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旅融合提升乡村振兴水平之道
——以闽南千年古县长泰为例

2021-01-13 12:51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泰状元文旅

刘 涛

(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福建 龙岩 364012)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已有研究,对后学多有启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择取乡村旅游发展代表漳州,地处闽南,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唐黎《漳州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研究》一文运用品牌学理论分析漳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发现品牌意识不足、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对此提出品牌建设的对策[1]。虽有述及长泰,却未提及状元文化,未对此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张志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漳州市为例》一文提出乡村旅游知名度、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发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对策[2]。却未对漳州各县乡村旅游品牌进行梳理,提出转型升级文旅品牌方案,也未提出如何深入发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研究方法。

基于以往研究多就旅游论旅游,未能在理论方法上进行创新,仍然苦于未能找到转化学术研究成果的路径。对此选择漳州市长泰县作为个案深入研究,长泰历史上由泉州划归漳州、是漳州两个千年古县之一、是漳州府唯一状元林震的故里,新近撤县设区,极具代表性。本文将围绕如何促进长泰乡村旅游文旅品牌升级与转型,达到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目的,广泛搜集史料,结合田野考察所得,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提出对策。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文化资源未获得应有的重视

长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保存较多文物保护单位,拥有较多传统村落,传承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省级文保单位8 处、中国传统村落3 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 个。然而,就漳州而言,长泰省级文保单位、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均远逊漳州另一个千年古县漳浦,至今未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长泰许多历史文化资源未获得应有的保护。如大量的历史名人故居、名门望族宗祠、唐代古岩院等。长泰明代涌现出大量军籍进士群体,其中以古农村侍郎坂戴氏为代表,古墓葬、古村落保存完好,家风家训传承至今,民间故事丰富多彩。长泰宗族是清代粮户归宗运动的产物[3]。朱熹高足陈淳诗文述及的良岗山、董凤山、吴田山、鼓鸣山、天柱山等长泰五大名山,至今流传有“王爷不敢进长泰”故事[4]。吴田山长期大规模采矿,导致山体受损严重。天柱山以流传古诗文、保存古代摩崖石刻居漳州诸山之首,朱熹高足傅伯成、释褐状元黄思永、五经解元黄文史、《东西洋考》作者张燮等名人先后到访山中,明代八闽最大佛寺漳州开元寺高僧题刻。然而名胜古迹剑脊桥却遭铺设石条,白云洞遭大规模改造。未能再现历史名茶“天柱岩茶”、历史名酒,未能恢复黄文史读书处、戴栖霞室、章文炳读书处,未将张燮、曹学佺、何乔远、毕懋康、林秉汉等历史名人诗文以及王志道题刻、“迷樵径”等融入文旅产品。[5]未能再现《八闽通志》《闽书》所载杨虔诚夜见“天灯”“云旗”,在“慧獒”“灵蛇”护法下,“驶飞瓦”开山传说情境[6]。

长泰早在唐代就有多座岩院[7],却未设计千年古县文旅产品。长泰物产丰富,却停留在一年一度的节庆,且大多就土产本身论土产,未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底蕴。以陈巷镇为例,有古农、雪美、石室、西湖等村。古农根据以往历史文化挖掘古民居、村庙,古仓戴同吉事迹与故事,侍郎坂流传“一日天子”戴时宗故事,未结合戴墓葬以及戴燿、戴城等极其丰富的历史名人提出高层次文旅精品[8]。未认识到古农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之处,如戴皞是明代长泰五大地理先生,此为其特色。又因戴同吉、戴是武周岭南首领陈元光的女婿戴君胄后裔,可成为开漳文化文旅精品的组成部分[9]。戴时宗、戴燝、戴燿、戴城、戴熺等海洋历史文化名人,其故里却未有相关纪念,可据此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旅精品的组成部分[10]。雪美根据以往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围绕长泰第一进士故居展开,未根据其是开漳部将杨统后裔进一步深挖、提炼,其村庙报慈院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未发现现存最早的长泰县志始载戴时宗之父戴昀曾请著名的漳州开元寺高僧住持。石室以往历史文化底蕴发掘以古民居著称,类似围屋,独具特色,却未融入较高层次的文旅精品。如根据屋主杨氏做足文章。西湖以往历史文化资源仅知其是刘其忠故里,未围绕刘其忠与黄道周渊源展开,突出其历史文化特色。未认识到西湖还是戴时宗元配刘氏故里,戴时宗曾为其岳父撰写墓志铭,至今见载刘氏族谱[11]。未根据西湖女婿戴时宗的曾孙戴曾点拨黄道周,有诗文流传,未能据此作为刘其忠与黄道周渊源的历史文化底蕴[12]。

