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2021-01-13 03:11徐素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核算成本环境

□文/李 丹 徐素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大庆)

[提要]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当企业开始经营时,不同的过程都会对环境造成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要对自身产生的环境成本做出核算和确认,但财务部门在操作过程中对环境成本的划分缺少明确的界限,且其环境成本控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关注环境成本核算复杂、要素来源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环境成本控制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实现环境成本优化。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迎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挑战,如何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发展进行统筹,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另外,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突出,环境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否打开国际市场实现长足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意到环境成本这一隐性成本,并且充分利用各方面信息来考虑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这是创收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必经途径。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社会效益。环保理念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面向低碳经济,作为在市场上扮演主要角色的企业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绿色经营模式,立足企业发展的同时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在降低环境成本的同时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实施环境成本控制也有助于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合企业所处环境动态调整和完善成本控制系统功能,并将其贯穿于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达到各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降低企业的经济消耗,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该项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另一层面上来讲,合理的成本控制方式可以收集到诸多与投资政策相关的数据依据,其密切地关联着企业的日常经营与利润。另外,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符合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可辅助政府对企业进行考核,了解其成本绩效是否达标。企业在执行相关的成本控制所采取的举措中,开展绿色促销活动,可以吸引消费者关注,实现原材料回收循环使用,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树立良好企业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美誉度,进而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提高了社会收益。

(二)有助于解决环境治理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过去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但环境成本控制措施的出台,对这类企业的发展产生了约束和限制。在这种状况下,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即便国家已经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整治,但该举措并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应该由内而外进行开展,因为企业在进行综合考量时,会更加倾向于考虑企业自身的状况,在重点整治自身环境成本控制的前提下,政府政策利用外合有助于加快环境治理的步伐,推动可持续发展。当破坏环境的行为出现,企业将面临严厉惩治,高额的赔偿费用,企业就会主动关注该项成本,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打造节能减排的绿色文化,配合政府治理环境问题。

(三)可以推动相关社科领域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环境成本控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市场上相关的成功案例较为稀缺。环境成本控制理念没有在企业中深入人心,企业并没有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设立为长期发展目标,大部分的管理层更在意即期利得,对社会环保责任的承担意识薄弱,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例如:环保设备购置、员工环保意识培训教育投入等)很可能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影响,所以其对环境成本控制的支出并不看好,更无法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因此,我国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提高管理人员的相关领域觉悟,注重有关学科的优秀人才引进,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培训和教育,建立高端技术机构,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中间环节人员,建立自上而下的驱动机制。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成本控制契合可持续发展观,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模式。在环境成本控制的落实中暴露出不同的问题,凸出法律法规的细则漏洞,促进政府健全绿色税收法律体系和税收政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环境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核算复杂,来源具有不确定性。在传统会计的成本核算下,企业将全部成本都计入产成品中,环境成本信息要么不会被计入,要么不能根据现有的会计系统产出,无法单独提供废弃物成本以及资源的消耗利用情况。环境资产也不同于传统会计核算中的一般资产类型,并不具备货币所持有的基本特征,不能通过简单的物物交换来评估物质资产的实际价值。在经济发展中,我国产生了相当大的成本数量消耗,但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其进行了有意无意的忽略。要想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就要明确成本来源,使各方面成本都得到验证和确认。传统的直接成本易获得,直接反映企业对资源的消耗浪费,但仍存在诸多不易发现的其他成本,难获取且不易量化,甚至会被企业纳入财务体系之外。若采用成本法核算,环境资产扮演了自然资源的角色,其不是人们通过劳动获取的,自然也只能以其环境的恢复程度进行价值估量。而市场法则采用供求关系作为实现介质来使用,但自然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仍存在相当数量的结余。

(二)环境成本划分不明确。环境成本配套的制度和体系不健全,未能全面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成本归类不明确,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充分。环境成本核算应该有一套完整且独立的核算体系,将各类成本明确归类并反映,但就目前状况来讲,环境的相关业务核算还未从生产经营核算中划分出来,环境的各种成本支出被直接划分为管理费用或者制造费用,无法根据现有的会计科目反映具体的环境成本支出。企业只有建立了恰当的会计科目,对这些日常的业务进行记载与管理,才能对成本进行正确划分,完善相应的会计信息。一部分关注环境成本的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仅局限于显性成本,生产过程中隐藏的环境成本并没用完整的、系统的体现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这种核算模式不利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与分析。

