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2021-01-13 03:11沈国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成本法动因成本核算

□文/沈国兴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江苏·无锡)

[提要] 针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方法、对策和建议。

一、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不配合。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主要的应用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而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是相当有限,也造成了国内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首先,由于大多数的员工对企业成本的运算还停留在传统的运算方式上,对作业成本法这种新的运算模式认识不够,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不愿意对此进行配合。其次,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也有抵触情绪,他们适应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让他们对新方法进行学习,对他们而言加重了他们的工作量,自然是不愿意配合。最后,管理者的不配合。由于作业成本法是一项新的技术,在实施前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成本,而且在技术上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难以解决,因此作为管理者,从短期的角度来考虑不愿理浪费人力、财力来实施作业成本法。

(二)成本动因的分析和选择难度较大。首先,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其中涉及的程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利用作业将资源与成本联系起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次,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辅助和没有参与日常的车间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其中的流程并不熟悉,对成本动因的分析更是有着较强的主观性。最后,成本动因的划分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有的成本动因比较容易找到,但是和费用之间的关系不大;有的成本动因模棱两可,如材料的处理,成本动因既可以是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也可以是处理材料的件数和消耗的时间,一时难以选择以哪一个为标准;有的成本动因很理想化,但是却难以找到确切的数据,只能通过人工归纳后进行选择;还有的成本动因根本就难以找出。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都导致了在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分析上有着较大的难度。

(三)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较低。作业成本会计是由人来实施完成的,人是主体,尤其作业成本法是由财务部门主导,其他部门辅助完成的,其中财务部门的人员对于会计的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对于成本作业法的实施缺乏实战经验,再加上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相差甚远,对实施主体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对于数据、账本有较强的处理能力,更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对企业车间的操作流程十分的熟悉,而且还要能够下到车间参与日常的工作,做好调研数据的记录和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其他部门的人员在完成自身分内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财务部门的工作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给予意见。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四)实施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角度上来看,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会计时收益不是立竿见影的,投资一般不会立马收到回报,它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工作。对一个中小型的企业进行作业成本法的运行大致需要3 年的时间,期间需要考虑企业的规模以及各个程序之间,资源与成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解决。其次,从资金角度来看,一项新技术的引进,同时也要引进新的信息系统与之相适应,对系统的构建测试和维护的成本都是不可小觑的,并且需要培养一批相关的技术性人才,对推广此项技术的人员方面的支出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企业而言,在软成本和硬件成本上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资金。在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对企业的资金投入有较高的要求。

二、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客户的要求不断地严格,在这大背景之下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应运而生,它能够对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归集。针对相关人员不配合的问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

在企业实行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时,必须首先要明确这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完成的。管理者要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将其作为企业的文化进行大力推广,提高整体员工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提高产品信息的准确性,还能够分清传统的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法之间的区别,明确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将产品的成本直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然后按照各自的比例进行分配,这种核算方式忽略了生产不同产品的费用不同,对实际生产成本造成了误差。现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不断成熟,传统的方法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科学准确地考虑了产品成本的真正动因,把作业作为最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对不同作业的产品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时,不断地减少误差,使得成本信息更加准确和真实。当然,这离不开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以及对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了解来促使作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得到合理的控制,减少了中间环节对于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二)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针对技术基础薄弱和人员素质较低这一问题,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作业成本相关人才的培养,相关技术的引进。成本问题是一个企业的主要问题,对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对于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当然所需要的技术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作业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需要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首先,企业需要为其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在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与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结合,既可以节约系统构建的成本,也可以减少员工对新系统的抵触情绪,这样可以减少培训的成本,增加员工的熟悉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不断地根据运行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完善来满足工作的需求。最后,要不断地去学那些优秀企业的核算和管理方式和方法,将其引进到本企业并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经济合理并且科学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方案,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对于作业成本相关的工作人员,企业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请相关的专家对员工举办讲座宣讲,增强员工的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到国内国外的作业成本相关资讯,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研究不断地改进企业的核算和管理的模式,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最理想的培训方式是对企业内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当然,如果条件有限,企业可以选择对财务部门的员工进行重点培训,在开始的时候应尽量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次可以考虑由内部项目负责人进行内部培训;最后为了保证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可以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考核,以考核成绩作为当月绩效的考评基础来督促员工学习。企业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定期地将从事成本核算和管理的人员下放到企业的车间学习,与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充分地了解生产的流程以及各项产品的功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各产品的作业成本费用能够合理科学地进行分配。

(三)管理层应给予大力支持。首先,针对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实施中成本较高这一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给予大力支持。虽然作业成本核算所需的时间较长,但是其能给出比较准确和详细的成本信息,这将可以减少企业后期工作中的决策失误,减少损失的发生。其次,在资金上的浪费,新系统的引进以及需要聘请相关的人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暂时的投资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管理者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整体效益,首先保证足够的资金的投入,大力支持新系统的开发,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最后,在人员问题上,对人员不足的问题采用调动,将那些因为业务量不足可能会被解聘的员工调到项目小组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专有人才缺少的问题,加大对人才培训的投入,可以从猎头公司选择所需人才,知人善用,留住人才。管理者大力推行作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思想,贯彻落实到企业实际的运行中去,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作业成本核算实施成本较高的问题。

(四)科学地进行成本动因选择。针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企业应当明确自身规模的大小和生产程序的难易程度,明确成本动因的分析和选择的难易程度,如果比较复杂,那么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可以制定一个最优的方案,交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这部分的成本计算。其次,考虑到财务人员对于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上的不熟悉和缺乏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培训。最后,针对成本动因本身的原因进行分析,考核资源、作业以及成本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增值作业成本的管理力度,减少非增值作业的作业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的浪费,提高企业的整体利润幅度。

猜你喜欢
成本法动因成本核算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对策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
如何做好工程投标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