(二)状元文旅品牌打造不力

林震是明宣德五年(1430)状元,虽然长泰此前提出“状元故里”的定位,却未能有效发展状元文旅,长泰作为漳州府唯一状元林震的故里,仅民间传说林震出生地溪园张氏家庙成为省级文保单位,相关的林震历史遗迹却未能成功申报省级文保单位。主要体现在遗址破败不堪、文化景观遍地开花、景点之间各自为政、未能有效整合资源打造较高层次的文旅品牌等四个方面。

林震史迹,其科山村故居已毁,近年在此遗址上兴建状元祠。官山状元墓在数年前找到并恢复。目前仅存的状元第破败不堪,居民也非状元后裔,通过实地考察,访问老居民得知,状元第历史上规模巨大,原为三进院落,上世纪五十年代尚好,“土改”后安排其他居民入住,先后被居民各自改建多个院落,只能依稀可辨当初的遗迹。目前所谓“状元井”距离状元第原有古井尚有三十米左右,因原来古井已荒废,被石板盖住,只能另选古井,但是今天古井也不能使用,需要进行清理。历史上的状元牌坊已无存。纪念林震的状元书院,自明末被废后,至今未能恢复。林震曾经参与祭孔的长泰文庙原址已毁,新建的长泰文庙虽有状元“开笔”礼仪式,然而在定位上主次不分,既热衷强调与山东曲阜孔庙一脉相承,又强调朱子“过化”,以及历史上清官廉政文化。

状元文化在乡村旅游中运用泛滥,存在杂乱无序、各自阐发、滥竽充数的现象。张冠李戴的武安状元巷状元井、民间相传的林震出生地京元村张氏家庙,攀附历史名人的小黄山景区的状元读书处——状元洞以及状元诗刻、天柱山白云洞的林震状元试卷等,文旅部门未从大局出发统一规划,对其行径熟视无睹。状元文化虽然百花齐放,然而各景点间却各自为政,未能串珠成线,共创文旅精品。科山状元祠、官山状元墓虽然据此规划旅游园区,却各自发展,未能站在全县角度共享状元文化资源。

林震故里科山每年举办状元蜜桔节,最初从农副产品促销,增加农民收入考虑,属于“一村一品”范畴。虽然节庆期间车水马龙,产销可观,然而节后却门可罗雀。近年在林震故居遗址上兴建的状元祠,仍然局限于一姓,未能引起大众共鸣。究其原因,应与林震目前已无直系后裔,兴建状元祠者并非来自科山,参与状元祠建设者已从科山扩大到长泰全县林姓。即闽南方言“同一个字写”,长泰林姓有数支同姓不同宗,虽然突破同宗意识,却仍然无法大的突破。京元村张氏家庙作为林震出生地在民间未获得公认。重建的钟馗书院虽然强调林震早年于此求学,却未能再现历史情境,进行文旅融合。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发展思路偏差

思想认识存在四个误区。其一,自我认识不足。认为长泰文化旅游包括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应厚此薄彼,即重历史文化、轻现代文化。究其原因,应与就长泰论长泰,未从游客需求出发,与周边区域进行对比有关。长泰文化旅游存在经营现代农业旅游的农场,长泰漂流、林墩发展体育旅游,天柱山认为发展新业态旅游等。然而,根据长泰是千年古县、漳州府唯一状元故里,历史文化是其文化资源优势。应以转化历史文化资源为主,与时俱进发展文化创意,可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伴手礼。现代文旅项目既然位于长泰,就应从长泰优势出发,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发展。

其二,认为运用地方历史文化可开发旅游,往往根据村里一座古庙、流传的民俗、一个古民居建筑群就发展乡村旅游,只要是文化就有旅游价值。常以单一古村落进行推广,未认识到地方文化具有局限性,地方历史文化虽有特色,但是也要认识到地方历史名人层次较低、知名度较低,直接发展文旅产生的效果不大。

