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游戏助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研究

2021-01-13 12:18管齐秀
考试周刊 2021年97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融合教育方法研究

摘 要:幼儿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孩子进行关键时期的有效启蒙。而启蒙行为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不仅需要对孩子进行基本思想的引导,还需要对孩子从外界进行有效干预,特别是针对理解感知和言行基础进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孩子在释放天性的状态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友以及语言辨识能力。天性如此,只要教师的教育方式具有天然性,幼儿势必会跟随教师的脚步,通过有效的情境感知社会的变化和自然的法则。因此教师要开发孩子的天性从而推动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文章针对运用情境游戏助推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融合教育;社会性发展;方法研究

一、 引言

幼儿的成长发育离不开多方位、多角度的引导和培养,不论是语言交流、触摸感受,甚至是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进行情境游戏时的选材时,教师可以尽量选择医生与病人、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幼儿等与幼儿相关联的角色和场景,让幼儿在自我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角色的特征和表现。同时,幼儿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的知识敏感认知时期,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要几经考量。以下将对运用情境游戏助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策略展开具体的论述。

二、 角色扮演,交流探索培养认知

说到情境游戏,最表面且最直接的呈现形式就是角色扮演了。相信很多孩子都喜欢看电视和动漫,并且会下意识地模仿其中角色的行为和语言,即使在街上看到动漫人物时也会十分开心。因此,幼儿教育也必须要以孩子的意识作为主导,将孩子喜欢的元素融入教育内容之中。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或人物,自然会从视觉上接受,进而从内心进行有效的接纳。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占据幼儿的主观意识,对于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好的环境和积极的心情会更利于孩子融入游戏之中,并产生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所以在教育融合方面要选择接近孩子兴趣点的内容,当然要利用有效条件去进行引导。例如,区域活动主题方面的运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之中培育社会性发展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对幼儿的情绪和心理有较好的认知,并且,通过自己的认知范围去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其次,也能按照幼儿的思维习惯和理解能力去创设有效的学习场景,帮助幼儿在自己熟悉和可理解的认知环境中学习和探求。通过这样的模仿和学习过程,幼儿能有效掌握相应场景中的语言和肢体交流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尽可能用更多的场景去内化相同的语境,让幼儿对语言表达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不同角色和场景,幼儿所扮演的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有很大的变化,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对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体验。例如,科技探索领域,可以让孩子们根据材料和背景扮演宇航员去进行知识探索。当然还可以融合很多动漫元素去帮助交流和理解。比如,宇宙兄弟、圣斗士星矢的形象,教师都可以进行巧妙运用。幼儿在扮演宇航员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缓慢行为和动作,并且,说话的时候假装发不出来声音,让幼儿去猜。这样的游戏方式也可以让幼儿玩得很尽兴,当幼儿猜出教师口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自信力。在这种游戏模式中,幼儿可以与自己喜欢的人物和角色达到“交融”的模式,变得心情畅快,在幼儿社会性中的科学探索领域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幼儿还能够在模仿学习中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相处,能够增进彼此的感情,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此徐徐图之自然会有所成效。

三、 沉浸体验,益智融入巧妙相处

幼儿喜欢新鲜有趣的游戏,这是天性使然,没有外力可以扭转这种天性,即使强行阻止,会让幼儿的身心健康遭到严重的损害。因此,幼儿的天性应该被教师所尊重。同时,这种天性也应该成为健康成长中所必备的元素。教师将其融入游戏的体验之中,才能将幼儿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幼儿通过自己灵魂深处的反应去完成自我社交,这样的幼儿交流也可以让幼儿产生自己身处“大人世界”的感觉。此时,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一定的任务场景,要求幼儿去完成,幼儿便能更为轻松地接受,并努力完成,同时还会因为完成任务而获得难以名状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使用让幼儿喜爱沉浸体验的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教师甚至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育探索,让幼儿健康成长,进而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所以借助现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往往可以拓宽很多教学思路,当然还是要与幼儿的心性进行融合。

例如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运用虚拟建模去建造一个虚拟游戏空间,让孩子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社区生活。幼儿可以在社区完成不同的任务,每完成一种任务就可以获得一枚金币,获得金币最多的幼儿可以获得实物奖励。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幼儿正确操作,比如鼠标、比如挪动的方法等。游戏空间中的任务可以是种树、读书或者交易买卖等行为。比如,种树的任务。种下一棵树之后,幼儿即可获得一枚金币,当种下五棵树之后,幼儿可以获得一枚奖章。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励幼儿去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有好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到“集市”中购买树苗;选择栽树区域中的合适位置种下树苗。如果这个位置在山洞中,系统是无法让幼儿栽植成功的。这样的好处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学会栽树的正确位置。当然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增加很多组队闯关游戏。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组团的方式进行闯关,并且幼儿也能在互相配合与交流之中完成任务。这无形中也提升了幼儿之间的社交能力,对提高幼儿执行任务的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大有裨益。当然,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可以融合很多健康、社会、艺术元素,运用绘本模式来让知识教育更加具体化,也让孩子们有丰富的视觉体验,在引导上可以更加直观。再有意义一些的话还可以用绘本记录孩子们的成长,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绘本制作,培养孩子的艺术性并拓宽思想维度。

