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让教学过程有标可依

2021-01-12 00:59李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豌豆生字课文

李媛

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阐述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一是目标制定要明确清晰。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充满神奇想象的童话故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本篇课文为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本单元,教师应该通过第一课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分两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豌、按”等10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字,会写“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阅读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二是可借助多种方式达成目标。

首先,鼓勵学生积极思考,树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从初识单元阶段就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导读页并说出自己的发现。在第一课时学习简单的生字、词时,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去思考、去学习。学生逐渐有了信心,能够大胆质疑。

其次,鼓励学生在分享思考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在课上,我引导学生不仅说出思考的结果,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有的学生说:“在读到第11自然段时知道了被青苔包裹的豌豆成了一个囚犯,但后文说这粒豌豆长得很好,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通过互相分享、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时容易忽视的问题,并学习借鉴他人思考的方法。

三是教学重点要清晰突出。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在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多下功夫。在最初进行教学实践时,我因为将时间过多地花在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上,忽视了引导学生如何积极提问和思考,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分析问题的角度,仍然不会思考,不知如何提问。

于是,在第二课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分别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上。我先借助书上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发现提问角度;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过程,学生先分享思考的过程,再通过交流学习,学会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进行提问的方法;最后,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思考质疑,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思考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学习了思考的方法,对课文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可见,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教学过程变得更有导向性,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通过使用多种方式去达成目标,能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豌豆生字课文
读儿歌识生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豌豆笑传
背课文
豌豆笑传之拔罐
生字变身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