例如:环境治理、环境预防与环境风险之间的成本控制分工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环境治理成本是企业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环境预防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导致环境污染所进行的环保投入。环境风险成本是衡量环境污染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和带来的潜在风险。购买环保设备来解决空气污染、水污染问题,在厂区进行绿化并及时对植被进行维护所发生的支出经常被作为企业的环境预防成本,但就其根本性质来讲,科学技术才是任何环境污染预防措施的基础,所以上述支出应归类为环境治理成本。对于那些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长时间暴露在有毒有害气体下的员工,企业应将为员工体检、购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所有支出核算为环境风险成本而不是计入管理费用或工资薪金。

(三)环境成本审计政策落实不到位。环境政策具有很高的公众关注度,因此政府和企业对环境政策的践行成果具有很强的公共性。环境成本控制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切入点,其控制模式逐步发展为全过程控制,但从相关的审计报告中来看,很少有企业在环境审计中采用全程跟踪的方案。而且大多数的审计成本控制,只关注资金的配置多少,较少注意到其成效如何,针对环境成本控制中较多的篇幅描述资金的闲置和缺口,为对其控制政策本身或效果进行评价。另外,在环境成本控制的终结阶段,信息披露不完整。例如,相关的文字描述只涉及到“未完成”、“未达标”这种宽泛的字眼来阐述相关问题,并没有对完成率进行考核,将会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结果的正确反馈。

三、环境成本控制中的相应对策

(一)扩大环境成本管理视域。针对环境成本来源广泛且具备较大不确定性这一问题,需要从扩大环境成本管理视域入手,采用完全成本法进行核算。有关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社会自然环境本身的要求寻找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达到微妙平衡的控制点。这就要求企业关注到各种隐性环境成本,比如区间费用耗费,在对资源进行回收和再利用时会产生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成本,其中像废物消耗的材料成本和资本成本、环境维护成本等很容易让相关部门忽视。另外,产生时间和数量无法估计的偶发性成本(例如:矿场事故中的赔偿费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等)都需要考虑在内;再如,企业的外部环境核算成本,透过企业的视角看待环境成本,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进行资源开采,需要支付破坏环境的处罚与补偿,以及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本身所需支付的高额费用,催生了企业大量的外部成本。另外,企业的过度开发超出了自然生态所能承受的数量,陷入生态恶化的死循环,导致环境降级,这是全社会需要共担的成本。这些成本都是需要考量计入环境成本的。

(二)加强环境成本的控制过程分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把握的准确度受制于环境成本和传统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划分关系。环境成本科目必须从其他的管理科目中抽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据具体规划,动态性控制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面监管成本,这样可以从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的不同环节向企业内部渗透环境成本控制理念,打造完善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由此可见,环境会计要按照传统会计模式建立专门的环境成本会计准则和科目体系。首先,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要素的定义、确认、计量、列报方式以及披露等关键细节作出明确规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应的配套制度发挥指导性作用。其次,环境成本控制要贯穿于开发、生产、营销和售后等多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选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例如:重要环节采用成本单独核算和综合控制兼用的方式)。通过严谨和详细的核算工作,企业可以直观明了地得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自然环境的全部支出,为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和优化管理奠定基础。

(三)完善相关的环境成本审计政策。针对环境成本控制的审计政策出现的各种问题,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应落实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保证成本控制政策的有效落实。鉴于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实施相应的配套措施,对于重要紧急而又复杂的项目,可将其执行控制的实施阶段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向前追溯或者向后延伸。为适应新环境,也要制定相应新政策,审计资金也要做到专项专用,避免资金使用与实际情况脱节,减轻企业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审计效率。另外,相关部门应深入挖掘环境成本控制出现问题的原因,揭示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障碍,完善相关的法律依据和评价标准,关注效果性。就目前来讲,我国尚未建立一套本土化的统一环境成本审计标准,但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一个地方先试点,然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推广。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最终审计结果的信息质量,明确相关资金在运用过程中的浪费与脱节现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增强公众的支持和环保力度。

四、结语

随着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国家对企业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将环境保护和节约成本相结合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切服从并服务于环境成本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技术,都是从不同切入点做出有效决策和获得有用信息的环境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方法,在环境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因地制宜地制定全总体的环境成本控制目标体系,使全员参与到提高企业环境效益的过程中,力求有效实施环境成本控制。希望本文可以为更多企业的环境成本分析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环境成本管控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猜你喜欢
核算成本环境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环境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