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论(之三)中微子场的强力和弱力

2021-01-13 10:02王立功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离心力中微子原子核

王立功

万宁兴隆王立功科研中心 海南 万宁 571533

前言

这是我的《微子论》第三部分,立足于中微子场完成最后两种力(强力和弱力)的认知探索。我们知道,恒星内部核反应区是依靠星体巨大质量的引力达到高压的,但是当环境由高温高压突然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时候,各种元素的原子核为什么不纷纷崩裂而消失?因为到处存在的中微子场提供了这种强力和弱力,保证了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基本稳定,使我们有幸了解大自然制造各种元素的情况以及各种元素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新的角色——微子: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电磁微子和中微子

1.中微子的数量惊人。在恒星的核反应区里面中子是要通过贝塔衰变放出一个电子变成质子的,随着质子数量的增加,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里面的各式各样的原子才会产生到宇宙里面,履行各自的职责。而每当有一个质子的诞生都必然要产生一个中微子。请注意:各种原子的质子数目是不同的。一些学者热衷于探讨暗物质,据说是不发光看不见的。我认为他们谈的就是中微子和中微子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大约占有太阳系中总质量的99.86%。

2.中微子的能量惊人。所有物体要脱离一个星体必须克服该星体的引力。中微子要脱离太阳,必须克服太阳的引力。太阳的引力场最高的数值应该是太阳的表面。脱离太阳表面后受到热力学第四定律的影响,太阳大气各圈层纷纷加码,所以中微子进入宇宙空间时的能量非常高!其它星云也是同样的。

二、强力(强相互作用)的机理

1.强力、弱力与万有引力的异同机理:按我的微子论,引力是中微子流推力的表象:如图1:说明 我的中微子场引力论和强力、弱力论都是立足于中微子场的。

强力是强子(质子或中子)之间中微子场的引力,这种引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在于:万有引力的适用范围比较远,至少要达到一般分子的尺度(强子在那样远时互相的面积和体积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实际物质结构中,原子核内强子之间的距离,只有强子半径左右。这样近,强子的体积和面积再也不能忽略了。互相间屏蔽比例能够形成强大的核外部中微子推力,使强子能克服原子核的巨大离心力,保持在恒星(如太阳)核反应区构建的强力关系——各种化学元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到处存在的中微子场,所有恒星核反应的全部成果将保留不下来任何化学元素!

2.核内更多强子的排列架构 此前对核内强子的排列没有进行研究,自然找不到有关论述。如果可以勉强计算在内的话,只是停留在“像液体一样无序”的水平。狄拉克(Dirac,P.A.M.)的不兼容原理,就是对核内强子的排列无能为力的表现。笔者发现了构建核内架构的中间体:借助于一个中间“二传手”P-N.叫它P-N节吧!我发现这个P-N节可以完成安排核内强子排列的重任!如图1:

图1 元素氦的核有两个P-N节

3.增加一个P-N节 现在要考虑在太阳和主要核反应区,会有不少P-N节在近旁以各种姿势和不同速度来碰撞。什么样的P-N节可以被接纳呢?至少应该是局部顺随的部分机会大。

三、弱力(弱相互作用)的机理

中微子场侵入原子核的部分场强,便是弱力的来源。所以强力和弱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外面是强力,内部就是弱力)。其它粒子,都不参与核强相互作用,只参与粒子衰变时的核弱相互作用,就是电子克服核内强子引力的束缚向核外发射电子和中微子。”俗称贝塔衰变。我们可以把原子核看成高速旋转的小容器,把弱力看成内部支撑力。这个支撑力随着内部强子的数量不同而变化,所以弱力的变化范围比较大。如同地球磁场对地球的变化存在明显影响一样,原子核内质子驱动核外各电子圈层的电子的运转,决定了各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展示出惊人的多样性变化!

四、各元素原子核内各强子的架构:氢、氘和氚

1.强力的形成机制。强力虽然虽然是自然界自发产生的,而且在宇宙中到处都大量存在,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可以随意作实验表演的,由于在质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强子半径时表现出的强大排斥力,我们几乎做不到那样的地步!实际上是在恒星内部核反应区达到的。但是离开核反应区这种强力并不消失,而是在低温下安全地保存下来!这就是中微子场的功劳。 是强相互作用(即强力)将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因而称为核力(或核强力)。

2.强力的计算。根据上段提供的数据,我初步进行了计算,可以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具体计算如下:见图2:

图2 强力计算的3种情形

共分为三种情况:1,中心距为1.5×10-13厘米(即间隙距为0.5×10-13厘米);2,中心距为3×10-13厘米(即间隙距为2×10-13厘米);3,中心距为1.4×10-13厘米(即间隙距为0.4×10-13厘米);

在这里离心力起很大的作用,是强力需要克服的主要力量,所以必须首先计算三种情况下的强子离心力的值,计算如下:

情况一:1,中心距为1.5×10-13厘米。假设:两个自转方向相同的强子以光速沿着相距为1.5×10-13厘米的平行线互相接近,达到最近距离的时候,强子之间的强力使它们纠结在一起,成为高速旋转的一对强子,其转动中心为两个强子中心距的中点,亦即每一个强子的回转中心,回转半径应为(1.5/2)×10-13厘米。

离心加速度(即法向加速度):

an= rω2= v2/r,at = 0;

法向惯性力(即离心力):Φn= -ma[公斤力]=-mrω2。

= -mv2/r。

将中子的质量(1.674920×10-27[公斤])和光速(2.99792458×108[米/秒])代入上式,得到:

F=pf×5.9826325×10-29

=2.0071239×103[公斤力].

中微子场的压强pf

在这里非常幸运的发现,可以利用F=pf×5.9826325来计算到目前为止一直是未知量的中微子场的压强。

pf=2.0071239×103/5.9826325×10-29

=3.3549175×1031[公斤/厘米2].

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天文数字!但是我认为,这还是要比目前把引力看作可以无限制地增长的黑洞理论更为可信。

情况二:2,中心距为1.4×10-13厘米:

Φn=2.1504899×103[公斤力],有所提高。

而强力F=2.3040963×103[公斤力],比离心力大,这样会使两个强子更加接近。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b≤0.4830455×10-13厘米。

情况三:3,中心距为3.0×10-13厘米:

此时F=0.6780975×103[公斤力];

而离心力Φn=1.003562×103[公斤力].离心力远大于强力,所以强子远离,强力似乎不存在了。

猜你喜欢
离心力中微子原子核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离心机转速的写法及相对离心力的正确表示
再分给你看!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惰性中微子可能根本不存在
太阳中微子之谜
中微子是个“什么鬼”?
探测中微子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