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助推本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析

2021-01-11 16:25李跃华陈书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

李跃华 陈书雁

摘要:“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和浙江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土城市精神和区域文化最可宝贵的财富,为当地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守业”、“敬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本土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传承弘扬垦荒精神,在企业家和全体员工中注入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推动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大陈岛;垦荒精神;民营经济;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467名温台等地青年响应号召,奔赴东海明珠大陈岛进行垦荒。经过艰苦卓绝的劳动,把满目疮痍的大陈岛建设成了美丽的家园。伟大的垦荒实践产生了伟大的垦荒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温州人民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精神的写照,同时这种精神激励着当地人民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也将为当前推进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

一、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形成及蕴含

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拿下一江山岛,國民党军队全面撤退之际把大陈岛几乎破坏殆尽,使之成了荒无人烟、百废待兴的孤岛。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号召,告别温暖的家庭与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登上了经历了“浩劫”的荒岛。他们扎根海岛,背靠祖国的山河,面向祖国的海洋,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和祖国的重托,在凤尾山下发下铮铮誓言,用“坚忍、学习、团结、斗争”这八个字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把大陈岛变成了活力之岛、希望之岛,铸就了伟大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西有南泥湾,东有大陈岛”一说,把大陈岛垦荒和南泥湾开发相提并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要求媒体好好宣传一下这种垦荒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次登岛、两次回信,高度肯定和赞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勉励人们特别是青少强要继续发扬垦荒精神,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是60年前这些垦荒队员们用青春和汗水培育出来的,其中艰苦创业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动人篇章,奋发图强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优秀品质,无私奉献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价值取向;开拓创新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动力源泉。

当年垦荒的场景已然远去,但垦荒精神已然扎根人们心中,并且在新的时代拥有新的内涵,散发出新的光芒,鼓舞着温台以及更广大地区的人们改革创新、奋发图强,用苦干实干巧干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铸就美好生活。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与本土民营经济发展互推互促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源于台州、温州等地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与当地人民的奋斗协同共进。这种精神催生着当地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也诠释和深化着新时代的垦荒精神。

(一)本土民营经济的发展蕴含且体现着大陈岛垦荒精神

1.民营经济模式迫使企业“艰苦创业”

民营经济是当前台州、温州地区经济发展最具特色的一个因素。自古以来,这些地方作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的蛮荒之地,当地人民要想生存必需吃苦耐劳、不断奋斗。改革开放前,敢想敢闯的台州、温州农民不甘心守着有限的耕地受穷,开始“打硬股”合伙办企业、合股买渔船搞捕捞等。改革开放的雨露到来之后,这种活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释放,80年代台州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股份合作之企业,90年代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专业性生产基地近千个,成千上万人走南闯北艰苦创业,形成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这种“草根式”的民营模式要求各企业必须不断居安思危、艰苦创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得发展空间。民营企业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大陈岛垦荒精神一脉相承。

2.国际化战略推动企业“奋发图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国内市场逐渐趋于饱和状态,企业走出去成为一种生存的必须和发展新常态。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台州、温州等地民营企业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全球,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世界上2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草根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必须奋发图强,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自身实力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3.义利并举的经商文化引领企业“无私奉献”

台州、温州等地深受永嘉学派的影响,永嘉学派反对空谈义理,崇尚“通商惠工,扶持商贾”、“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主张经世济用、利义兼顾。因此,温台等地的创业氛围和商业氛围十分浓厚,在创业干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立自强、克己奉公的性格和义利并举的行为准则。这些思想引导着他们在营商时重视对企业和产品责任的传承与坚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潜心沉淀,积累品牌底蕴。

4.产业转型促使企业“开拓创新”

台温地区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市场经济先发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作为“制造之都”,民营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然小有规模,但是“低”“小”“散”状况相当程度存在。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以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低碳化的浪潮,原有的那种依靠高资源消耗、低劳动成本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原有的先发体制机制优势也几乎消失殆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依靠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这就需要企业家们不断开拓创新,以创新为引擎打开发展新格局。

(二)大陈岛垦荒精神助推本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1.垦荒精神促使民营企业甘于“敬业”

