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再认识

2021-01-14 06:52李昌剩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价值素养

李昌剩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在我国实行较早,但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不完善以及社会大众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差,导致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仅仅局限于社会价值和工具价值两方面。调查显示信息技术在我国通信及网游发展速度较快,在学校教育方面,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的影响有好有坏的特点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推广仍不够完善。在当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多种生产方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是与互联网技术直接相关的课程,在此种形势下,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不断创新与再挖掘,升级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探寻嘻嘻技术课程的创造性价值,开放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开展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相对灵活性等教学模式,完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1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传统观念上不被列入学校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学科,因此使得部分教师与学生忽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效并不理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仍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只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及,锻炼学生电脑打字的基本操作,使得课程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没有突出“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创造性价值,开放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难以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构建不完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脱离预期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质量和内容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

2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再认识

2.1 融入现实生活,挖掘创造性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相融合,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现代化服务,改变社会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彰显互联网时代下生产生活的便捷性与科技性。对教学而言,“互联网+教育”推动教学方式的优化与升级,教师的教学途径更加多样,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信息技术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直接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学科,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同时应该融入现实社会,挖掘信息技术课程创造性价值。

例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建设中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给学生举例在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不仅仅关注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同时发现信息技术与其他生产生活领域相融合的创造性价值。信息技术在科研,工业,农业,商业,医学,交通管理运输,军事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给学生引入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师在给学生增添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延长学生生活,学习的触角,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价值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创造未来的动力,让学生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Photoshop,Flash信息技术工具创造出与其他领域融合的新价值,提升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2 开展分组协作,挖掘开放性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已形成“全民互联”的现象,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立的信号发出点,基于网络空间上进行交流和对话。对此,在信息技术课程开发建设中,教师应同样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环境,给学生打造开放的信息空间,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程开放性价值,真正发挥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功能,通过给学生组织分组协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团队中,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行分组协作能够给学生营造开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在开放的信息空间内进行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效率和成效。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够充分调动个人的智力和情感,相比于独立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在小组共同目标下更有学习动力和热情,有助于学生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教师发布的任务。在信息技术小组协作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发布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形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导向下掌握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和原理,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具有稳定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眼光应放长远,不仅仅传授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同时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完善,加快学生信息技术意识的养成,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交流,共享,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为学生后续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营造社会情境,挖掘人文性价值

信息技术在当下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和完善,在“互联网+教育”融合教学模式下,人们重新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新出版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建设的优化和升级,给学生开展民主化,国际化,生活化,个性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感受。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丰富、沟通迅速的优点,让学生透过信息技术了解更多自己未曾涉及的领域,开阔学生信息化视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完善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外,可以给学生补充课程内没有涉及的内容,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加广阔与纷繁的网络信息,充分发挥互联网强大的资源性,交互性,传递性特点,开阔学生的信息化视野,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了解到更多自己感兴趣或想要探索的信息内容,增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民主化,国际化,生活化与个性化。如有的学生对世界文化感兴趣,学生就可以在信息技术过程中自主用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在整理观看过程中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学生可以将搜集到资料与信息制作成PPT或视频的形式,强化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创设情境,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用,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的思考与创造,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任务驱动下更高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操作练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性,独立性,完整性,特殊性,给学生创造更多信息技术学习的可能,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实现个性、社会性、自然性的完善发展。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实施有新的发展变化,课程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基础知识普及,电脑打字等基本操作,而是在于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能力,让学生在融合多领域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存在价值,加快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完善。在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价值与社会价值层面另外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的创造性价值,开放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突显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民主化,国际化,生活化,个性化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效率与成效,发挥新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互联网+价值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