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火爆背后

2021-01-13 08:23肖赣贞
检察风云 2021年21期
关键词:张女士面具游戏

肖赣贞

玩家们正聚精会神地玩剧本杀

剧本杀以其故事性、悬疑性、刺激性及自带社交属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成为非常火爆的社交类桌面游戏。《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人数有望达941万。国内目前经营剧本杀的门店已超过4.5万家,今年有望超5万家,甚至可能突破7万家。

剧本杀一般以5~8名玩家为主,每一个人都将获得一份详细的人生履历,作为一个剧中角色参与其中。大家共同面对一起较为复杂的凶杀案,通过不断与其他玩家斗智斗勇,沟通交流,获取线索,或者透过实景调查取证,共同揭开其中的秘密或发现真凶。玩家比较看重剧本故事和角色塑造,根据剧本剧情和人物需求,各自按剧本演绎剧情,最后投票决定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辗转于不同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是剧本杀不断吸引玩家的主因。作者对剧本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地位的设置等存在某些反差,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人生,玩一次就代表着在未知的世界重新活了一次。在几个小时的游戏时间里,玩家徜徉在某段时空里,邂逅一些服饰各异、身份有别的角色,既陌生又熟悉。他们时而扮演“侠之大者”,时而化身“缉凶神探”。不论是爱恨情仇,还是悲欢离合,都能刺激自身对剧本的兴趣。对玩家来说,当下的选择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游戏体验。与此同时,和不同的玩家玩游戏也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情节。“推理 + 开放剧本”开启了多种可能性,让玩家在探索的道路上停不下来。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和侦探小说《福尔摩斯》等文艺作品备受欢迎,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探案和推理等“烧脑”行为的喜爱。“烧脑”需要调动知识储备,进行大量思考,从而充分“燃烧”脑细胞。有人沉浸在科学研究中,通过不断发现来满足认知需要。有的朋友玩剧本杀,也是为了扮演“侦探”寻找真相,锻炼冷静处事的能力,体验抽丝剥茧般的快感,提升玩剧本杀的成就感。

剧本杀类似一种“安全的探险”,让无数在都市里忙忙碌碌的人们能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烧脑”的快感。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其表述为认知需求,其中包括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并将其补充进了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具体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除认知需求外,还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审美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和超越需求。

当游戏进入尾声,凶手的真面目被揭开、真相大白,往往是剧本杀游戏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库尼奥斯发现,一个人体验到“顿悟时刻”的瞬间,大脑内的伽马波就会异常活跃。它是由脑部额叶和顶叶联合皮质区的活动引起的,而这些区域是负责人类情绪以及快乐相关的区域。这意味着此时人们体验到了某种快感,这种感觉通常在品尝美食或获得社会成就时能感受到。

不少人忙于学习,苦于工作,很想找一个轻松的时间去恣意放纵,转移积蓄已久的工作压力,從忙碌中解脱出来,给自己被束缚的心情放个短暂的假期,以期有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明天的不期而遇。剧本杀的神奇之处,在于故事里面有朋友,有爱人,有成长,有抉择,能让我们短暂实现“去角色化”。

人生如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也千变万化:穿上工作服是打工者,伴侣面前成为妻子或丈夫,儿女面前变为严父或慈母……通过扮演各类角色,戴上各式面具,逐步完成社会化。与其说一个人有多种人格,不如说一个人扮演了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促使其形成了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以不同的角色与周围的环境去交互。没有在哪一刻我们是展示了完整的自己,也少有人认识完整的我们。

人格面具是一把双刃剑,在整个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说来是必需的,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

如果面具戴得太久了,可能难以“出戏”。正如文学家纳撒尼尔·霍桑所说:“如果有人长期对自己一副面孔,而对别人另一副面孔,那么最后他自己也会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在适应各种身份的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迷失真实的自己,把我们本身具有的、但不符合社会角色要求的部分,压抑在无意识的阴影之中,很多我们忽略和没发展起来的积极或消极的特质也一并被掩埋。人格面具越强大,我们就越难接受自己的阴影部分,导致潜能受到了限制。