其三,文旅部门发现此前旅游村未有统一规划,认为需要围绕传统旅游六要素加强基础建设,需要抱团合作。基础设施固然重要,但是前期规划更应做在前面。旅游规划并非只是单纯的旅游学研究方法,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应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旅游学研究方法进行转化研究成果,据此进行旅游规划,建设项目。否则仅是单一村落精耕细作。抱团合作还停留在传统旅游思维,只是不同旅游村之间串点成线,例如一村主要看古民居,一村主要采摘果蔬,一村主要赏花,如此旅游线路遍地都有,应该从村落具体的地方历史文化出发,深入发掘其特色,找出能与之共享特色地方历史文化的周边村落。

其四,旅游村两委仍寄希望于引进大项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认识层面。虽然认识到门票只是第一次消费,要开发多次消费,最好达到五次消费。却未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摸清家底,发表学术论文,重建史实,反思凭什么让外人来投资,凭什么让游客深度旅游。

(二)特色不足

长泰文旅特色不明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其一,未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找出特色之处,却停留在重述文献记载,热衷民间故事,据此不断阐发。虽然意识到文旅融合发展可助推乡村振兴,但是未能做到学术支持先行,在学术研究基础上进行旅游研究。未有扎实的学术研究支持,未能深入发掘历史文化渊源,不愿多花时间、金钱、精力。究其原因有三:首先,基本上存在现成的发展模式,即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某旅游公司洽谈合作,进行旅游产品包装,连线周边景点,邀请旅行社同行踩点,进行市场推广,使之无心投入更多时间。其次,普遍认为学术研究时间较长,投入成本较高,意义不大。最后,认为地方历史文化层次不高,游客对此认知有限,大多没有兴趣深入了解。

其二,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一时间文旅项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却各自为政、组合不力,未打出叫得响品牌,品牌底蕴严重不足。产品设计根据文献记载,呈现散、乱的特点,层次不高。如展陈古民居各自历史文化,辅以民俗活动、自然景观,造成长泰特色明显。然而,以单个村落结合周边景点连线设计而成的文旅产品直接推广旅游市场,通过现存古建筑规模、结合视觉效果推动,长期以往产生发展瓶颈。未能深入发掘历史文化底蕴,求同存异,采取行之有效的产品包装组合,共同打造相关文化品牌,形成体系。

其三,特色伴手礼效益不明显、精细化程度不够、历史文化底蕴挖掘不力。虽有节庆支持,但是往往节庆以后,随即烟消云散。特色伴手礼效果不明显,每年仅热度一回,未能实现淡季不淡。未能沉淀下来深入研究各旅游村,分析其优劣势,据此形成文旅品牌。

从陈巷镇发展思路来看,古农村戴姓并非陈元光直系后裔,先祖也非明代五大地理先生之首,如何在长泰乡村中异军突起?实则古农应另辟蹊径,突出海洋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其最具特色的文旅精品。以戴时宗为首[13],结合戴燝、戴燿、戴城、戴熺等历史名人在长泰海洋历史名人中时间较早、知名度较高、影响较大,在戴时宗当“一日天子”偷五雷神相关的村庙儒塘宫设置海上丝绸之路纪念馆[8],从漳州月港渊源出发,结合厦门港渊源,将历史名人与民俗文化、地方名产、民间故事相结合。民宿可参考戴安养晚年的簪云楼[14],将戴姓海洋历史文化名人史事、古诗文、民间故事融入其中。制作“一日天子”“戴两广”“戴公子”主题家宴。设计特色伴手礼。根据戴时宗绿豆酒诗文,种植绿豆、高粱,再现酿酒坊,体验酿酒。根据戴城隐居挖笋,称笋为“玉版禅师”,组织互动体验。做足水文章,根据戴城应漳州月港“海客”需要,改良漳州产“福船”,备受张燮称道[15]。结合历史地理特点,突出其明代岛屿,体验卫所军户水军生活[16]。

