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2021-01-12 12:28聂丽君马翔王善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红现象思政

聂丽君 马翔 王善

(1.江西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引 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一些人借助各种软件,在客户端上传自己的视频作品,一时间人气暴涨,得到了大量“粉丝”的关注,获得了超高的话题度。这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圈粉无数、受到广泛追捧的人称之为“网红”。近年来,“网红”已经成为了一种网络热门现象,成为了社会不得不关注的焦点。青年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追捧“网红”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很容易受到“网红”现象的影响。所以,挖掘“网红”的内涵,对“网红”现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逐一予以分析,进而探究“网红”现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红”现象可采取的一些有效策略,显得十分有必要;同时,也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途径、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 “网红”现象概述

(一)“网红”的内涵

“网红”是2015年入榜最为流行的网络潮词之一,其英文名可译为Instant Online Celebrities。目前,对于“网红”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标准的定义,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思考给出了不尽相同的解释。个人比较赞成学者吴明红的释义,其认为“网红”是指“通过有效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现实社会中不具有成名的各种必备条件,而在网络世界中表现杰出、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眼球,引起网民关注,并且在网民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个人”[1]。但“网红”的出现绝非突然形成,之所以可以一夜成名,是新媒体、商业策划、受众追捧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的结果。“网红”的出现是当代“名人阶层”“平民转向”的必然结果[2]。而今,“网红”是一场平民化的互联网狂欢。作为美国梦人物代表之一的安迪·沃霍尔,他以为每个人想要成名只需15分钟的时间。一般而言,“网红”之所以“红”,在于传播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分别是频繁曝光的网络平台、与受众客体间的互动关系。“网红”随时代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覆盖面十分宽泛。宏观来讲,“网红”不受职业、年龄的限制,可以是社会成员中的任何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可以是工人、农民,也可以是教师、医生等。通过互联网媒介,他们或因某个事件、某种行为等在虚拟网络中快速走红,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关注,引发了网民的广泛讨论。如李子柒通过平凡、真实、精彩的生活细节,打造出具有卡里斯玛人格魅力的文化形象,圈粉无数[3]。

(二)“网红”现象的发展历程

“网红”从1998年诞生至今,经历了数十载的发展,以时间为脉络,以不同特点为依据,可以把“网红”现象的发展嬗变归结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字时代。20世纪末以痞子蔡、慕容雪村等为典型代表的“网红一代”诞生了,他们依靠在论坛上发表的文字作品,获得广泛认可并迅速走红网络。这一时期,“网红”概念初步确立,“网红”认同度有待提高,而“网红”不过是网络身份比较“红”罢了。第二阶段是图片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提升,读图时代来到了我们身边,图片广受欢迎和喜爱,胜过千言万语。这一时期“网红”的典型代表有凤姐、郭美美、犀利哥等。以图文为主,借大量图片炒作自己,博取关注。图片多为媚俗恶搞,大多以“丑角”示人走红,“网红”一词带有些许贬义。第三阶段是宽屏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红三代”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网红”紧嗅时代气息,分门别类更加细致,美妆“网红”、吃播“网红”、游戏“网红”、电商“网红”等各路“网红”迎风共舞。此外,这一阶段的“网红”与商业密不可分,由运营团队倾力打造,迎合粉丝需求,带动流量变现红利,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正如顾骏所说:“除了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条件之外,‘网红’还因为网络商业模式成熟而得到推波助澜……‘粉丝经济’让关注度成为有商业价值的资源。”[4]这一阶段,“网红”呈井喷式涌现,亦是淬炼“网红”的好时代。

(三)“网红”现象的基本特征

(1)展示内容具有标新性。“网红”以新颖独特的视角进行内容创作,满足了受众的多重需求,这是“网红”爆红网络的根本所在。在网络“去中心化”趋势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传播的生产者,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观点、展示才艺,引发热议,备受“粉丝”关注和喜爱。由于“口味”日益“刁钻”的网民已经对司空见惯、如出一辙的内容了无兴致,“网红”及其幕后团队正是深谙这一点,因而对受众猎奇、窥私等心理倾向加以把握,采取“投其所好”的迎合策略,努力深耕段子、短视频的创作。最终,这些契合受众心理的原创作品,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消遣的不二选择。

(2)传播过程具有互动性。传统媒体虽在专业的传播理念、超强的内容生产力等方面占据优势,但在实时互动方面略显不足。传统媒体在传播中仅是信息被单向度输出的一个过程,互动性较差,很难与接受者实时交流。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亲和力强,“粉丝”同“网红”可实现即时互动。在“网红”直播间,“粉丝”可以采取发弹幕、发红包、送礼物、点赞等方式与喜爱的主播热情互动;“粉丝”还可以留言给主播,主播可在后台查看并回复。“网红”之间可互相关注,“网红”可在互粉群里直接@彼此,亦可进行私聊,以实现粉丝共享,增加各自人气。除铁粉们会密切关注喜爱的“网红”,彼此沟通交流,不同“网红”的双方粉丝也会掀起“骂战”等方式来力挺偶像,从而提升话题的关注度,快速增加流量。

