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作业工艺技术研究应用

2021-01-13 04:19宣春海刘智泉潘国辉万金梅
石油化工应用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空射孔管柱

宣春海,刘智泉,潘国辉,万金梅,丁 诚

(江苏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江苏扬州 225265)

针对油水井井筒状况日益复杂、作业工序多、工序功能单一、费用高等问题,开展了一体化作业技术攻关,通过井下工具研发、井下管柱优配,实现一道作业工序完成几个施工目的。目前已经开发配套了一体化挤灰、射采联作等多项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成为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

1 一体化挤灰作业技术

本厂常规插管桥塞挤灰作业时[1],需要先下入座封工具与桥塞连接的管柱进行桥塞座封,然后起出管柱,再下入插管管柱,要下两趟管柱才能完成,修井周期较长,施工费用高,而且提出座封工具与下插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井筒沉淀物落入插管桥塞中心管内,造成挤水泥插管不能插入打开桥塞挤注通道,导致挤灰施工失败。

针对以上缺点,设计开发一种新型的座封挤灰一体化工具,该工具不仅一趟管柱能完成座封插管两项作业[2],而且只需下入专用打捞器便可成功捞取,该工具施工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够有效缩短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新型座封挤灰一体化工具不仅适用于直井,还适用于定向井、水平井,特别是在一些深井、超深井的措施管柱中,挤灰成功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1 工作原理

一体化挤灰工艺系统主要由进液开关、一体化插管挤灰桥塞、打捞工具三大部分组成,施工作业时,将连接于油管下端的进液开关和一体化插管挤灰工具下入井中,下至挤灰段的上部预定位置后,用泵车向油管内打压,当压力达到8 MPa时,进液开关的剪钉剪断,进液开关的滑套下行并锁在锁环中,进液开关油套通道完全封闭。继续提高泵车压力达到10 MPa时,一体化插管桥塞的座封剪钉剪断,压力通过推筒作用在座封接头上,带动锥体和卡瓦筒下行,此时卡瓦在锥体上撑开,胶筒压缩;同时一体化插管桥塞锁环下行到锁套外,并卡在锁套外的锯齿螺纹不能退回,使芯轴、胶筒、卡瓦筒不能退回。泵车压力升高到18 MPa时,一体化插管桥塞芯轴在剪切槽被拉断,座封机构和插管与桥塞本体完全分开,实现管柱上下自由活动,完成桥塞座封[3]。

上提管柱2~3 m,油管打压12 MPa,控制滑套下行,插管内下端挤灰通道打开,然后继续下放管柱悬重至桥塞加压40~50 kN,判断桥塞是否发生位移,同时确保在挤注压力过高时,挤灰插管不会发生大的位移。再测取待挤灰层位吸水指数并挤灰完成后,迅速上提管柱,拔出插管,同时带动开关滑套上移强制关闭挤注通道[4]。用清水大排量反循环洗井,将油管内的残余灰浆全部洗出,以防灰凝固。

候凝结束后,将专用桥塞打捞工具下入井内,加压20~40 kN,使打捞器与桥塞解封头对接好。上提油管,桥塞解封剪钉剪断,锁块弹出,芯轴与解封头脱离,芯轴、卡瓦、卡瓦支撑体在胶筒作用下,恢复到原始状态,桥塞解封。

1.2 现场应用情况

现场成功应用146井次,平均单井节约作业费用3万元、减少占井周期2.7 d,一次挤灰成功率达到96.5%。如周44-3A井根据地质要求对合采的下部层位进行堵水,但由于封堵层与生产层之间的夹层只有3.7 m,常规挤灰工艺无法实施,采用一体化挤灰作业技术,通过校深准确座封桥塞,并对下步封堵层实施插管挤灰,挤灰后起出插管,下泵生产,一趟管柱就实现卡封挤灰,而且无需候凝,减少了作业周期和作业费用,投产后日产油12.9 t。

