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石瓢”看紫砂方圆的文化渊源

2021-01-14 18:11韩赛燕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渊源方圆形体

韩赛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和圆一直以相对的面貌出现,这其中折射出了中国人易分阴阳的世界观,并用这种观念贯彻到了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紫砂壶艺术又是造型的艺术,而造型就绕不开方和圆的变化,紫砂壶工艺的传统就是方中带圆,圆中韵方,方和圆有时候单独存在,有时共同交互,极尽所能地展现着自身魅力。

作品“四方石瓢”就是由圆形的石瓢壶造型向四方形转变而来的,这把壶作为经典“石瓢”造型的一个分支,将原本圆形的石瓢壶用方形来进行表现,从中依旧可以找寻到圆的痕迹,这种转化所留存的痕迹会让人感到亲切和熟悉,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

紫砂壶艺术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数百年,但这仅仅只是指得紫砂成型工艺,如果从文化属性来看,紫砂艺术文化的历史是嫁接在中国悠久文化这棵大树之上的,其根源来自于中国文化的源头。方和圆的变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有十分明确的描述,就以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来说吧,“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其中“鸡子”的描述就如同现代科学所假设的“奇点”,既可以看做是一个点,那也就能可以视为一个圆,而倘若套用鸡蛋的结构,那就是一个圆套着一个圆,之后天地成型,而自古以来就有“四方天地”的说法,所以从这里可以认为,先有圆,后有方,这跟作品“四方石瓢”的创作是不是何其的相似呢?

紫砂方圆的文化渊源还不仅如此,在传统文化中,方和圆不仅仅是单纯的形状,更是一种性格,圆代表着一种变通,方则相反。这种性格同样也影响着紫砂壶形体的塑造,以石瓢壶为例,经典的石瓢壶造型讲究圆融,流畅,整体的比例精准,要干净利落,这在形体性格上就表现为不拖泥带水,这样的茶壶在喝茶赏用的时候是给人一种舒畅的感受的,所以它圆得通畅,制作要让人感受不到任何的滞涩。当这种形体气质向相反的方向转变的时候,“四方石瓢”所表现的就是一种抑扬顿挫,气息并非是不流淌了,而是带有明显的转折,给人一种气“正”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微妙的,但在熟悉石瓢“圆融”属性的人眼中,这种变化是相当明显的,形体气质的转变让“四方石瓢”整体所表达的内涵也就有所不同,前文说过古代中国认为天地是四方形的,所以反过来四方也可以指一片独立的天地,“四方石瓢”散发出来的气息就是如此,自成一格,独自形成了一片小小的天地。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种种并非凭空而来,必须依靠种种的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紫砂壶形体变化中的文化渊源也是如此。在紫砂艺术塑造中,同一个部分,不同的解读会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含义,但中国文化的魅力在于,文化与文化之间总是冥冥之中带有联系,所以往往会产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四方的紫砂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比作天地,同时它也包含着种种“直”的成分。“直”同样也是一种性格,在紫砂壶的方圆变化当中,一些方的变化,实际上是为的展现“直”的性格,“四方石瓢”在“方”的造型中包含了“直”,所以这把壶的性格也就变得鲜明起来,这同样也是“直”背后所带来的文化渊源所决定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的精深,很多时候会给人一种一点即通的感觉,之所以会给人这种感受是由于传统文化的表面包裹着一层笼统概括的宏观表达,只有深入进去才会发现每一个点都是一个分列独立的领域。就以“直”这个性格来说,将其单列开来,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品质,因为这代表了思维的僵化,不懂得变通。但当“直”与“四方”结合起来以后,就成为了一种优秀的品质,代表了正直和坚持等。所以同样是形体语言,紫砂壶方圆变化背后的文化渊源却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蕴表达,想要制作一件优秀的紫砂壶作品,首先就要明确形体变化的目的,就如这件“四方石瓢”一样,方圆转化之间,形体的性格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一种端正平和的心境表达,所以四面四方,四方四足,整体展现出一种求稳的心态,平和淡雅,并在稳定中显出一丝劲道,将本来圆滑的意味消去,整体这一下就变得通畅了。

结语:“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方和圆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变化背后所引出的文化渊源也同样如此,善用形体的变化就如同要善用各种文化所带来的性格气质,只有融会贯通因地制宜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渊源方圆形体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