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破解研究

2021-01-13 03:11商丽景贾瑞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值比重

□文/商丽景 贾瑞峰

(河北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河北·保定)

[提要]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河北省现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分析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研究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探究缓解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措施和建议。

就业问题是一个备受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劳动力市场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何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课题。

一、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格局调整、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叠加,导致河北省现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吻合、劳动力就业市场“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并存、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等。

(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吻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引起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就业结构的改变。随着河北省三大产业的调整,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而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滞后,就业结构比重与产业产值结构不吻合。通过对2017 年河北省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的计算结果显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构成为9.20∶46.58∶44.22,就业比重构成为32.49∶33.20∶34.31。根据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可知,河北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存在偏差:2017 年河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32.49%,远远高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9.20%;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33.20%,低于该产业的产值比重46.58%;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34.31%,低于该产业产值比重44.42%。

为了更好地了解未来河北省劳动力结构调整方向,计算了2017年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分别为-1.58、-1.29 和4.61。计算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对于河北省第一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过剩,就业人数的增加不但不能增加产值,反而会使产值减少;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为正值,就业人数的增加会提升该产业产值,说明第三产业存在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空间。

(二)产业转型增加就业压力。为了应对大气污染、加强防治综合治理,河北省全力推动传统高能耗产业转型升级。从2016 年开始,河北省主动进行加压,对焦化、平板玻璃、水泥三大产业的产能分别减压2,923.8 万吨、4,159 万重量箱和1,194.9 万吨;各产业的企业数量分别由89 家减少到58 家、68 家减少到21 家、518 家减少到206 家。到2020 年底,平板玻璃产能控制在2 亿重量箱、焦炭产能控制在8,000万吨、煤炭6,500 万吨、钢铁2 亿吨以内。

伴随着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产能压缩和转型产生了大量人员安置问题。比如2019 年由于减压和淘汰落后产能,导致企业分流职工1.18 万人,2020 年和2021 年两年约3 万人。河北省开展的河钢、唐钢、宣钢、邯钢、石钢的退城搬迁工作,涉及到职工6 万人,其中内部安置职工4 万人,需分流安置的职工2 万人。同时,伴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减产,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社会保险缴纳困难、降薪欠薪现象等问题。由于企业的减产,出现了大量的隐性失业,仅有基本的待岗生活费,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停止,隐性失业职工将转化为实际失业人员,必将增加河北省就业压力。

(三)“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并存。伴随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对人才需求减少,而智能制造、高端技术产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河北省人才市场员工招聘情况和数据来看:市场上的技术人才供给不足。河北省人力资源市场中求职倍率为1.31,也就是说1 个求职者对应1.3 个就业岗位,但求职成功率仅为47%;技术人才的求职倍率为2,表明1 个技术求职者面临2 个就业岗位。在河北省人才市场,技术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20.7%,高技术人才占技术劳动者的27.93%。2019 年在石家庄学院承办的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显示:来自京津冀、浙江、山东等地的2,520 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5 万余个。招聘会上对新兴产业、高端人才需求量大,仅信息产业和机械电子行业招聘岗位就占到了33%,但应聘人少,高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从劳动力供给视角来看:市场中部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低技能、年龄较大的劳动者找工作相对比较困难,处于长期失业的状态。“招工难”与“就业难”现象在河北省人才市场并存。

二、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原因

(一)劳动力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一方面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快了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使得部分劳动力掌握的技术技能和市场需求不吻合,技能的提升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与新岗位不匹配,最终成为失业人员。由于新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所需的高技术人员、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创新型人才市场供给不足,导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吻合、“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现象出现;另一方面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受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难度和障碍较大,从而呈现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远远高于产值比重。

(二)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严重。中国社会整体的经济条件在持续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追求个人价值、敢于打破传统,择业观更加从容。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急于就业,对工作的要求倾向于薪资高、晋升空间大、条件优越的职位,不再局限于工作的稳定性。但同时当代高校毕业生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攀升,企业数量和行业也呈增加态势。从数量上来看,大学生毕业数量和就业岗位二者之间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同时二者匹配偏差的几率也会上升,导致就业结构失衡问题严重。

(三)职业教育发展落后。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虽然河北省已经拥有一支初具规模的技能人才队伍,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自身管理,还是从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都还相对落后、综合素质欠佳。此外,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去技校学技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低,蓝领和白领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困难,导致河北省高级技工招生渠道不畅、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当前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普遍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服务功能少。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人才求职招聘、行政事务代理等基本服务方面,在人才职业定位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咨询等中高端服务还相对较少。截至2018年底,河北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500 家,同比增加16.82%;从业人员16,302 人,同比增加26.59%。虽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多,但除了河北快乐沃克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有一定知名度外,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素质不高、高端人才缺乏、产品结构单一、核心竞争力不足、知名度低,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就业。

由于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困难群体不能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不能及时传递到市场,市场中的劳动力供需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缓解河北省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措施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劳动力转移。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表明该产业存在过剩劳动力。虽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低于各自的产值比重,但根据2017 年三大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可知,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小于零,表明该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会降低产值,就业人数减少,产业产值增加;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大于零,说明第三产业存在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空间。

积极培育新业态、新产业,以依靠传统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为主转向以现代服务业就业为主的就业模式。推动河北省服务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进而拉动内需和就业水平。通过推动文化旅游、教育、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业产业和以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的劳动力从一二产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20 个方面具体提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举措,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并行的两种教育类型,二者通过为社会提供不同类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专门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增加,而现有人才市场技术劳动者供给不足,供需之间产生了很大缺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专门技术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手段。其次,职业院校要提升办学水平。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根据行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招生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淘汰落后专业、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加深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依托行业背景提升对学生的培养力度。

(三)多方合作,促进高校就业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社会和国家多方举措、共同努力和合作。高校要依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招生专业,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建立深入联系和日常沟通,加强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合作,将职业教育培养纳入到学生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中。根据市场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力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收集、发布招聘信息,为学生搭建就业的桥梁。同时,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在进行职业和职位选择时,从基层做起,克服贪图安逸和享受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就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企业要为高校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对能力、知识、素质的要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人才招聘、晋升方面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动能……”,这对当前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当前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针对性,限制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首先,竖立品牌意识,扩大企业知名度。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要以建立品牌为核心理念,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竞争力和知名度。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要通过市场细分、满足个性化需求、实施差异化服务业等方式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次,扩展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可以从招聘、培训、外包、派遣、测评等方面帮助企业及时做好人力资源优化,进行更好的岗位与人员的匹配;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服务业通过为用人单位在人员与岗位配置、人才评价、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产值比重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