(3)传播影响具有广泛性。“网红”传播的范围非常之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广大受众群体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发挥着强力导向“示范”作用。一些正能量“网红”堪称业内之楷模、行为之标杆,不仅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还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网络平台是“网红”依托的高科技媒介,受众群体十分宽泛,对年龄与性别、种族与职业、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加区分,只要你拿起手机或坐在电脑前观看网络视频,你便成为了受众一员。网络信息时代,信息传播速度飞快,顷刻间便能席卷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因此,网红要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规避因不当言论引发的不良影响。

二、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一) 积极影响

1.“网红”现象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红”现象视野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传播信息数量非常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也给大学生带去了更多的主观性选择。在“网红”时代,网络传播不是单纯的文字表达,它的传播形式凸显多样性。教师直播间、思政小视频等方式更具吸引力,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更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化了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效果。参考“网红”们制作视频的成功经验,可利用社交软件或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名师们可在线录制关于精品讲座或学术会议的视频,这些视频可在线直播,亦可下载、回放。这些视频紧扣时代热点、关注理论前沿,尽显名师风采、折射学术气韵,是对思政政治课的有益补充,学生将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网红”现象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借助于课堂和书本,讲授方法一般多为灌输式,授课模式单一刻板。借鉴“网红”现象中所利用的“网红”模式,如发布视频、平台在线直播,可以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发挥“网红”传播的优势,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受限的局面。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利用好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致力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思政教师可利用各种App软件,录制好讲课视频,结合“网红”现象中的热点元素对知识要点进行解读,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学生亦可课前预习观看,课后查漏补缺。大学辅导员作为一线教育者可创作积极向上的抖音小视频,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评选出正能量大学生“网红”的活动,以深化活动效果。

3.“网红”现象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自主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链接程度是制约思政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处于权威者的地位,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弱化了学习效果。“网红”现象则打破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改变了教育主客体间的交流方式。主客体角色的虚拟性,可使学生以平等的心态畅所欲言。利用网络媒介,在虚拟空间开展互动交流,各抒己见、发表观点。借助微信、QQ等工具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构建轻松学习气氛,防止师生隔阂,增强信任感,以达到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在“网红”现象视阈下,角色还可以互换,学生可自己制作短视频,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网络课堂引发讨论。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有利于全面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消极影响

1.“网红”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日益复杂化。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92生活中,万事万物都与环境发生着交互作用。以“网红”时代为背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是如此。一直以来,面对面的课堂授课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旨在引导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树立高远的志向,厚植人民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争当出色的时代新人。“网红”时代的到来,加大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复杂化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环境。“网红”们的素质参差不齐,信息自由生成,内容鱼龙混杂,既有正面积极信息,也不乏负面恶俗信息。“网红”干露露为了博观众眼球,经常在网络平台上晒媚俗照片,令人咋舌。“网红”莉哥曾凭借甜美颜值和实力唱功在抖音平台圈粉无数,一时风光无限,但是却肆意戏唱国歌,挑战了大家的道德底线,账号已被封掉。毋庸置疑,这些负面信息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2.“网红”现象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理念发生扭曲。美好的大学时代是学生确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偏激的言论、雷人的图片、恶俗的视频等不良信息在网上泛滥蔓延,而大学生在面对这些不良网络信息时,由于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其左右。一些大学生在见到“网红”人物晒出的名牌衣服或包包或聚会美食等,渐渐抛弃了勤俭节约的秉性,开始追逐于吃喝玩乐,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一些女学生在看到“网红”主播美丽动人,颇受“粉丝”欢迎,就偏执地认为容貌至上,萌生了整容成标准“网红脸”的想法,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竟然走进了缺乏医疗资质的私立医院,有人因此毁容而留下一生悔恨。有些大学生在看到一些“网红”明星一夜爆红以及随之而来的金钱名利,容易滋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误以为只要一夜成名,成为“网红”,就能够走上人生巅峰。部分大学生整日沉迷“网红”世界,看直播、刷微博、刷礼物等,他们不再踏实奋进求索学习,流下荒废学业、虚度青春的眼泪。

3.“网红”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权威受到挑战。传统教育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着教育的内容,对整个教学的过程起着掌控全局的作用。在“网红”现象下,这种格局逐渐被打破。“网红”群体的出现淡化了思政教师传递信息的感染力和控制力,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一方面,对于“网红”时代的大学生们而言,思政课堂不再是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领地”,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住学生,淡化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和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是平等的,学生可透过短视频或直播平台接触到课堂之外的广阔世界,这必然会使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此外,“网红”们所传播的信息也影响着思政教育者,少数教师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将对教育工作造成困扰。“网红”时代的到来,人人皆手握麦克风,每个人皆拥有话语权,话语权由权威者走向了大众,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红”现象的对策