四、 多元融合,感知外界触发内心

其实幼儿的认知是没有清晰的界限的。因为身心发育并不完全,五官的功能也并不完善,幼儿对社会上很多事物的认知依然比较模糊。而具象的真实外界对幼儿所造成的影响又十分直接。并且,对于陌生人的善意、温暖、快乐和难过,他们都能清晰的感知到,不过,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幼儿所观察到的真实场景。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游戏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情感和言行的融合,去触发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教育其实没有必要太过限制框架。因为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也可以通过模仿能力学会自己想学的言行举止。但这样释放天性的学习方法并不能为幼儿带来更好的成长,甚至,可能会将社会中不良的习气也沾染上。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让幼儿能正向发展的游戏,帮助幼儿推动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建构。针对孩子的特性,运用感知性较强的情境游戏无疑是较好的尝试,而教师则是要将游戏变得有意义,将一些关键知识和引导融入情境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得到成长,尤其是在交流中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选择较好的切入角度,让幼儿进入良好的融合状态。例如,让幼儿身处一个较为自由和轻松的环境之中,并且这个环境可以被教师布置的比较温馨和温暖,幼儿身处其中,会产生一种回归家庭的感觉。此时,进入到游戏环节,才能使幼儿产生有效的体验。幼儿在此环境中可以自由活动,并且随着自己的意愿与其他幼儿或者“其他”进行沟通和交流,这里就可以体现区域活动中的教育参与性了。虽说社会性发展需要设置大量不同的环境让幼儿去锻炼自身的不同能力,但幼儿社交教育的目的依然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达到自由交谈和发言,甚至表演,让他们不惧各种场合,以一种落落大方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同时,幼儿在展示自己时也绝不会主动制造麻烦。“麻烦制造者”是没有人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这一点。因此,在为幼儿创设自由交流环境时,也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不可傷害其他“小朋友”,也不可通过语言方式去嘲讽和讥笑其他“小朋友”,这个观点必须讲清楚。教师可以运用活动区域来为孩子们准备各种玩具以及小零食,还可以准备可供选择的服装和配饰,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可以将环境融合起来变成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随意发挥。例如,幼儿可以在服装房选择自己喜欢的公主裙进行换装,将自己打扮得美丽漂亮。但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引导男性幼儿正确的游戏观念,不能因为自己与正在换装的女性幼儿关系好,就一定要进入换装游戏区域去观看。教师从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性别知识教育,才能帮助幼儿在后期进行“性教育”的学习时,拥有较好的理解基础;再者,幼儿进入到“餐厅”区域时,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坐下来吃东西,并且将食物垃圾放到垃圾桶之中,培养出幼儿健康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有,在积木拼装的游戏区域,教师可以让幼儿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一同进行积木的搭建以及玩具的拼装。让幼儿与自己的伙伴一起,完成可以运载水果的翻斗车,也可以制作出居住“公主”的城堡,还可以创造出属于幼儿自己的“秘密基地”。幼儿通过不同区域游戏的体验,能更深刻认识到世界的千姿百态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诸如此类的自由区域体验游戏,完全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教师只要能提供其有效的空间,就一定能帮助其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从旁进行有效观察和记录,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并加入他们。不仅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更具体地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这些实际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真实表现,在后期进行教育方法改革时,能方便教师更深入到幼儿的内心真实世界之中,并创设出更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方案,为幼儿提供更为有效的社会性成长氛围和土壤,成为幼儿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最为有利的环节。

五、 结语

幼儿成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千万种可能,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要在这千万可能之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健康身心。同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励幼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磨炼幼儿的心性,激励其拥有更为坚韧的精神。在幼儿的小范围社交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都会成为幼儿在社交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材”。在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的正向思维,并教会幼儿正确的处事原则,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仍然不丢失最珍贵的特质。

参考文献:

[1]杨桂霞,戴金玲.处理幼儿社会性冲突的“三共”策略[J].山东教育,2020(38):33-34.

[2]陈银燕.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基础教育论坛,2020(19):52-54.

[3]周艳兄.建构跨班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学周刊,2021(4):175-176.

[4]廖雯.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主要途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54-55.

[5]陈颖.生活体验场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以“百味书屋”为例[J].教师,2021(9):113-114.

[6]程秀兰,沈慧敏.3-6岁城乡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及其回应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7):53-62.

作者简介:管齐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幼儿园。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融合教育方法研究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