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复治疗师对叙事医学的应用程度探索医学生培养新模式

2021-01-11 16:14卢杨江乐蔡珏婷李鑫华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7期

卢杨 江乐 蔡珏婷 李鑫华

摘要:叙事医学作为一门新兴专业,2011年正式进入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康复治疗学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国外引入我国,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康复治疗师在临床中对叙事医学的应用程度以及医学生对于叙事医学的认知度,探索叙事医学应用于康复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探究医学生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叙事医学  康复治疗师  医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 R-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2

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医生丽塔·卡伦于2001年正式提出“叙事医学概念”。丽塔·卡伦认为,叙事医学是用叙事的能力来实践的医学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1]。叙事医学包括3个要素:即关注患者的故事,再现医者的实践,接纳医患间的共情[2]。“三焦点”: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人类的情感,特别是负面情感。“两个工具”:细读、反思性写作。叙事医学作为一门专注人文关怀的专业,在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沟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自2011年引入我国,因传统医疗模式根基牢固、医疗压力大等因素,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推广方面反响平平。因此,需要为叙事医学的推广找到适合发展的科室,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提高国民认知度,促进叙事医学的发展。康复科的患者大多只有部分肢体存在功能障碍且思维清晰,康复过程中与治疗师有更多相处的时间,而治疗师也可以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康复,这恰恰是叙事医学对于医者的要求。探讨叙事医学应用于康复科治疗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为当代医学生的培养提供新思路。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为两大类:一是在临床工作的康复治疗师作为主要调查对象,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作为辅助调查对象;二是各所医学院校全日制医学生。

(二)调查工具

一般调查问卷,在翻阅文献的基础上由研究者自行編写,涉及叙事医学、平行病历、对叙事医学学习和应用的意愿程度、个人感受等。

(三)调查方法

1.访谈法。与医学生、康复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当面交流,直接获得问卷结果。

2.问卷法。采用问卷星线上问卷调查。本次投放医师问卷71份,回收71份,有效问卷71份;患者及其家属问卷共投放8份,回收8份,有效问卷8份;医学生问卷共投放241份,回收241份,有效问卷241份。

二、结果与分析

学界对叙事医学的发展普遍认同,需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将其理念落实到日常临床诊疗中,另一方面更要渗透到临床医学教育里[3]。本次针对康复治疗师、患者及其家属和医学生这三类发放调查问卷便是以此为出发点,调查对象为康复治疗师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主要研究叙事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贯彻程度;调查对象为医学生的问卷主要是调查在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过程中叙事医学等人文理念的普及程度。

(一)临床康复治疗方面

康复治疗师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储备,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医学知识储备不足,在康复评定、康复方案制定,康复手法的实施等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系统的康复理念与措施,因此在临床康复治疗方面的问卷中以康复治疗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随机选取部分患者,以受试者的角度评估康复过程。在调查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的问卷中,通过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感受以及与治疗师的交流,以患者的角度评价治疗师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关注患者的故事,再现医者的实践,接纳医患间的共情。以下列为问卷中部分问题及选项占比:

1.医师问卷:

问题5.请问您对叙事医学的了解程度是:

在调查对象中,入职时间五年以下占比40.85%,入职时间5-10年占比8.45%。70.42%的调查对象表示从未写过与叙事医学相关的平行病历(医患故事/医疗工作感悟),26.76%的调查对象表示“偶尔书写,难以坚持”。

叙事医学自传入我国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由第八题可知所有的调查对象并没有接受过有关叙事医学的系统学习,且60.56%的调查对象对于叙事医学并没有概念,这不仅表明我国在临床教学阶段对叙事医学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也表明即便临床工作之后,受工作,家庭,科室运行模式,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叙事医学在医务工作者中的普及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问题10.在患者叙述病史的时候,面对患者叙述着看似与病情无关的内容,您的态度是:

问题11.您在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的时候是否会征求患者的意见:

有59.15%的调查对象同意“让患者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加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这一说法。在就“在我和病人关系中,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和口头沟通同样重要”这一问题的提问中,分别有49.3%和35.21%的研究对象表示“比较认同”和“完全认同”。

由上述结果可知,无论是在问诊过程中还是在制定康复方案时康复治疗师都十分注重与患者的沟通。这不仅建立起了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更有利于治疗师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叙事医学的推广方面咨询所得的21条建议中,有5条建议表示需要建立一定体系,从业内成员出发,渗透临床工作中;10条建议表示应加大推广力度。

