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威的教育理论到德育课的教学

2021-01-11 16:25牛玲霞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杜威德育课

牛玲霞

摘要:西方的一些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教育效果也确实令人瞩目,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的教育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美国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派”教育思想,对20世纪上半叶世界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目前德育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忽视人的发展教育、个性教育、生活教育等,长期以来造成了德育课的理论化、枯燥化,不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也甚微。本文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来探讨一下德育课的教学。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经验活动;德育课;人的发展

杜威教育思想是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认为教育要随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教育就是人的发展、人的生长、人的经验的不断改造,那么我们的德育课就应该适合学生的发展、生长,让枯燥的理论生活化。

一、教育的获效性

杜威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一向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实用主义哲学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它强调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取效果当作最高目标。那么我们的德育课就不能仅立足于课本让理论说话,而应立足于生活让事实说话,让理论生活化让学生感觉到理论并不空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的德育课教学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一些空洞、枯燥的大道理,强制学生去遵守那些现成的规范,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学生,把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混同起来,道德并不象知识一样,通过传授和灌输学生就可以获得,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事实上,有知识并不定有教养,只有把精神的内在本质转化有的东西才是教养。在单纯的“知识中心主义”的影响下,学生的品德便转化为一个个分数,谈不上对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培养,本应提升的精神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教育,越来越远离了马克思的“人的世界”和“现实的人”,这样的教育能获取多大的效果?又能在在多大程度上为生活服务?只能让学生感觉学了没用。所以我们的教育不能不考虑效果,也就是教育的实用性。

实用主义强调实在是变动不居的,教育也处在变化和发展中。世界上没有真、善、美的永恒标准,也没有适应这些永恒标准的永恒教育。世界上同样没有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教育就是人的发展、人的生长、人的经验的不断改造。那么我们的教育方法也不能是固定不变的,人生活在具体的时代,带有这个时代的特征。当代由于经济的大发展,造成人思想、文化上的多元性,德育课传统的理论说教是一种僵化的教育模式,它无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又与现实生活无关,在很大的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生长、发展,这样的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杜威的教育理论强调有用、效能的功利性价值观。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斯认为,一个概念是否清晰明白,是否要意义,要看它能否引起实际效果。所谓实际效果,就是对人的功用。这个观点正是后来杜威的工具主义的基本观点。杜威认为,思想、概念、理论等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如果它们对于达到预期的目的是有用的,便是真理,反之则是谬误。杜威说:“如果观念、意义、概念、学说和体系,对于一-定的环境的主动的改造,或对于某种特殊的困苦和纷忧的排除确是一种工具般的东西,它们的效能和价值就全系于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①,由此可见在德育课中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教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的生长、发展,达到德育的目的就是好的教法。在教学中我们就要不拘泥于形式,大胆的采用各种能带来教育实效的教法。

二、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在实用主义经验论的指导下,杜威对教育做出了独到见解,“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②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是经验不断增加的过程。经验的获得又是和社会实践分不开的,因而“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③。因而我们今天的德育课不能只在课堂中进行,因为精神的提升不是能在课堂上做到的,必要时我们的德育课可以走出课堂,只有经历了,获得了,才谈得上经验,经验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杜威相信“继续不断的经验或活动是有教育作用的,切教育存在于这种经验之中”。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当然并不是说一切经验就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教育作用,因为有些经验是不利于教育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的尝试,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法,让教育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社会也更有实效性。

三、教育即生活

杜威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生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该思想对见天我们今天的德育课教学,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德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人进行不必要的干涉,所以它要求尊重生活、创造生活,也就是说教育从生活出发,而不是从规范出发。然而我们德育的一个缺陷就是从规范出发,以规范去要求学生,剪裁学生,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而造成远离生活的局面。过分的强调规范就容易忽视人,忽视人的生活,它只能造就一大批“规范人”,从本质上曲解了道德与生活的关系。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以生活教育为中心,强调“生活”、“实践”、“行动”,十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主张活动是学习的重要形式,是经验改造的最有效的方式,让教育生活化已成为美国教育的重要传统。例如各种各样的体育、娱乐、公益、竞赛活动已成为美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关系。

由此可以联想到我们的德育课,教育与生活严重脱节。为了学习,活動取消了、体、音、美让位了。造就了一批批高分但不会生活、不懂生活的智能人,这样的人会给社会带来多少发展动力?生活谈得上什么色彩?从本体论上讲,生活价值高于道德价值,生活高于道德。不仅是因为可以设想一个无道德的生活社会,却无法设想一个无生活的道德社会;而且是因为生活或生命在逻辑上的先性或独立存在性。至于道德价值却没有独立的存在,其整个存在和本质,都是有生活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道德,还是道德教育,都是为了人的生活而存在的,即它们要向人们揭示人们本来可以拥有的那一一些美好的可能生活,从而有可能在将来不会完全一样的重复过去或模仿过去,而是做新生活的开拓者、创造者。所以只有根植于生活世界,德育才能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同义语。因此学生的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正因为如此才要把各种具体社会活动引到学校中来,以便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达到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因此,我们的德育课要经常开展多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让道德观念内化为道德意识,进而指导学生的行为,让生活来教学生该如何做人,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一次活动对道德观念的认识,胜似坐在教室里对道德知识背百遍。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了活动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做某些事情,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更多的接受老师的指导,结果是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教育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工具,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为了让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为了让人们生活的更好,我们不能不考虑它的实效性,也不能不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化。

注释:

①杜威《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58年修订版,第84页

②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

③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同上书,第4页

猜你喜欢
杜威德育课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我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我说的不一定是真相
让我们摇起橹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德育课学习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