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校德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1-01-11 16:25唐师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创新

摘要:在信息时代,受网络环境和多种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亟需完善。细数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变迁,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并源远流长,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这些文化瑰宝,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树立文化自信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深挖中国传统文化赋予高校德育的时代价值,探索出高校德育教育创新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创新

1中国传统文化赋予高校德育的时代价值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德育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心浮躁,不良社会风气迭起,高校作为现代化社会建设栋梁之才的主要输出地,除了要承担文化课程和实践技能的培育之外,更应注重高校的德育创新,赋予大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创新教育中,使我国高等教育具有了灵魂和根基,在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见证时期,坚守本心,赋予其应有的时代价值。

2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明确的政治导向。政治导向是高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框架和基础,可以给予教师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明确德育教育的方向,二者更好的融合创新。当前,受网络环境和多种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网红经济等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部分大学生忽视了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机会主义占据上风,希冀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或只会空想而缺乏行动,稍遇挫折便垂头丧气,抗压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与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明确的政治导向存在一定关系。一方面,高校的思政教育缺乏根基,过于空泛,在对学生思想教育时疏忽对背后隐含的意识观念、思想逻辑的解读;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落实不到位,虽然看似实施了德育教育,但是对其实际成果缺乏验证,也没有融入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的实际影响不足。

其次是高校德育工作内容不充分。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应注重对其情感内容的升华,而不能仅仅是以思政政治教育来简单的代替德育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将高校德育教育与信息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教学手段不完善。在信息化背景下,不管是教育工具还是教学手段其实都在不断发展完善,但主要都是针对知识理论教育,在德育教育层面教学手段较为贫乏,很多高校采用知识理论的教育手段应用于德育教育层面,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是教育评估机制不充分。德育教育的教学评估与知识理论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单纯的从成绩来分析,更应注重大学生的内心和情感,现有的德育评估手段难以进行精准的教学评估与反馈。

3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校德育创新路径

3.1高校德育课堂中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传承的文化瑰宝,将其合理融入高校德育课堂,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八荣八耻同宗同脉,八荣八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观念,其中蕴含了我国劳动人民世代流传的朴素价值观,在高校德育课堂中合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可有效抵御网络环境下不良文化的侵袭。

首先,在高校课程改革中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高校课程改革本身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所必需精力的过程,而现代化人才不仅仅是看学历、看文聘、看经验,还要看修养、看道德,只有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傳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是基于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对于德育教育普遍是缺失的,而涉及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往往是以选修课来进行设置,学生不管是在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上还是效果上都不尽人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融入课程体系中,可以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次,在高校教材中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教育的任何阶段,教材都是知识传授所必不可缺的工具,要想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化发展,单靠思政教育等德育课堂是不够的,除了要在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还要在教材中体现德育教育相关内容。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在任何学科中都是可以体现的,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重制订高质量且贴近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高水平教材,籍此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沁润作用。

3.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知识水平的运用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拓展和检验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除了可以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拓展以外,也对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实践活动作为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纽带,是大学生从校园生活向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认知的重要窗口,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发展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

在具体实施上,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实践计划。为了在高校实践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实践项目教师在活动开始前通过资料查阅等方式,对需要融入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做深入了解,寻求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其次,要充分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当前很多大学生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并不多,实践教师可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视频等形式对其予以展现,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要注意情景带入。我们要明白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切忌生搬硬套,二者要有一定的关联或者纽带,否则非但不能起到德育教育作用,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你翻心理。

3.3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多种文化之间的博弈,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除了要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和实践中以外,还需要在内容上深度挖掘其人文内涵,将优质因素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对中国几千年来人类发展的一种认可和赞扬,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对人们正确、客观认识世界发展起到有益启迪,其中有很多劝人向善、积极乐观、孜孜不倦的精神都值得现代大学生去细细品读。

高校首先要把立德树人放在现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充分保障课堂质量和文化知识得到提升的同时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其中,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有充分的了解,在专业知识讲授时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可通过红色文化、中国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细致充分的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能在多个学科上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4将不同环境层面的德育教育相融合形成合力

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管是在校内学习和生活还是在社会中实践都能将时刻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做到知行合一。除此之外,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精选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和案例,通过正反案例结合讲解让学生体会德育教育的深刻内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对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职业生涯起着重要的影响,能从根本上对其重视起来;另一方面也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如“互联网+”、“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育平台实施德育教育的线上线下结合同步发展。

4 结束语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我国正在经历一场宏大的变革,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熟稔的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具备正确的人生观、社會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内在技能。细数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变迁,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并源远流长,在高校德育教育中融入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华夏儿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财富。

参考文献:

[1]孙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路径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8):79-80.

[2]李暖心.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品位·经典,2021(14):60-62.

[3]宫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党建结合的途径探索[J].文化学刊,2021(06):166-169.

[4]王建,戴菊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德育教育策略思考[J].大学,2021(24):50-52.

作者简介:唐师,男,1984年9月出生,籍贯:河南南阳,中共党员,研究生(经济学专业),高校讲师。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20-ZZJH-121,项目名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校德育创新路径研究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德育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