从调查看,叙事医学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即便是在具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医务工作者中推广程度也不尽如人意,而与叙事医学相关的平行病历受传统医疗模式、医疗资源紧张、医学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下,切实贯彻的医务工作者也并不多。由于临床康复过程中的需要,科室的要求等原因,康复治疗师在临床康复过程中仍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一些与叙事医学密不可分的手段,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增强康复治疗的效果。

2.患者及其家属问卷

问题3.医生在问诊的时候,处于下列那种情况:[单选题]

问题7.请问康复治疗师在为您治疗过程中,是否会随时询问您的个人感受:

75%的调查对象表示“康复治疗师在制定方案时会尊重我的意愿”;在就“请问康复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是否会对您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开导”提问时,有87.5%的患者表示“经常”。

综合上述问卷结果可知,无论是最初的问诊阶段,还是康复方案的制定以及康复方案的实施等临床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多数会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从而制定或调整治疗手法以及方案。

(二)临床医学教育方面

当代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中流砥柱,对于医学生的医学素质及技能的培养无异于是医学院校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调查对象为医学生的问卷主要是针对当下医学生培养模式中叙事医学等具有人文关怀的专业普及程度进行统计。下列为相关问题及选项占比:

在调查对象中有55.6%的医学生认为需要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增设叙事医学的相关课程,有8.3%的医学生认为非常需要。有81.74%的医学生出于提高自己临床沟通技巧、提高诊疗效果、提升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等原因的考量表示愿意学习叙事医学的相关课程。有41.49%的医学生对于“叙事医学是否可以改善就医体验,改善医患关系”表示“不确定”。在就“您认为目前临床发展叙事医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提问时,20.33%的受访者认为“相关的理论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程度”;31.95%的受访者认为“患者的原因,如了解程度和配合度的差异”。

上述问卷结果指出叙事医学在医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对于叙事医学的了解水平也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医学生尚在学习阶段,院校相关课程普及程度不够,医学生对于叙事医学的理解程度不够,对于临床工作了解有限。八成以上的同学愿意开展叙事医学的相关课程,对这一新兴专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不愿意学习叙事医学相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课业压力大;其次是教学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且枯燥;第三是对于叙事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没有信心。

三、措施

大部分治疗师虽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叙事医学等专业的系统培养,由于需要,也会通过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来确保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在当代医学生培养模式中,针对叙事医学等人文专业的课程开展相对不足,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叙事医学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学业压力大、专业认知度不足等诸多原因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并不愿意学习相关课程。下列是针对本次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在医学生培养方面提出的措施:

(一)培养专业自信,提高专业技能

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医院实习的占比,增加对本专业理性的了解与感性的认知,对于叙事医学在该学科中的应用程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让医学生接受叙事医学的课程安排。同时明确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各学科技能的要求,有目的性的注重某些學科的学习。

(二)定期教学检查,调整培养方案

医学专业作为救死扶伤的神圣专业,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临床实践,都不能忽视。对于本专业不适用的课程要果断删除,避免给医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业压力;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如条件允许下,开展小班教学和实习,确保教学质量。

(三)对教职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培训

叙事医学在我国推广时间较短,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并未系统地接受过叙事医学的学习,医学院校可以向专业教师、带教医务工作者开设叙事医学学习交流工作坊,

系统学习叙事医学的理论,并指导实践教学和临床。

(四)增加人文素质课程,创新教学方法

叙事医学,当前仅个别院校(如南方医科大学),因此,针对叙事医学的教学课程可先纳入选修课,逐步过渡到必修课,教学形式可采用理论知识加实践活动,多渠道开展教育。

(五)促进多学科渗透,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专业授课中,可以输入人文医学的元素,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注重医学人文关怀,运用叙事医学的理论,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此外,也要加强各学科老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教学的逻辑性,系统性,全面性。

(六)设置最低学分要求,确保学无遗漏

医学院校可要求学生毕业前有关人文医学教育类选修课不得低于某一设定学分,同时以论文,答卷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保证同学们都可以学到相关知识,参加工作后可以更好的位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静,黄兰英,廖文娟,张莎莎.叙事医学融入临床的在地化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为例[J].医学与哲学,2021,42(16):48-51.

[2]郭璐怡,高一飞,冯天元.建构医患沟通新模式——以叙事医学视角[J].卫生软科学,2021,35(03):75-78.

作者简介:1.卢杨, 女,汉族,正科级专职组织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2. 江乐,男,汉族,河北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康复治疗学专业。

3. 蔡珏婷,女,汉族,  河北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康复治疗学专业。

4. 李鑫华,汉族,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医科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关于叙事医学在康复科应用的研究对医学生培养的启示与帮助”,( 编号: USIP2021169)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