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1-01-11 23:57韩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法学教育依法治国思政教育

韩煦

摘要:本文聚焦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就全面依法治国与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进行了背景性的回顾;就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提出了五方面原则要求: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找准时代坐标、坚持现实问题导向和坚持科学方法指引;就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提出处理好五对关系、加强五方面的有机互动:法学教育与思政育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经典理论与前沿热点、法学理论与社会现实、法学教育与通识教育。通过从原则方向到具体做法的分析论证,探讨推动法学教育更加紧跟时代、良性发展。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治人才培养 思政教育 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关乎长远,没有青年法治人才的竞相涌现,就难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真正实现。青年法治人才培養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亟需应对的重要课题。

一、全面依法治国与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2020年11月16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早在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随后,教育部、中央政法委于2018年9月发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厚德育、强专业、重实践、深协同、强德能、拓渠道、促开放、立标准等8项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为新时代推进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指出了原则方向。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力,高等院校也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任,亟需尽快破题开篇,积极探索新机制、新路径、新方法,并及时总结转化固定为可推广复制的制度经验。

二、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时代内涵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我国发展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青年法治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内涵要求。

法是政治的,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法学不是“非政治化”的纯粹独立客观自足领域,相反,法学甚至是最能直接体现意识形态立场的学科、也是意识形态战争的最前线阵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法学教育无法回避的灵魂拷问,特别是在国际局势风起云涌,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用更加明白这一发问的必要性。运用社会主义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检视和指导法学教育,指导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是推进新时代大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法是大众的,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站稳人民立场。谈论具体问题不宜立场先行、而是要深入事物内部小心分析;但面对根本原则方向问题,立场是不可回避的。《宪法》第一条规定了我国国家性质,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一些权力属于人民。站稳人民立场、为社会公平、正义而服务是国家性质,进而由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法学教育尤其要在这一根本问题上保持清醒与坚定。贯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始终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最高处。

法是发展的,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找准时代坐标。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前进,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领域,都是法学发展的新动力新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国家社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找准时代坐标就是要培养同党的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青年法治人才,一方面要适合法治中国建设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明确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就是要面向法治实践,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培养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法治人才,建设高水平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法是现实的,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现实问题导向。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相反,它从降生就带着鲜明的现实导向,没有现实性的纬度、法将失去任何存在的意义。法要解决现实问题,不仅是要应对现实中发生的、需要用法律加以规范的实践问题,而且要回应法学发展中的种种“现实理论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特色法学理论建构本身就是重大现实问题,新时代的法学教育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关注国家社会发展、并积极探索法学理论发挥作用的空间场域和作用方式,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切实提高法治人才供给需求的耦合度。

法是综合的,青年法治人才培养要坚持科学方法指引。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又不同于技术性工具性实践,如前文所述,法学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内涵,是人文性的社会科学。因此,法学人才注定不是只需要熟悉法条或一般法学理论,而是要综合成才,除了法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之外,更需培养青年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管理、金融、税务、计算机、知识产权等等其他学科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不能固守本位,而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从人才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科学规划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基固本、通识博闻。

三、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的具体进路

法学是一个政治的、现实的、综合的学科,青年法治人才的培养也要着眼于这三方面特性,要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建设进程。

一是激活课程思政、促进法学教育与思政育人的有机互动。思政教育需要与法学教育有机融合,仅凭传统思政课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独角戏”和“孤军奋战”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目标,思政教育需要与具体学科、具体内容结合。法学教育也需要与思政教育的立场观点方法相融合,现实已经表明,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上放松警惕、放任自流,这个阵地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来占领,我们要避免关注知识忽视立场、注重工具性忽视价值性的教育倾向。要找准思政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融合点,将思政元素精准切入法学专业教育中,用好这一革新法学教育教学理念、完成法学教育教学使命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进而实现法学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互相成就。

二是走进人民大众,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互动。法学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坚定人民立场,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通过合理有效的内容供给让学生明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推动法学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培养方案的重新优化,增加法律类课外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们主动走进人民群众中去,经历共同生活、培养共同语言、强化感情纽带。

三是紧跟时代方向,促进经典理论与前沿热点的有机互动。经典理论与前沿热点并非矛盾关系,而同样是一种相互成就的關系。缺乏深厚理论支撑的教育犹如无本之木,而缺乏前沿意识的教育也无法取得理论上的突破,无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理论回应。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带来经典理论的再度青春化和前沿问题分析的有效推进。新时代的法学教育要有意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讨论安排、课外读书研讨调研活动等方式,在打好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用法学方法分析总结社会现象的能力。

四是关注现实问题,促进法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的有机互动。由于近代以来我国几乎全方位落后于世界先进发展水平,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学徒状态,具体到我国法律体系的建构而言,早先的师傅主要是苏联,改革开放之后则多效仿德日英美。这一学习过程本身是必要的并且也确实是意义重大的,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随着现实的发展,既有的理论体系、概念框架逐渐显露出不适应的部分;微观到法学教育和青年法治人才培养层面,则意味着法学课堂教育与运用法律理解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脱节。我们要在真正消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在真正关照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在真正汲取时代呼声的基础上实现法学理论的更新扬弃,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新的自我主张。所以,新时代青年法治人才培养更注重培养青年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论感、在现实中感受理论和现实互动关系,着重培养实证分析能力,深入了解中国实际,并在回应社会现实的进程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推进世界法治文明。

五是加强融合创新,促进法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互动。法学教育不能停留于介绍一般法学原理甚至是法律条文,法学教育一要纵向求深,强化法学教育与法哲学、政治学教育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法学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背后的基础性哲学根据;二要横向求广,加强各类应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唯其如此,法学教育才能避免沦为法条教育、法学学生才能避免沦为易替代性极高的法条背诵机器,法学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能够积极参与推动各方面各行业法治建设的高层次法治人才。

猜你喜欢
法学教育依法治国思政教育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