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作业“给父母洗脚做饭”引热议

2021-01-14 10:39任秋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孝敬父母形式主义中学

任秋祯

2020年国庆期间河北衡水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几项家庭活动。包括给父母数白发,给家长做四菜一汤,给父母洗脚……学校德育主任梁德彪称,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也让父母知道孩子长大了。

近年来,很多中小学都在倡导“孝道”,强调以作业的形式,让孩子回家给父母洗脚、按摩甚至是下跪等。虽然这的确能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孝心,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流于形式主义。难怪有网友吐槽:感动得脚气都犯了!

素材扩展

语音聊天、视频通话、转发分享、点赞收藏……在社交软件上,年轻人信手拈来的操作,对家里的老年人而言可能会非常复杂。不久前,浙江杭州一个女孩为外婆手绘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打动了很多网友,也将老年人如何更好适应数字生活的话题,再次带进公众视野。

时评链接

别让“孝”沦为形式主义

□郭荣山

我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孝道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举足轻重,学校重视对孩子的“孝道”教育,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培养他们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这些无可厚非。(阐述“孝”文化的历史价值,为学校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的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撑。)

但是,当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关心都成为“作业”这般形式主义的存在,孩子怎么感恩父母都被规定在这些“作业”的条条框框之中,还要摆拍来录视频、拍照告诉老师和同学:“我给父母洗脚了,我尽孝了”,那孩子岂不是只能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这不是形式主义是什么?孩子“卑躬屈膝”给父母洗脚,这只会让孩子和父母感到别扭和不适,又谈何感动?其实,孩子感恩、孝敬父母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很多生活中的言行和小事都能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孝,比如日常生活中帮助父母干家务,父母工作回来晚时给父母做个家常饭,在学校好好学习等等,没必要非要定下规矩让学生怎么做。(本段是对上一段内容的深入,在充分肯定了学校重视对孩子的“孝道”教育之后,笔锋一转,从深层挖掘“衡水中学学生国庆作业”的实质,从而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使议论更富有思辨色彩。同时还指出尽孝的方式有多种,学校不必非得定下规矩让学生怎么做。)

孩子孝敬父母不应该成为“作业”,成为“规定、要求”下的形式主义,应该成为孩子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关心。它不是只有“作业形式”才能体现的,而是体现在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日常之中,而不是强制给父母洗脚和做饭这样的形式主义。(对上段内容进行理论总结,更具概括性。)

学校对孩子的孝道教育没有必要如此大搞形式主义式的作业,教会孩子学会体谅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父母,鼓励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这些其实就已经足够了。(选摘自“红网”)

给父母洗脚不如帮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王红峰

教老人学会用智能手机,应是晚辈尽孝的份内事,也是当务之急。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在年轻人享受着智能时代各种便利的同时,大量新鲜事物却将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的老人阻挡在外。在互联网深刻地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遭遇了边缘化。不会发红包、不会发照片、不会使用导航、不会用微信、不会用视频、不会用网约车、不会移动支付,在路边招手拦车,却发现那些明明空着的出租车却不载他们……(在证明观点时,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场景,内容通俗,贴近读者内心,观点更深入人心。)

对于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却格外困难。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一具有“时代感”的社交工具,意味着老人与外部世界的社会联结没有那么高效、顺畅,意味着与时代“脱节”。科技改变生活势不可挡,年轻一代在追随科技潮流的时候,请一定要关心一下身边逐渐年迈的长辈亲人,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教我们一样,教会他们一些东西,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带上他们一起享受新时代新生活。

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是培根护本教育,先做孝子,方可为人。期待更多的幼儿园、学校、更多的家庭重视孝道教育,引导学生和孩子多参与敬老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学校要走出“形式主义孝道”的误区,孝道教育不图形式重效果。(列举具体的措施,指明学校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孝道教育,同时强调孝道教育不能只图形式。)(选摘自“东方网”)

学生运用示例

“百善孝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朴素情感,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衡水中学开展的几项家庭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活动知道父母不容易,足见学校对孝道教育的重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弘扬“孝老敬老”精神的任务。希望衡水中学的孝道教育只是一个导火索,点燃全国上下践行孝道,“孝行成大德”,让我们携手共筑“孝”型社会,共育孝心之花!

——江西省会昌中学 刘淅

纵观时下热门的一些所谓“感恩教育”:无病呻吟式的致父母一封信,帮父母洗脚,在父母面前下跪,集体痛哭感恩等等,热热闹闹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孩子“深受触动、感激流涕”,而事实上将感恩教育“一阵风”化了,不禁令人质疑:如此强压硬塞式的感恩教育果真能奏效?

也许学校有良善的初衷,也许学校真的意识到感恩教育的必要,邀请一些打着漂亮旗号,抑或“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专家进行感恩主题教育,用煽动性的语言、做作的表情,惹得学生们纷纷“深感愧疚、潸然泪下”,那么,如此一地一时的心灵洗礼有持久影响力么?学生对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有理性全面的认识么?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说穿了,这就是一种表演式感恩教育,就是学校感恩教育的一种功利化、形式化表现罢了。

要知道,感恩教育是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个人品行修养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必然有个潜移默化、“身教大于言教”的环境影响过程。学校与其大费周章,花高价聘请所谓专家学者予以大动声势的“言教”,不如先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自身做起,从学校生活的点滴做起,去持续地影响、带动学生们知道感恩、学会感恩,这显然比“快餐式”的感恩宣教来得更自然,效果也会更持久。

——江西省会昌中学 邓淯文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孝敬父母形式主义中学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在多解中学创新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孝敬父母 知行感恩
孝道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