三、发展对策

首先,组建专门机构设置县级专门机构,统一规划,专人负责。机构成员来自文史部门、文旅局、农业农村局、村镇代表、乡村故事讲述者、学术界、旅游行业代表等,邀请高校科研机构支持,各司其职。如文史部门负责提供地方史料,文旅局负责组织相关文旅企业,村镇代表负责组织田野考察以及座谈会,乡村故事讲述者负责搜集整理口述史料,学术界负责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旅游行业代表负责根据游客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学术界以文史、旅游领域为主,旅游行业以长泰、厦门为主,定期举办讲座、座谈会、研讨会。通过学术支持、研究成果转化、资源整合三个阶段推进,根据旅游村存在的问题定制升级与转型方案,分别制定基础版方案与升级版方案。设置政府专款支持,组织文旅企业参与、欢迎文旅企业捐款。制定不同的方案,区分详略进行,政府专项资金负责转型与升级方案的基础方案,其余较为详备方案则需另行付费。根据方案详略程度,支付相应的报酬,乡村故事培训与讲解服务另外支付报酬。采取全面系统研究与针对性研究两个方向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负责全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设置课题研究、负责成果转化;针对性研究负责旅游村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搜集、设置课题研究、负责成果转化。推动相关场馆建设,负责提供展陈资料,组织讲座培训。促进旅游村串珠成线,形成片,打开面,超越城乡之分、县域之别,打造文旅精品。

其次,发展思路。针对文旅产品普遍存在的产品设计含金量较低、同质化竞争、文旅品牌知名度不高、未形成面,打成一片等问题。进一步认识到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与之融合发展、历史名人知名度不高、文旅品牌受众有限、文旅产品易被模仿、疲于更新换代、滥用地方历史文化品牌、热衷网红经济一蹴而就现象等更深层次问题。认识到从产品设计提升到研发层次的必要性,应在学术研究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进行研究成果转化,促进文旅产品升级与转型。从旅游村民俗活动时间性问题入手,针对宗祠、村庙日常闲置,思考如何“活化”古民居问题。根据再现历史情境,组织游客穿越时空参与互动体验,赠送特色伴手礼。反对局限于摘抄族谱、旧志记载,停留在重述历史记载层面,针对若有若无的民间故事采取边缘化对策。旅游六要素是基础,尤其是吃、住、行,将“娱”与“购”相结合,采取互动体验的方式促进特色伴手礼推广。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新、奇、特”文旅产品原则是发展方向,抱团合作是策略。关键在于满足舒适度,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欠缺可以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并非一蹴而就,也非单兵作战就能完成。抱团合作应根据旅游村历史文化资源,求同存异、借力给力,共同打造较高层次的文旅品牌。围绕乡村文旅发展,跳出该村,深入研究,最终达到为乡村文旅发展服务的目的。围绕如何进行新产品设计、如何针对现有产品进行补救、如何避免突发事件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尊重知识产权,反对抄袭、仿照、照搬网红项目,反对急功近利。倡导文旅产品研发多个组合方案,既丰富产品内涵,又可方便游客选择。

最后,研究方法。不能局限于摘抄族谱、旧志记载,停留在重述文献记载层面,讲述若有若无的民间故事。围绕历史文献,还原文本生产过程,分析其原因与目的,重构历史,最终达到重新书写历史,还原应有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揭示文献背后的故事。深入发掘史料,全面系统考察,为深入研究做准备。扎根乡村,抢救口述史料,搜集实物。长居乡村,与耆宿为友,做新乡村人。潜心长居一个月,五天一小结,参与红白喜事。取得村两委支持,安排耆宿与之对接,从村庙、宗祠入手。从掌握文献出发,反思为何这样写?为何这么说?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整理,争取多跑现场。搜集口述史料,采编文献资料,摸清历史文化资源。既要重视乡村主流群体,掌握乡村话语特征,搜集口述史料;又要关注乡村边缘群体,抢救口述史料,避免乡村文化断层与选择性失忆问题。例如一个同姓聚落,针对乡民出于同姓根据大小房头来区分人群的原则,大房头掌握乡村话语权,既要向大房头征集史料,又要向历史上与之互动的小房头搜集史料,既要关注文献史料,更要抢救口述史料[17]。又如一个大小姓聚落,大姓掌握乡村话语权,既要搜集大姓口述史料,又不能忽视小姓的口述史料[18]。针对来源不同问题,如一个聚落以开漳后裔为主,开漳文化是乡村话语特征,既要征集开漳后裔口述史料,又要征集非开漳后裔口述史料。

