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诗歌学地理

2021-01-13 02:25林楠
黑河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李白诗歌课堂教学

林楠

[摘 要]把诗歌引入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既有利于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巩固地理知识,突破重难点,还有利于渗透情感教育和加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学和地理学的交叉融合,丰富初中地理教育资源。运用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选择诗歌要精准恰当、通俗易懂,谨防审美疲劳。

[关键词]诗歌;地理;融合

我国古代的诗歌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其中很多诗歌都显露着地理空间指向信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地理元素。如果能将这些诗歌有效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实现地理学与文学的有机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诗歌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将被动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

例如,在《长江的开发和治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用大屏幕出示李白沿长江出蜀路线图以及所到之处写的诗歌,如《峨眉山月歌》《早发白帝城》《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金陵酒肆留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出示长江流域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长江的水文和水系特征如何?长江沿途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哪些地形区?有哪些支流汇入?结合长江流域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可以了解长江的自然概况。学生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是非常熟悉的,从小到大背诵过李白的很多首诗,对李白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对他的生平也耳熟能详,本课选用的这些古诗学生在小学就学习过,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诗中表达的意思。出示李白出蜀的地图,有助于学生了解长江沿线的地形和水文特点,对之后学习长江流域的特点也有帮助。教师还问学生:李白出蜀为什么选用水路而不选陆路?借助这个问题可以顺带复习四川周围的地形特点。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很有趣,不拘泥于只讲地理知识,还涉及到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使知识学习更加系统、连贯。

教学《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导入新课时教师先出示了“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雹声击瓦疑皆碎,电影穿帷恍似虚”“晓雾冥濛水拍堤,稜嶒乱石与云齐”“亦非崖蜜亦非饧,青女吹霜冻作冰”“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等诗句,并提出问题:诗中描写的是哪些天气现象呢?选择这六句古诗,就是想让学生像猜谜语一样猜出六种天气现象,进而引出要学习的雨、雪、冰雹三种降水形式,以及容易混淆的霜冻、雾、露三种形式。这样,一开始上课学生就处于思考中,思维就被引领到对降水概念的学习中。之后,让学生找出霜冻、雾、露不属于降水的原因,借助诗歌进行对比学习。

二、妙用诗歌巩固地理知识,突破重难点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仅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课后的死记硬背来学习地理知识,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且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贴近社会实事和生活实际,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同时,在设计课堂反馈练习时,要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利用地理知识巧解古诗词意义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检测,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例如,设计以下练习检测学生对“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请指出下列诗句中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并阐述理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学生纷纷踊跃参与抢答,说出这几句诗分别是受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纬度因素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还受到了诗词的熏陶。

再如,教学中国地理的《农业》一课时,选用杜甫的诗《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中讲的是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就叫人从岭南送荔枝到长安,这说明长安不能生产荔枝,需要从岭南送,也说明岭南有适合荔枝生长的条件。可见,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要想农作物能种植好、收成好,就必须符合农作物的生长喜好。通过这一分析,学生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就很容易了。

三、善用诗歌渗透情感教育,加强文化自信

诗歌是一种特殊文学样式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有动听的韵律、凝练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诗词更容易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情感。

例如,在李白的《蜀道难》里有这么一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夸张且生动的诵读,让学生对蜀道的崎岖有深刻的感知,对人们出行困难产生联想,并对地形与交通的关系产生感性认识,也让学生领会到李白所具有的浪漫气质以及诗歌中运用想象、夸张手法的精妙,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加深诗歌文学与地理学科交叉融合,获得双赢

地理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一起收集元稹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以及解析,汇成校本课程,印制供学生赏读,让学生感受我国的节气之美,感受古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是文学和地理学的完美融合。

地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写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歌。鉴于初中生的水平有限,教师的要求不可过高,要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和韵律,选择范围可以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水文等,也可以让学生找一些自己喜欢的外国诗歌和课外书上看到的现代诗歌作为拓展学习的内容。作为地理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为学生学习地理找到新方向,还要把这些创作出来的地理诗歌作为学生地理成绩的非正式性评价,甚至可以把学生创作的优秀诗歌作品张贴在教室或者推荐到学校刊物上,以此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地理课堂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竞赛,如开展与地理现象有关的古诗文竞赛,看谁反应快,能一眼看出古诗中蕴藏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诗歌固然是好事,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选择诗歌要精准恰当,不能牵强附会。教师在选用时要尽量挑选恰当的诗歌来呈现地理知识和规律,如果选用不当就会给人造成牵强附会的感觉,还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比如,在讲《黄河的治理和开发》一课时,选用李白的《将进酒》和刘禹锡的《浪淘沙》分别可以从河流的流向和含沙量两方面切入,如果选择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也是学生熟悉的诗篇,但可用性差,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此外,选择诗歌进行地理教学时一定要提前对诗歌进行分析,不同的教学环节要采用不同的诗歌,因为每种诗歌适用的情况不同,有的适合导入新课,有的适合对比差异,而有的则适合作为案例材料。2.选用诗歌要适度,谨防审美疲劳。每节课在选用诗歌时要严加把控诗歌的数量,重点选择一首诗歌或者诗歌中的一两句与教学内容相关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不要面面俱到,花很长时间讲诗歌,这样容易把地理课变成一节语文课。此外,不必每节课都一定要有诗歌,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也会把语文课和地理课混淆。3.选用诗歌要通俗易懂,最好选学生学过的。

在初中地理案例中选用诗歌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储备情况,尽量选择初中生能读懂和理解的诗歌,否则,讲解诗歌的含义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会影响教学的进度。

把古诗词运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快乐,更好地掌握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追求的目标,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日常阅读诗歌,做好素材收集,还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其中蕴含的地理奥秘。

参考文献:

[1]周大田,余一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诗歌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7).

[2]张春贞.引用古诗词促进地理教学[J].现代教学,2017,(05).

[3]杜凤真.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0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李白诗歌课堂教学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倒下的那一刻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