当年垦荒队员都是自愿加入垦荒队伍,有的人甚至为了加入队伍而谎报年龄。当时每个队员的只有一张床板、一张草席,一件破衣、一把锄头、一盏煤油灯。大家蜗居在又黑又潮的平房陋室里,吃着咸菜,喝着黑糊糊的番薯粥。“走路高低不平,夜里电灯不明,急事电话不灵,遇风航船常停,生活单调冷清”是当时生产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但垦荒队员们没有退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誓言。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民营企业,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矢志于自己的事业。

2.垦荒精神促使民营企业乐于“守业”

六十年前的垦荒队员登上大陳岛,若干年垦荒后事业小有成就,他们本可以功成身退,但他们中许多人依然带着妻子儿女坚守大陈岛,直至年华老去,为大陈岛的垦荒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可谓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守业”是他们的执着信念,也正是他们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行至今日,大陈岛垦荒精神里的那种坚守执着,已经地深深刻在了当地人民的骨子里,成为当地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强大支撑。

3.垦荒精神促使民营企业勇于“创业”

创业创新是垦荒队员的靓丽底色。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产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垦荒队员勇往直前,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苦干实干巧干,创新生产方式,开办砖瓦加工、机械修理、海岛养殖等,在荒岛上开创了南方海带养殖的先河。他们这种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创业”的精神,至今仍然是人们创业创新的传家宝,深深地影响着本地的民营企业家和全体员工。

三、大陈岛垦荒精神助推本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策略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温州等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1]精神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推进当地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再创辉煌,需要在民营企业中注入强大的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一)传承弘扬垦荒精神,在民营企业中注入创新精神

改革开放后台州、温州等地居民敢为人先,敢闯敢拼,实现了经济的大幅跃升,创造了令人惊羡的“温台现象”。然而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瓶颈和制约因素,比如资源环境的制约、创新驱动平台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偏弱。民营企业虽然体量大、数量多,但转型升级举步维艰。现在面临最大的恐慌不是资源不足、市场有限、资金缺乏,而是本领恐慌、技能恐慌,企业没有掌握的技能以应对现实需求的还有很多,正如当年垦荒队员遇到的情境。[2]所以当前台温等地要创造民营经济的新辉煌,依然需要像当年的垦荒队员一样,边实践边学习边创新,在企业文化中和行为导向上注入强大的创新精神,实现自身核心技能的突破和提高,增强竞争优势。

(二)传承弘扬垦荒精神,在民营企业中注入奋斗精神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台州、温州地区人们的物质条件大幅改善,民营企业家和部分员工甚至成了先富群体,因此当年的奋斗精神无形中有所消退,有的人小富即安、有的人不思进取、有的人享受人生,这对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和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3]一个地区的精神之“钙”不可或缺,人们必须解决“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再创辉煌的问题。大陈岛垦荒精神正是企业精神之“钙”,它不仅唤起企业的理想信念,要求企业主和员工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需要以奋斗的姿态达致更加远大的目标,也唤起全体成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人们深刻意识创建企业不仅意味着对个人及家庭生活的责任,也意味着对员工和国家社会的责任。

(三)传承弘扬垦荒精神,在民营企业中注入奉献精神

在当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员工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奉献精神决定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当前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等价交换”和实用主义的思想,给一分钱出一份力,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乏其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不能要求人们“不计付出,不求回报”,但员工的奉献精神还是非常需要倡导的。“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4]当年的大陈岛垦荒队员高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奉献青春,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使大陈岛从遭受浩劫的“荒岛”变成充满活力的“东海明珠”。当下民营企业,对于员工的思想培训特别是奉献精神的培育十分必要,企业需要着力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把奉献精神培训作为员工培训的必修课,把奉献精神打造成企业文化基因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培养员工为企业奉献的意识,为社会奉献的意识,使之在奉献中绽放自我并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8.

[2]李跃华.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时代蕴含与当代弘扬[J].台州学院学报,2019(2).

[3]段志文.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03.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区域企业文化共融互促的机制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9GHQ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跃华(1979-),男,浙江临海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红色文化研究;陈书雁(2001-),女,浙江临海人,台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9级学生。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篇
激活民营经济活力研究
对东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再思考
对东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再思考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图说共享发展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