(一)弘扬核心主旋律,强化“网红”的正面引领

随着互联网的高歌猛进,各种信息充斥网络,塑造了别样的网络文化即“网红”现象,这也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所以,为了让“网红”文化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不断发展,实现网络文化从娱乐至上到价值重塑的转变,首先,要掌握主导权,弘扬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奏响主旋律是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着力点,有利于消解“网红”现象给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前行,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其次,要筑牢主动权,推广正能量“网红”。伟大的时代呼唤正面的“网红”,“网红”一定要秀出正能量。一方面,政府要立足于身边的感人故事,聚焦小人物的善良、大义,挖掘出更多正能量“网红”,加强正能量“网红”的宣传,以“积极网红”驱逐“消极网红”,鼓励人们去欣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网红”;另一方面,高校要做好“网红”清单的梳理工作,对不同导向的“网红”予以分类,采取不同态度。对于消极影响的“网红”要勇于发声、坚决制止、积极抵制,纠正其错误言行和错误导向;对于传播正能量的“网红”,要强化培育与引导,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以传播,用“网红”事迹教育学生群体,传播主流价值观。

(二)学习“网红”与“粉丝”的互动模式,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活跃在大学生视野中的“网红”,在媒介传播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对于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加以吸收和借鉴以正面引导学生。首先,要利用好新媒体,搭建双向互动平台。网络直播之所以人气爆棚,是因为在直播过程中“网红”与“粉丝”能够在线双向沟通,“网红”会对“粉丝”的问题作出回应,使粉丝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则囿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形式,搭建网络思政课教学平台,将思政课搬上直播平台或者短视频平台,可以体验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新模式,借助这些网络平台具有元素丰富、超时空的特点,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有效引导。其次,打造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网红”教师。“网红”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获得学生信任理解的秘密武器,是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泉源。“网红”时代的思政课教育不受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高校要着力打造一批富有人格魅力的“网红”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以身作则为青年学生作出示范,强力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

(三)规范“网红”失范现象,营造清明的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做好新时代网络内容建设,构建清明的网络空间,以确保占领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因此,政府、学校、社会以及法律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以营造绿色清明的网络空间。从宏观上看,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与之相关的政策文件,对于“网红”失范乱象,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以做到失范必罚、有罪必究。如若技术允许,还可对一些“网红”关键词实施严格管控,严肃处理某些媚俗不良信息。从微观上看,高校需要加强“网红”现象防范措施,密切关注社交平台、直播平台的信息动态,加强对信息的过滤与筛选,隔绝那些黄色的、灰色的等不健康“网红”信息,从而使得“网红”现象能够真正传递社会所要求的政治立场、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积极有益的信息,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网红”为榜样,引领学生争取成为堪当国家重任的新时代好青年。此外,还可借助于来自各方的社会力量对“网红”现象进行有效监管,尤其是要发挥好新时代网民的监督作用,对于负面内容可要求其下架整改,直至内容整改符合标准方可重新上线。法律部门要重拳出击,对于不法“网红”追究其法律责任,做到严惩不贷。

(四)坚持慎独自律,克服“网红”现象的消极影响

网络媒体催生下的“网红”直播,各式各样、包罗万象,令人眼花缭乱,影响了受众大学生的“三观”,致使有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自我教育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尺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大学生应提升自我反思力,不断在反躬自省中端正价值观。大学生作为塑造自我的价值主体,自我意识是其始终坚持正确价值观最为关键的内部原因。任何外在的约束只有转化成内在的个体自主行为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个体的自律[6]132-135。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红”现象,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力,提高自主辨识力和律己意识,坚守内心准则,努力克服“网红”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断增强鉴别力,提高自我警惕,学会对各类信息进行甄别。如若发现一些“网红”在网络上编造虚假信息或故意散布谣言,大学生一定要有所为,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坚决抵制低俗不良信息。总而言之,“网红”现象下网络信息纷乱复杂,唯有加强自我教育,才能在网络的大千世界甄别真善美、假恶丑,守执内心信念,抵御“网红”负面思想的腐蚀。只有秉持慎独自律,提高自律意识,才不会随波逐流迷失自我,最终使网络成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强大助力器。

(五)利用网络媒介,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网红”现象的信息传播冲破了时空的束缚,这一特点契合了隐性教育的传播特点。班级、互联网、社团等均是实施隐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将班级作为载体,在组织班集体活动、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同学们在享受和谐美好的氛围之中不知不觉接受熏陶,逐步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网红”现象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媒介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助力远航。具体措施包括创建思政博客群,打造思政智慧网,创设专题网站等,以先进文化占领网络,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建好思政网络平台,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思政博客群,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大青年网”,中南大学的“达人”网络平台等,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栏目丰富多彩,极大增强了高校思政育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此外,多彩多姿的校园活动构成了隐性教育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要充分利用“校园十佳学生”评选、“随机应变”辩论比赛、主题读书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等学校活动对大学生开展隐性教育,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精神收获了快乐,思想上也得到了洗礼。

猜你喜欢
网红现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要当网红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