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完整理论

2021-01-13 05:02应琛
新民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毛泽东革命

应琛

1940年1月9日的古城延安,“虽是冬天,中午的阳光却使人感到暖和,延河里结的厚冰上也化出了一薄层润滑的水”。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据当时台下听讲者回忆,“从下午一直讲到入夜点起煤气灯的时分”,在会场的五六百听众都在认真聆听着主席台上一位身着普通灰布棉军装,却“精神焕发”者的长篇讲演,并“被他的精辟见解和生动话语所鼓舞、所吸引,聚精会神,屏息静听,情绪热烈,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掌声”。

这位演讲者正是毛泽东,而他发表的演讲题目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在演讲的结语中,毛泽东用他浓厚的湖南乡音向世界豪迈地宣称:“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这篇演讲后来被修改、补充,并以《新民主主義论》为题发表。它系统地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前途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同时,这一理论也成为引导中国人民在各种艰苦卓绝条件下奋勇前进的光辉旗帜,对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对中国的前途有了信心

1940年,中国的全面抗战进入到第四个年头。

但从全国性抗战伊始,对于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就始终存在激烈的论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提出:中国只要一个三民主义就够了,三民主义可以满足中国现在和将来的一切要求。因此,中国未来不需要社会主义,共产党不需要存在。国民党的这些言论,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理论挑战,并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造成了严重损害,给了日本侵略军可乘之机。

1939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

为此,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著作,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论点,并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

1940 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演讲。

1940年2月15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刊载了毛泽东的这篇演讲稿。几天后延安出版的《解放》也出现了这篇文章,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一个伟大理论成果。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以及它们的特点,作了系统的阐述。他在论述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第二个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大家感到心中的疑问随之一扫而光,对“中国向何处去”有了明确答案,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此后各地开始印行《新民主主义论》的单行本。发表当年,全国各地出版的单行本有29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此文的各式单行本达350余种,仅新中国成立前的中文版本就有250多种。

中共党内人士都被其精辟的内容吸引与折服。当时在晋察冀边区的邓拓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写下了一首激情昂扬的诗——《读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城绕指到眉端。阵图开处无强敌,翰墨拈来尽巨观。风雨关河方板荡,运筹帷幄忘屯艰。苍龙可缚缨在手,且上群峰绝顶看!”

这些论述在国民党统治区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远在大西南的闻一多后来谈道:“我们一向说爱国、爱国,爱的国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自己也不明白,只是一个乌托邦的影子,读了这些书,对中国的前途渐渐有信心了。”

1939 年,毛泽东和延安杨家岭农民亲切交谈。摄影/石少华

现实启发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不但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新中国,而且还指导中国共产党及时地进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逐步实现了国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时光荏苒八十载,《新民主主义论》所承载的思想内涵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启发意义。

比如,关于中国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的思想;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为全民族广大的工农兵服务的原则的观点;关于发展和繁荣新文化必须善于继承祖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同时积极地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但又不能搞“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的观点等等,对于我们所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部分资料来自《学习时报》)

历史上的这一周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2005年1月5日至6日,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后,第一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展开。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31年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因病在北京逝世。

1949年1月10日,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淮海战役,以全部歼灭杜聿明集团结束第三阶段。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毛泽东革命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刘少奇新民主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