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图腾纹样特征分析

2021-01-11 02:54任泓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图腾纹样艺术

任泓羽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国内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稳定的政治局势促使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长足发展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唐代是个开放的朝代,当时的统治阶级大多热爱艺术对文化艺术的发展重视,思想文化环境开放包容,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对外来文化艺术的吸纳包容态度,创造了唐代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大繁荣景象。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这样描述唐代的精神风貌“对外是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溶合,使汉魏旧学北朝与齐梁新声南朝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胡酒’、‘胡姬’、‘胡帽’、‘胡乐’……,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这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溶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1]正是这种“……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溶合。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制造和革新”[2],成就了唐代文化藝术的异常繁荣。

1.文化对图腾纹样的影响

西北游牧民族与华夏农耕民族间的融合从远古时期已开始,至十六国及北朝时期达到相当密切的程度。到了隋唐时期,民族间的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融合。隋唐时期,中原地区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混居。在这种混居的环境下为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孕育了环境。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唐文化是由汉民族与周边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3]中原对周边少数民族“汉化”的同时,“胡化”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原汉族人们。

唐代是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路上丝绸之路联通中外,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物质流通的同时,也促进了异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在当时唐代国力强盛与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手艺人、留学者、传教士等来到唐朝境内。他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宝藏,使得中国大地呈现出崭新的文化艺术风貌。

同时“唐朝和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三国,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骠国,中亚的昭武九姓,西亚的波斯、大食,欧洲的希娜、罗马间都有着密切的艺术交流。”[4]因此,唐朝文化的长河里也流淌着众多外域国家的文化艺术精髓。唐代人也将大唐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并影响着他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唐朝宗教盛行,佛教大部分吸收了中国儒家思想,唐朝儒生们无论是否信奉佛法,大部分人都会熟读佛学经典如《金刚经》、《心经》、《阿尼陀佛》。因而佛教哲学思辨思想渗透到儒生们的思维当中,这种思维又影响着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包括图腾纹样。随着佛教输入给图腾纹样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寓意,如莲纹、象纹等在唐朝有了佛儒融合的新意象。圆满完整的宝相花纹,繁复回转的卷草纹,体现了佛教理念中对生命“圆满”,生死“轮回”的思想。身披璎珞上刻莲纹的六牙白象,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应和了佛教中修清净心理念。六齿白象的六齿代表了佛教中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5]宝相花纹、太平有象等佛儒融合后的新形象,随着佛教中国化百姓们慢慢接受且喜爱上了这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腾纹样,与百姓的生活结合的更加密切。

综合上述历史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唐代人能够如此自信的吸收接纳外来文化;为什么唐代人尚武且诗性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特征;为什么崇尚“燕瘦环肥”等,这是一种洒脱、自信的民族特征,更是强盛国力的综合体现。

2.唐朝图腾纹样形式特征

图腾纹样的呈现依托于工艺与载体,唐朝在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金银器、陶瓷、纺织等手工业空前发展,绘画艺术更是达到巅峰,使得图腾纹样的装饰风格繁复,加工工艺形式多样且精致。推动了图腾纹样在不同的载体上彼此吸收借鉴大展风采。

唐朝风气开放,“丝绸之路”空前繁荣,与中亚西亚地区交流频繁,使得胡风大盛。受域外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秦汉时期广泛使用的云气纹被植物纹样所取代。曾经穿行于云气纹之间的仙人鸟兽,来到唐朝则被花卉植物纹样所围绕。唐朝是植物纹样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兼容并蓄创新发展。其中最典型的有莲纹、忍冬纹、牡丹纹等,这些植物纹样在工匠艺术家的设计之下,形成了程式化而繁复华丽的宝相花纹,沿袭前朝卷云纹、忍冬纹演变而来的韵律丰富的卷草纹,前朝未见但在唐代盛行的牡丹纹等。这些植物纹样在艺术呈现形式上,总体具有以下特征,构图形式多样且灵动,植物纹样造型圆润饱满,组织繁复工艺精湛,色彩艳丽且丰富,给人富丽华贵的整体感受。

例如,宝相花纹是唐朝最为流行的纹样,宝相花纹主花部分由莲花纹样构成,唐初宝相花纹初具雏形,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至唐朝末期主花逐渐演变为牡丹花纹。“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因为宝相花的原型之一为佛教的圣花—莲花,因此,宝相花也被看作是有宗教色彩的吉祥花形。”[6]《文选》南齐·王简楼《头陆寺碑文》:“金资宝相,永籍闲安。息心了义,终焉游集。”[7]宝相花纹的花与叶在形态上沿袭秦汉云气纹卷曲柔和的特征,构成形式上融合了中亚西亚国家图案对称均衡的团花样式,并采用重复构成、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形式应用于不同器物上。

动物纹样中具有吉祥寓意的龙纹、凤纹、象纹使用率极高,不仅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唐朝开放包容的政策也使得百姓能够使用这些图腾纹样,艺术与生活的结合百姓喜爱上龙纹、凤纹、象纹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腾纹样,其在不同器物上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当时重要的装饰性图腾纹样。因此当时的工匠艺术家们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动物纹样的固定模式,使得唐代广泛应用的动物纹样出现了一些规范化的特征。这为后朝图腾纹样程式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同的图腾纹样,其规范化形式各不相同。

例如,唐代龙图腾纹样具有吉祥的寓意是当时作为装饰纹样的重要题材,受到当时老百姓的喜爱更是受到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因此当时的工匠艺术家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设计出龙纹的设计模式。唐朝时期的龙纹体态更接近于走兽,龙身若蛇体态丰盈躯干粗壮,背部有脊齿状背鳍,四肢矫健呈奔跑状,龙爪三趾且锋利。头部宽,龙嘴大张,嘴角超过眼梢,上唇外翻,龙角主要有分叉角、尖角两种,整体呈现出磅礴的气势,这与当时人们审美思想相统一。龙纹周围常有火焰珠、云纹辅助装饰。

注释:

[1]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127页.

[2]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127页.

[3]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

[4]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6月:

[5]李安竹,中国古代大象的文化寓意[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月.

[6]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

[7]《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1980年,0864页

猜你喜欢
图腾纹样艺术
《这条比较傻》等
拯救“濒危”花纹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沐浴喷头坏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