介绍中,由于涉及概念性的东西,因此音译可能是更合适的翻译策略。

举例1:神(Shen)

“神”是对人体生命活动主宰及其外在表现的总称。不仅在中医范畴内存在“神”,在古代哲学中也有这个概念,同样气功学中也有。“神”的现有译法有mental activity, vitality和spirit三种,其中较为流行的是spirit。但英语中spirit一词具有强烈的二元论色彩,而中医被认作是一种整体论医学,并且使用spirit一词,可能会使读者认为中医支持某种灵魂论[6]。“神”在许多中医术语中都带有多重意义,因此,音译加注释是更好的翻译方法,同时也能避免spirit一词所带来的其它意义的影响,较为准确地传达它的含义同时不顾此失彼,意义缺失。

举例2:藏象(zang xiang)

“藏象”一词首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其中“藏”指的是内脏,“象”指的是外在显露出的生理于病理现象。“藏象”一词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中的腑脏名称虽与当代解剖学中的名称相同,但在表示生理或病理时的含义并不相同,藏象学说中一个腑脏包含的功能可能是当代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功能。因此可见,“藏象”一词含义较多,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意味着不同的腑脏的各种生理或病理功能,因此对于该词音译比较合适,可以较好地保留“藏象”一词中包含的许多不同意义。

(三)“此无故”原则

“此无故”原则,指的是当源语言指代的事物为该民族特有,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词时,需要采取音译。“此无故”原则可以说是对音译法适用原则的最本质的概括[7]。翻译可以理解为寻找目标语中对等词的一种活动,而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注定了特有概念的存在,这种情况下音译是较好的一种策略。以玄奘所说的“阎浮树”为例,中国并没有这种树,中文里也没有相近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勉强翻译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音译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医不仅是关于医学的理论,它也融合了传统的哲学思想,因此中医术语中不可避免存在其独有的概念,而音译则可以较好地表达出意义。

举例1:中焦(middle jiao)

“中焦”为中医术语中“三焦”之一,三焦包括上、中、下三焦。中焦是三焦的中部,指上腹部分,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8]。中焦在西方医学及文化中并没有对等词,处于空缺的地位,西方医学中的大多具体到特定的人体内脏以及功能,并不像中焦一词这样包含多个意义成分。如果完全翻译出来可能会是一大段的说明文字,显得十分冗长,在行文中难免给读者带来不适。因此采取音译更合适一些,但应加以注释,这样才能打破文化障碍,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交流。

举例2:夹脊穴(jiaji point)

夹脊穴又名华佗夹脊穴,由华佗所创。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离脊椎棘突5公分处,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左右共34个。穴位与针灸联系密切,针灸即为中国特有的疾病治疗手段。显然西方文化中不存在夹脊穴这个概念,夹脊穴是中医独有的术语。夹脊穴的描述较多,也并非单独的一个穴位,因此翻译时应音译,同时附加注释,这样才能在保障行文简洁清晰的同时不会给读者造成太大的误解。

(四)“顺古故”原则

“顺古故”原则即有些词语前人已经采取音译,并且该词语在多年使用中逐渐被大众接受认可,这种情况下应保留既定的音译。约定俗成的译法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如果不是有颠覆性的理论出现,或是非改不可的理由,一般都会沿袭约定俗成的译法[1]。比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在玄奘译经前已有此音译版本,虽然这个词可以意译,但保留前人的音译更为妥当。有一些中医术语的翻译虽然也可以采用别的翻译策略,但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翻译版本,也为西方读者所接受。

举例1:精气(essential qi)

“精气”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精气被看作是生命的本源。东汉王充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但精气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意思,它可以表示生殖之精、构成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水谷之精微、五脏之气、精和气的合称等意义。可见“精气”一词不仅具有多重含义,而且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有的概念,因此依据“此无故”或“含多义故”来看,精气都可以音译为jingqi,但因为已经存在essential qi这样的翻译,且也广泛接受,因此继续采用前人的翻译不仅省去了改变带来的不便,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推出。

举例2:真气(genuine qi)

真气是受于先天,与谷气并而充身的一种精微物质,它具有多重意义,还可以表示经气、正气、心气、心之神。真气是由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谷氣合成,同时依赖于后天水谷之气的充养[9]。由于“气”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因此“真气”同样具有复杂的内涵与多重意义。因此可以根据“含多义故”将其音译为Zhen qi。而genuine qi已经作为约定俗成的译法,也被国内外所熟悉,因此应保留已有的翻译版本。

