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2021-01-13 03:11李佳骏于佳明刘天依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计分卡财务指标层面

□文/李佳骏 于佳明 刘天依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提要] 预算是高校事业计划的重要表现,反映事业活动和发展目标。设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为高校教学发展和事业活动做有力保障。要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把预算管理的思想和评价方法应用到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再到监督的全流程,做到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解决高校预算绩效评估所遇到的问题,深化绩效管理的作用,结合平衡计分卡的设计理论,提出针对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对高校预算的管理不断提出新要求;要求建设高校预算管理自身的评价体系,丰富和完善绩效考评指标,并且要同时提升高校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加快建设高等学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加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高校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明了方向。与传统的预算管理不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视角进行全面管理,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预算管理中,把两者作为一体来管理,将绩效和评价方法贯穿从编制到执行,从执行到监督的全流程中,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推行高校全面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尚需解决的问题,应更重视实践与应用的可行性。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现存问题分析

(一)轻预算评价、重预算编制。现阶段我国高校重视对事业工作上的投入,而轻视资金使用后所呈现的效益,资金的投入与其所带来效益不成正比;如若高校不重视预算绩效评价,把重头戏放在预算编制,不能使绩效评价形成有效反馈,亦有本末倒置的效果。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与事业经费使用后期未建立具有实践性和可应用性的评价体系,同时缺乏绩效使用后的追责机制,有时会较少根据上一年考评结果规划设计下一年度的预算情况。高校对财政预算的评价关注度还不高,应着重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实现对预算全过程的监督。

(二)缺少健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我国高校预算处在发展阶段,还在采用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导向的评价指标,只针对财务数据量化的指标进行分析,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没有从全局的视角把非财务指标纳入进来。现行绩效评价指标的单一,只注重定量指标评价,尽管财务指标是最直观评价预算绩效的指标,但具有战略意义的全面预算评价指标是高校绩效评价发展的转折点。特别是高校自身不以盈利来获取收益的特性,更不能仅仅只依靠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的建设也必须纳入评价体系中来。只采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会影响预算绩效评价的整体性,甚至还会使高校整体的战略规划目标受到影响。应该建设定性和定量、财务和非财务、长短期等综合性评价体系。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未覆盖全流程。在预算评价基础上,高校应该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执行中实行规范和监督,进而实现预算管理的改进,可以与战略发展的方向实时反馈。但许多高校会发生资金使用错位,研究设备和仪器等闲置浪费等隐性消耗以及教育资源没有被合理利用。分析主要原因:首先,预算的利益相关者在评价阶段参与度低,没有合理的反馈机制,为了预算的战略规划很难同时兼顾到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部流程层面缺少一定的参与度。由于内部参与度低和绩效激励的不完善致使利益相关者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发展上缺少推动力,导致预算的绩效评价仅仅浮于表面。其次,高校各部门往往把精力放在如何分配预算,如何按照进度完成支出,只停留于前期与执行的效果,没有考虑预算资金能够带来的效益,还缺少资金投放后在管理责任上的有效控制以及日后追责管理的制度。所以,目前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没有把其他各个环节的执行效果体现出来,无法深度剖析管理缺陷,在编制下期预算时,不能提供合理数据支持。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在对科研项目等预算教学评价是否合理,取决于对指标体系构建时所设计的方法、指标、程序的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指在依托于实际经济业务与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选取评价指标,结合理论与实际、定性和定量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真实地反馈出高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发展水平。科学性原则的意义,要选取代表性突出,定义明晰、涵盖功能性指标,各指标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统一的评价模式,所提供的数据能够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权威、真实。

(二)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时要依据可获取的数据与指标来进行评价。如果不考虑可操作性,高校预算评价恐怕只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剖析评价结果,失去评价意义。同时,要与各高校自身特性相结合,制定与本校高度相关的评价体系;另外,不管是财务还是非财务数据,均要考虑所设定的评价指标的可获取性;在设立绩效评价体系时,在确保评价指标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前提下,要除去难以操作或者获取成本较高的指标,保留相对合理的评价指标。