至少在剧本杀的数小时内,我们能够暂时卸下平日生活里的众多面具,放下那些束缚我们已久的价值观和规则,让压抑许久的自我喘口气。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扮演奥特曼,扮演孙悟空,扮演万人敬仰的大英雄。此外,如果你饰演的某个角色恰好与你压抑的内在特质相匹配,那它们就可能“重见天日”,你也赢得了一个重新认识潜在自我的机会。

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眼界当成是这个世界的极限。”例如,面对同一棵大树,木匠将其视作木材、画家看到的是它的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的观察重点放在大树的形态特征上。我们的社会角色就像一副有色眼镜,透过它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戴的时间太久了,就很容易用个人主观色彩的眼光看待人或事物,错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当成那个“唯一”。

剧本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演绎他人,让我们暂时换上别人的眼镜,重新认识世界的多元性。只有用他人的眼睛看、用他人的耳朵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共情能力才能够提高,让我们从名为“自我”的孤岛中走出。尽管故事是虚构的,但玩家获得的成长和感动却是真实的。这虽然只是游戏,但它仍能映射出我们人性中或美好或真实的一面,从而拓展我们人生的广度。

一些人不太擅长与别人打交道,朋友也不太多,可能与性格有关。不过,通过剧本杀的社交属性,朋友带朋友,拓宽了交际圈,认识了一些年纪相仿的新朋友,走出了固有的圈子。剧本杀有时候更像是一场心理疗愈。有的孩子在家跟父母吵架,过来玩了一场情感本,回去就主动找爸爸妈妈和好。还有的人在生活或工作中不堪重负,就在扮演角色时把压抑已久的情绪释放出来。看到不同的人在剧本杀中或哭或笑,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说起相亲,很多人腦海中会浮现出喝咖啡、看电影、逛公园、吃饭等见面方式。然而随着剧本杀的火热,一种相亲新模式应运而生。与相亲对象玩一场情感本,在数个小时的游戏里观察对方,互相磨合,能逐渐产生好感,甚至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张女士相亲过几次,大都见面后就没了下文。不久前,她和男方玩了一次剧本杀,两个人感觉还行。张女士突发奇想,提出两人各自喊上朋友,约在剧本杀馆一边玩游戏,一边聊天。对方想了一会,就答应了。这场剧本杀双方各带了两个朋友,因为是个大本子,又组了一些人。长达5个半小时的游戏,让现场大部分玩家都没有坚持到最后。而与张女士相亲的男士则表现出了较好的精神状态,一开始就在纸上进行记录,梳理情节,分析状况,进入游戏后,也展示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当游戏进行到后半段,其他人开始出现抵触情绪时,这位男士还是注意力集中。张女士把他的种种表现看在眼里,并在心里给他打了高分。目前两个人虽然还没确立恋爱关系,不过感情也在稳步推进。张女士坦言:“没想到剧本杀还能为相亲提供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很早就发现了角色扮演有助于人们拓展世界观,并且以此创立了心理剧疗法。在该疗法中,个体通过扮演其他角色(如家人、朋友等)来体会该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改变过往的行为模式,甚至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在剧本杀中,玩家也能通过不断模仿和内化各类角色,进而丰富自己的角色目录。如果玩家能将这种经验运用到生活中,或许可以获得过去未曾有过的思考模式、打开生命的“新窗”。

剧本杀虽然好玩,但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否则会影响工作、学习和健康。一些玩家在玩该游戏的途中越来越不爱玩推凶本,更喜欢好的还原本,好的故事。另外由于剧本杀是一种能快速与陌生人发生故事的新型社交,因此不少单身人士在经历某个曲折离奇的剧本之后,会爱上游戏中的恋人,就像不少“因戏生情”的荧幕情侣一样。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张女士面具游戏
女子用按摩仪减肥把肾都压扁了
张女士的婚姻困扰哪里来?
和张女士的小日子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花19万想买通“阎王”为女儿续命 “神婆”说“阎王爷”登记错了
面具中的鱼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