据此运用到文旅品牌建设,长泰应以“慢客长泰”为目标,培育五大历史名山、风水文化、开漳文化、朱子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等文旅品牌。如状元文化,应再现状元一生历程,融会贯通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书院文化、科举文化、民间文化及其民间故事,打造状元文旅精品。按照故里、求学、花灯夜游与出生传说、金榜题名、品茗、状元祭祀仪式,穿着明代状元服饰互动体验,研发主题宴席与特色伴手礼。将科山村状元林震祠堂、夫坊村钟馗书院、京元村张氏家庙、长泰文庙、武安中山北路状元巷状元井与状元府遗址、官山村状元墓等六个景点贯穿成线,选址科山村状元林震祠堂设置状元文化纪念馆。产品定位穿越时空,采取互动体验形式,以游客满载而归为目标。再现状元一生历程,回到历史现场,建设状元纪念馆。根据林震中状元,穿着状元服饰,参与活动。虽然历史是历史,文化是文化,但是于此可将历史与文化相结合。城乡连线,根据林震一生,按照故里、求学、花灯夜游与出生传说、金榜题名、品茗、祭祀状元仪式等六个节点。将科山村状元林震祠堂、夫坊村钟馗书院、京元村张氏家庙、长泰文庙、武安中山北路状元巷状元井、官山村状元墓等六个地点贯穿成线,历史古迹、民俗风情、书院文化、科举文化、民间文化及其民间故事融会贯通。第一站:科山村状元林震祠堂,探秘状元故里,组织乡村美食制作体验,品尝状元故里家宴,准备状元故里伴手礼,可结合林溪、美宫林氏进行。第二站:夫坊村钟馗书院,重走林震求学之旅,雅俗共赏,深入了解状元恩师唐泰学派思想、聆听见载旧志的民间故事,布置讲学氛围,举办唐泰学派讲座,举行童生拜师礼,主讲者穿着唐泰服饰,营造氛围,准备状元书院伴手礼。第三站:探访京元村张氏家庙,品尝状元之母夜宴,走进民间故事情境,再现状元之母元宵夜游与状元出生传说,活化省级文保,过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准备状元花灯伴手礼。张氏家庙讲解员穿扮成状元之母,讲述状元故事,与游客互动体验夜游家庙。第四站:长泰文庙,翌日上午,意在沐浴更衣,沿着状元足迹,按照长泰县儒学生员规格举行祭孔典礼,状元书院聆听科举文化学术讲座,准备状元诗文伴手礼,赋诗作文互动体验。第五站:武安中山北路状元巷状元井,再现状元井鸣三日情境,状元井品茗,状元诗文宴。第六站:官山村状元墓,祭拜状元,到状元福地,沾状元福气,状元宝地伴手礼。建设状元纪念馆,突出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现代科技手段三大特点,还原林震应有的历史地位,揭示历史名人文化符号的建构过程[19];展示上述各站景点,说明特点,打造成精品;定期举办讲座,播放视频,讲述林震故事、宣传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政策的引导落地。主要包括人才激励、品牌建设、品牌发展三个方面。一是人才激励政策,按照高层次引进人才、地方基础人才两个方面进行。高层次人才是指进行学术研究以及促成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所用,以课题促发展,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后勤需要。地方基础人才是指乡村文献与口述资料提供者,以退休乡村教师为主,以服务促发展,给予相应的经费。二是品牌建设政策,设置品牌合作激励政策,设置专项资金,推动展馆建设。展馆建设以借用古建筑为主,进行布展。三是品牌发展政策,鼓励各村根据自己的特色分别参与相应的组合产品,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一定成绩。取得的成绩包括品牌宣传、研发特色伴手礼、人才储备、服务游客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此促进旅游村与旅游景区的转型与升级。

第二,政府部门加大引导力度,搜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对策,切实提高群众素养。文旅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举办座谈会,组织乡镇分管领导、村两委、乡村致富带头人参加座谈会,加大引导。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在知识的基础上,增长见识,增强自我意识。自上而下,达成思想共识,从营造氛围开始。具体有三个步骤,一是举办专题系列讲座,围绕文旅产品发展方向,从游客需求出发,向分管县领导、乡村文旅项目决策者分析利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二是围绕文旅项目发展方向讲座,让乡村文旅项目经营者、乡村代表发现自身历史文化优势,增进文化自信,与此同时搜集意见与建议,修订乡村文旅项目历史文化讲座内容。三是针对群众需求,举办历史文化系列讲座,让群众发现所处乡村历史文化优势,达到增进文化自信、认识到乡村文旅项目产生的作用、提高为乡村文旅服务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长泰状元文旅
敦煌秀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状元饼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