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2021-01-13 03:13何鹏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建设

何鹏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成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为实现固体废物产量最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化,建设“无废城市”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无废城市”建设;机遇;挑战

引言

实现固体废物高质量处理是构建城市生态文明以及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内容。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固体废物常量呈现线性增长。在固体废物中,生活垃圾产量占比较高,将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做好能够推动“无废城市”发展。很多研究者多从宏观角度思考“无废城市”建设方法,但是缺少指导性研究。

1“无废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1.1继续深入建设收运处理体系

城市生活领域固体废弃物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和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标仍待提升,而“两网融合”(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是实现垃圾分类后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有效措施,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广典型回收模式和经验做法。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农村生活领域固体废弃物收运系统措施简陋,没有密封清洁措施,垃圾采用简易堆放,收集率远低于城市生活领域固体废弃物,且处理多采用简易填埋为主,收运成本高,污染较严重。为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2019年10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目标:到2020年底,东部地区以及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90%以上自然村组;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实现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行政村及规模较大的自然村组;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到2022年,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并实现稳定运行。农业废弃物来源复杂,防治压力大,短板突出,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很大压力。农业废弃物收运和处置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源头出发推行农业绿色生产的同时推进规模化养殖、加强禽畜粪污就地综合利用,全力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加快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加强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等多项工作。

1.2“无废城市”工程建设项目选址

固体废弃物处理需要依托各类“无废城市”工程建设项目,但选址困难仍然是项目建设的“拦路虎”,除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外,选址需要符合各类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同时需要满足选址环境保护目标,随着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项目落地还面临着公众对项目的质疑。“无废城市”建设体系巨大,项目工程数量多,这些都对选址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政府对固体废弃物项目进行提前规划、集中规模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公众对项目的质疑则主要体现在对项目宣传不够及担心环保措施投运率及环保监管不力,因此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及信息公开是缓解公众质疑的重要举措。

1.3“无废城市”兜底保障

对于环境风险高但废物价值低、处理规模小的废物处理,仅依靠市场化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由政府对这类废物处置的兜底,对相关处理企业进行补贴成为必要的选择。

2未来“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些对策

2.1针对增强居民认知程度对策

“无废城市”的宣传之所以还未深入人心,不是因为宣传手段不到位,找准了方向,人人均能变成“无废城市”的建设者。“纵”即是利用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团体优先学,带着做,从团体切入,个人影响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可以定期派相关人员到基层去做宣讲。“深”即是常态化宣传,可以通过在商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方的电子屏幕投放关于“无废城市”的宣传片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一次不够那就再来一次,让“无废城市”的政策宣传以及做法宣传一遍又一遍深入人心,让居民深刻认识到建设“无废城市”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情,更是全社会、全体人民共同的责任。

2.2针对工农业废弃物处理的对策

工业方面,加大新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优化,从源头治理,使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高效率进行,逐渐使贮存总量趋零,同时不断提高固体废弃物的产能处置;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装备的研发,让废弃物从源头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同时,制定相应的关于工业产业的环保法,用法来督促企业进行环保,也保证了相关部门有法可依。将重点产业聚焦创建循环型产业链,通过对固体污染物源头的收集分类、中途的运输以及最后的处理、利用,建立“3+1”精细化管理,即远端、中端、近端的处置加上宏观全过程监测管理,实现步骤融合。农业方面,农业生产进行高效率秸稈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再利用;为了解决农村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以及畜禽粪便这两大问题,可以通过将牲畜养殖与生产农业进行集群化。一是可以将牲畜的粪便直接用来作为农业的肥料;二是可以将植物纤维性废弃物作为有机饲料来喂养牲畜;三是可以用牲畜粪便以及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制造沼气燃料。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农村废弃物的两大重点问题,还形成了循环经济。

2.3针对垃圾源头分类的对策

首先,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甚至很多人不了解,归根到底还是宣传教育做得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就宣传教育,我们可以从孩子抓起,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让孩子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使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居民心中根深蒂固,打造常态化理念。同时,培养一批垃圾分类从业人员,让垃圾分类专业化。建立专业人员队伍而不是单纯地进行形式主义的“监管”,从而做到从垃圾源头进行分类。其次,增加激励保障措施,只有不断地激励才能有更好的成绩,想要马儿快点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现象不能有,激励奖励的保障是互利共赢的。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参与带有盈利性质的垃圾处理;对居民可以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礼品;按照居民习惯配置垃圾分类设施等措施进行激励企业以及居民。最后,针对部门之间信息交流闭塞,试点地区之间信息不通畅问题,一是可建立省级、国家级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交流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进行产业对接和模式推广,进一步提高“无废城市”建设的效率。二是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让监管看得到,落得实,同时强化总体设计,开展地方立法、厘清部门职责。

结语

综上所述,制定多种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使得垃圾分类形成常态化,确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落实好垃圾分类准则,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十分重要。在实现“无废城市”过程中,切实构建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城市特点,选择针对性措施,在开展多项调研后给出具体的处理方案,督促全民能够努力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这样才能使生活垃圾处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盛广耀.以责任原则建立“无废城市”全过程综合管理机制[J].区域经济评论.2021(3):88-90.

[2]谭灵芝,孙奎立.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向减量化处理处置转换路径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2021(5):61-66.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建设
寒露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