2 一体化射采联作技术

油井投产或上返时都是先采用电缆或油管传输射孔、再下入泵挂管柱,这种方式一旦射孔后出现井喷等异常情况,必须压井或带压作业才能完成下泵,既导致入井液对油层的污染,又增加了作业成本、延长了施工周期。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了射采联作一体化技术,解决了两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在新井投产或老井上返时,射孔与下泵采用一趟管柱完成,该技术既简化了施工工序,又降低了作业成本,并能有效防止井喷事故及作业施工对地层的二次污染。

2.1 射孔起爆方式选择

根据油井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联作射孔起爆方式:一是套管环空加压射孔,二是油管加压射孔。

2.1.1 环空加压起爆射孔 新井投产或老井上返,井筒无射孔井段或原生产层位已封堵,套管环空能够承压,可选用环空加压射孔。若设计泵挂与射孔井段距离≤200 m,联作施工时先进行泵上校深,调整射孔枪对准待射层且泵挂处于设计位置,下入柱塞抽杆,装井口挂抽,然后环空加压射孔,射孔后立即开机生产,最大限度提高入井液返排速度。

若泵挂深度与射孔井段距离≥300 m,联作施工时要减少尾管长度,缩短泵枪距离,联作管柱下至临近射孔井段处,层位校深后射孔,上提油管使泵处于设计泵挂位置,再下入柱塞、抽油杆,装井口挂抽。

2.1.2 油管加压起爆射孔 老井补层合采或特殊要求需实施负压射孔时,不允许环空加压,需要油管加压起爆射孔。因为油管加压起爆需要过泵打压,为了解决过泵打压问题,设计了过流固定阀。该工具通过一个顶杆将固定凡尔顶离凡尔座,该工具替代抽油泵的普通固定凡尔,连接在抽油泵的下方,射采联作管柱入井时液体能通过过流固定阀传递压力,起爆射孔后下入抽杆,碰泵时下压压杆剪断销钉,固定凡尔落入凡尔座,实现抽油泵固定阀的功能。

2.2 泵枪减震技术

射孔施工现场的测试资料表明,常规射孔弹在射孔瞬间能够产生40 MPa左右的压力,对临近射孔枪的井下工具造成严重破坏。抽油泵是射采联作的主要工具,若射孔时受损,则联作施工宣告失败。根据大庆油田的射孔试验资料,发现泵枪距离超过50 m时,射孔瞬间产生的冲击波衰减较快,管柱内外压力均在泵筒的许可范围之内,对泵的影响较小。适当增加泵枪之间连接油管的长度,可减小泵筒受到的冲击。联作管串的长度,既要限制校深短节与射孔枪之间连接油管的长度以保证射孔精度,又要保证最小的泵枪防震距离。

2.3 现场应用情况

一体化射采联作技术自2011年在江苏油田成功应用以来,已累计实施49井次,射孔成功率100%,平均单井节约占井周期2.8 d、平均单井节约施工费用约3.9万元。如沙7-44井射孔前通过分析待射层可能受高压注水影响,射孔后可能自喷,应用一体化射采联作技术,4 d就完成投产作业,投产后日产油10.4 t,缩短施工周期2.2 d。

通过工艺创新、工具配套等技术研究,一趟管柱实现两个作业目的,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施工成功率,形成了一体化作业技术体系。一体化作业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施工工艺成熟,工具配套完善,在江苏油田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江苏油田井身结构与井筒状况与国内多数油田基本相同或相似,作业施工存在的问题也基本相同,因此,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环空射孔管柱
深水油气井全生命周期环空圈闭压力预测模型*
基于套管损伤分析的射孔关键参数优化研究*
高压高产气井测试管柱螺纹安全分析*
高压高产气井完井管柱振动特性及安全分析*
基于热传递作用的环空圈闭压力预测与分析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射孔参数对热采井套管抗热应力能力影响分析
海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带压管理
多级多段细分注水管柱动态力学分析及蠕动规律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