(五)“生善故”原则

“生善故”表示虽然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意义相近的对等词,但却在一些例如感情色彩、语体方面仍存在差异,因此无法较为准确地传达原文表达的意义,因此应采用音译。该原则起初是为了追求特殊效果,即体现出对佛经的尊重与敬仰。比如不能将“般若”简单地与“智慧”对等,“智慧”这一词在佛经中也无法体现佛经崇高的地位。在中医术语翻译中,主要目的是传达术语的内涵,而非体现其崇高的地位。但当目的语中已有的意译词无法准确传达原词的含义时,也会出现意译词让位给音译词的现象[10]。

举例1:膻中(danzhong)

膻中穴是针灸中的一个穴位,在胸的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针灸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因此膻中穴在西方文化中处于空缺的地位。膻中也被翻译成thoracic center,表示“胸廓的中心”,这显然无法精确地描述出“两乳头连线中点”这样一个位置,不同的读者可能对“胸的中心”这样一个位置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于膻中这样一个在西方文化中处于空缺地位的中医术语来说,翻译为danzhong加上注释的方式不仅可以精确体现出膻中的位置,也符合“此无故”原则。

举例2:气(qi)

中医学将“气”定义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物质”,但相较物质它还具有功能属性。与中国不同,西方学术界则普遍认为气是能量,甚至直接以“能量”来代指“气”[11]。“气”在最初被介绍到西方时,人们主要是基于气对宇宙万物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推动而将其意译为“vital energy”[7]。西方将“气”理解为“能量”的这种做法可以说与“气”最初介绍到西方时采用“vital energy”存在一定的关系。但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这个意译仅考虑到了气的功能概念而无法反应出气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的物质属性,故而最终放弃了意译而改为音译[7]。因此,vital energy作为意译所反映出的“气”是不完全的,采用音译才能更有效地突出“气”复杂深刻的内涵与特有性。

三.论“五不翻”理论对中医术语音译的影响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包含众多具有文化特征的术语词汇,因此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适当使用汉语拼音翻译汉语中的文化特色词具有简短、易记、减轻英译困难、回译汉语更加方便、有利于推广汉语、完整保留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12]。在中医术语英译中适当地采用音译可以有效地填补文化空缺,凸显出我们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自信。

但需要指出的是,“五不翻”理论只谈音译,却忽视了意义的传达,。因此中医术语音译也需要辅以相应的解释,以便更好地传达音译词汇所表达的含义。这样不仅不会使外国读者一脸茫然,同时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此外,“五不翻”理论所涉及的原则在今日的音译中并不全部适用,某些领域特有词汇可能不符合“秘密故”或是其它原则的特征,因此在选择音译的过程中应把握指导原则,不可牵强附会。

“五不翻”理論作为音译理论的先驱,不仅对当时的佛经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了翻译理论,也对今天外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倡导文化“走出去”的今日,中医理论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五不翻”理论为指导,可以顺利解决中医术语翻译中的一些难点。这不仅凸显出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独特性,为中医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杨明丽.玄奘“五不翻”刍议[J].海外英语,2015(8):137-138.

[2]张强.玄奘“五不翻”理论在中医气功术语英译中的应用——以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医气功术语翻译为例[J].中医药文化,2019(3):73-77.

[3]邢玉瑞.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之争鸣[J].中医杂志,2016(16):1430-1432.

[4]胡素敏.中医阴阳概念及其特点探讨[J].中医杂志,2020(10):842-845.

[5]张海生.揭示中医学说中“气”概念的本质:信息就是中医的气[J].医学与哲学,2020(8):77-81.

[6]潘大为.中医术语“神”的英译[J].中国科技术语,2017(3):32-34.

[7]任荣政.从玄奘“五不翻”理论解读中医汉英音译[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16-18.

[8]李颖.健身气功·五禽戏:汉英对照[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6.

[9]金芳芳.真气、正气与元气(原气)考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1):78-80.

[10]刘祥清.音译与可译性限度的消解[J].中国科技翻译,2010(2):38-41,60.

[11]陈萌.中医气论的内涵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2019(21):79-81.

[12]何子章.玄奘“五不翻”原则的现实意义[J].襄樊学院学报,2008(10):65-69.

作者简介:彭倩(1996年),汉,女,江西省吉安市,硕士,上海海洋大学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音译
世界文学名著汉译本中人名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策略
《马桥词典》中本源概念翻译模式分析
阐释学角度分析音译词
浅谈新疆宗教景点名称的翻译
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
传统文化的不可译性与音译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