(三)全面性原则。由于对项目预算的综合性以及评价对象的复杂性考虑,评价体系并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评价指标。所以,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选取能够兼顾全面预算全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应从纵观全局的角度考虑,抓大放小,选择与项目紧密相关,并且可以对项目预算的全方位进行评价的指标;全面性的预算评价体系可以涵盖各项目的方方面面,可以呈现出有效准确的评价结果,体现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避免资源的浪费。

四、平衡计分卡概述

平衡计分卡是对因果关系间的研究,通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并以此设计出绩效考评指标,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落实为可执行指标和目标值管理的新型管理体系。传统企业的评价体系相比,平衡计分卡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不再仅考核企业的财务指标,也关注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全面预算评价以科学和合理的全新视角形成一种动态和多维度的全面评价,对经费的使用效益以及形成有效反馈机制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一)财务层面。财务指标从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展开设定评价指标,收入的资金来源包括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的资金主要包括教育支出、科研支出、经营支出、其他支出等。高校依据收入和支出两条线展开,同时将内部和外部的预算合并,统一管理。财务层面主要的财务指标:(1)经费自给率。该指标越大,说明对财政拨款等外部力量的依赖性低,自主创收能力强,学校办学资金发展条件好,抗风险能力强。(2)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比率。学校本年度收入与支出的比例可以反映学校的全面收支状况,当比例大于1 时,说明高校收入完全可以涵盖支出;当比例小于1 时,说明学校资金入不敷出,资金周转困难。(3)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负债占用总资产更多;相反,资产负债率低,说明高校抗风险能力强,偿付能力也较强。(4)拨款增长率。对于高校的拨款来说,往往与高校自身的基础设施规模挂钩。教育经费与学校的学生人数相关,研究经费是与申请的课题数量与水平直接相关。此项指标代表了学校的办学规模、科研实力和发展水平。

(二)客户层面。首先要明确服务的群体,高校服务的对象包括学生、各级政府等。在客户层面,高校衡量的绩效指标:毕业生就业率、优秀毕业论文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1)学生就业率,该指标体现出社会对于高校所培养学生的认可度和肯定程度,学生就业率越高表明社会满意度越高。(2)优秀毕业论文率,不仅反映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还体现了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该项指标越高,说明培养的学生质量高,以后可能在社会上是行业的佼佼者。(3)科技成果转化率,该指标反映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认可度,是评价科研水平质量的有力指标。指标越高,高校在社会上知名度和威望也会有所提升。客户层面的评价要满足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期望,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和政府对办学质量的要求,还要满足社会上各行各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期望。

(三)内部业务层面。内部业务层面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来获得更高的满意度。高校内部业务层面的目标: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后勤等产业活动来创造价值而设立的机构,这些活动要通过内部业务流程来实现。高校的内部经营方针是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服务的水平可以通过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的学术水平来观察,而人才的学术水平要与研究成果相联系。内部业务层面指标:(1)重点学科数量,可以反映高校教学的整体水平,数量越多能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建设上都有提升。(2)教师高级职称比例,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评价指标,高级职称占比越多,表明学校教师团队整体素质与水平高,高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3)教育、科研以及服务的设立流程。三者是高校日常预算管理中的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三者预算管理的流程设立是否合理,以及对预算的调整,都会影响高校是否满足预期的战略目标和对于整体的控制有效程度。

(四)学习与创新层面。对高校来说,要不断与制定的目标缩小差距,需要通过学习和创新来实现未来发展方向。学习和创新层面就包含创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一流的教学水平,这些是对高校建设战略目标的有力保障。高校应保证预算合理和科学地用于师资团队建设,确保预算分配到位。同时,高校的科研项目成果的质量也是需要投入学习和成长的方面;要注重科研人员的能力,设立激励政策激发科研创新能力,鼓励科研人员与社会企业等机构加强合作交流,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与创新层面指标如下:(1)人才质量,考虑的指标有高级职称占比,长江学者,千人、万人计划,在职进修人次等,都是提升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2)科研活动年收入增长比,逐年增长的科研活动年收入证明科研水平不断攀升。

六、结语

平衡计分卡通过将四个层面的分解,把传统想法唯财务指标论丰富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把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增强了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性。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可以将高校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对战略目标的实施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计分卡财务指标层面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全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荣丰控股财务指标分析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