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往事:从电视剧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风貌变迁

2021-01-11 02:54周媛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社会变迁影视作品改革开放

周媛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视剧行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也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思想变迁。笔者选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初,千禧年初这三个时间段,把影视作品与社会风貌相结合,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改革开放 影视作品 社会风貌 社会变迁

引言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在北京成立,同年6月,该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电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几经曲折,最终繁荣。社会生活创造了电视剧的主题,电视剧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因此,通过研究每个时期出现的影响深远的电视剧,我们可以解码影像,还原六十多年前的风俗、趣味以及民众思潮。

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电视机的普及率很低。根据1976年商业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全国电视机数量进行的普查显示,截止1975年底,全国电视机总数约为46.3万台。按当时的人口计算,约每1600人才拥有一台电视机。[1]当时,电视节目对百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改革开放后,电视机的普及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电视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网络不甚发达的年代,成为了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娱乐方式,电视剧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了起来。

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转型,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着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视剧行业迎来了春天,涌现出了大批题材各异、制作精良、影响深远的电视剧。这些电视剧,以影像为笔,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百姓的精神状况。笔者选取了改革开放后三个典型的时间段,结合当时电视剧行业的发展,简单梳理一下78年以后的影视作品中体现的社会风貌变迁。

八十年代初:反思与“开眼看世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从根本上打破了国人的思维定势。百姓们开始关注事实,将注意力转向现实生活,知识分子们也开始进行反思。“反思”作为时代的关键词,在当时的影视作品中有很大的体现。

1972年尼克松访华,几年后中美建交。1978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这两件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缓解了中国当时的紧张外交局面,也为电视剧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八十年代初,我国引进了《大西洋底来的人》与《加里森敢死队》这两部美剧,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产生了万人空巷的效果。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面对着急速的社会变化,容易产生不适应之感。年长的人在改革的激流中反思,而年轻的人却迫切地想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当时的中国,正在经历一股“科学热”,而美剧中展现出先进的交通工具、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无不给国人巨大的震撼。[2]《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男主角麦克·哈里斯通天入地,无所不能,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了科学、技术与想象力的魅力。80年代初在中国流行的日剧,如《排球女将》《血疑》等,等很有今天偶像剧的风范。男女主角间的日式纯爱,引得无数观众唏嘘。《血疑》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间掀起了热潮,三浦友和的毛衣,山口百惠的发型,在那个年代的都是时尚的标识。

总之,改革初期的思想解放,催发了电视业的繁荣,电视剧的流行,也为那个年代带来了很多新鲜事物。中国百姓,通过电视剧,接触到了外界更多的信息。

九十年代初:初结硕果与不安彷徨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中国又陷入了一种微妙的社会转型之际。《公关小姐》《外来妹》是那个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粤派电视剧。所谓粤派电视剧,指的是电视剧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广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以个人命运的曲折变化来折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表达的大多是只要顺应时代,加上自己的勤劳智慧,便能成功的正面价值观。这类电视剧情节中常常展示了成功人士的豪华优雅的生活方式,这些改革的硕果,有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商场。[3]于此,电视剧的主要思想与社会的主流思潮依然产生了交互作用。

当很多人在新事物中渐渐迷失时,社会上又开始了一阵回归传统、讴歌美德的热潮。在这里,《渴望》这部电视剧不得不提。“渴望”一词,反映的是当时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与美好情感的希冀。该剧女主人公刘慧芳,结合了中国传统妇女温柔善良、吃苦耐劳、坚强隐忍的美德。人们对她无比敬重、推崇、喜爱甚至同情,这是一种对传統情感的回归与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两千年后:多元素的角力

两千年之后,中国电视剧业的特点可被概括为“市场化”,“层次化”和“大众化”。首先,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影视行业已经日益成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视作为较传统的传媒方式,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对于电视剧来说,收视率成为了首先要在保证的。为了追求高收视率,有关人员在电视剧的筹备、拍摄、宣传、播放的整个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执行一整套经营模式。电视剧不再单单是大众传媒、艺术载体,更被商品化了。市场化直接导致了影视作品质量的层次不齐,这便是笔者所说的“层次化”。我们依然能看到制作精良、意义深远的精品剧集,如《大宅门》、《乔家大院》等反映大家族兴衰沉浮的史诗巨作,也有像《金婚》这样细水长流的平民史记。

“大众化”,是指电视剧从题材的选择、到人物性格乃至角色的台词,都更加贴近现实,贴近普通大众。近年来,不乏优秀作品,集中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如前两年火爆的电视剧《蜗居》,直指高房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又如相似题材的《裸婚时代》,围绕着“裸婚”这一新现象,讲述了80后青年的酸甜苦辣。

上述的这几个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民众思想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财富的渴望更甚从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与问题,也引发人们开始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进行批判。这对电视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浮躁情绪,也在很多剧集的内容中可以体现出来。总之,两千年以后的中国电视剧市场,在多元素角力的同时,体现了民众们主流思想的改变。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可以从大量的电视剧作品中寻找四十多年来社会风貌的变迁,影像记录了历史,反映了现实。笔者撰写这篇文章,是想借用传媒手段,回顾最真实的历史,透过图像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宋强、郭宏:《中国电视剧五十年纪实》,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2]梁振华:《中国影像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3]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国电影创作,2007年,第168页

猜你喜欢
社会变迁影视作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论明清时期贵州的建省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