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发现人才 在干事中培养人才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2021-01-14 04:19吴凯
先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干部人才建设

吴凯

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提出“坚持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伟大斗争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外干部人才是党的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发挥的重要智力支撑。着力培养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干部,着力聚集素质优良、爱国奉献、作用突出的党外人才,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需要探索推进的时代课题。

当前,成都市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开启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壮阔征程,为我们党培养党外干部人才和党外干部人才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干事中培养人才”工作定位,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引导和支持党外干部人才勇担复兴新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踊跃投身“蓉城同心”五大行动生动实践,躬身干事创业,成长成才成事,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汇聚强大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有序推进工作、强力抓好落实的重要保障,做好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建立健全系列制度机制,统筹协调推进。

加强工作指导规划。严格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推动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党外干部人才工作,把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和党外干部培养工作措施,对全市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政策规范和工作指导。

健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指导督促各级统战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建立完善党外干部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协作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宣传等部门(单位)和党外人士所在党派、所在单位、所在团体协商沟通,共同研究部署党外干部人才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健全完善督查机制。积极统筹推进目标化管理,把加强党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专项督查、区(市)县和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较真逗硬督查考核,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广泛发现人才

党外干部人才广泛分布于高校、国企、科研院所、非公有制经济等不同领域,他们是改革发展和治理需要的重要智力资源,又集聚了丰富的要素资源,用好党外干部资源需要广开渠道、科学标准、创新方式,不拘一格降人才。

扩展识才渠道。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人才,分领域细化行动方案,建立完善党外干部人才联谊引领组织,搭建党外干部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海联会、知联会、新联会、同心智库等统战组织作用,深化“同心桑梓”、“智荟驿站”、“新心向蓉”等实践阵地建设,以“蓉城同心”五大行动为统领,开展“同向共谋双城记”、“同心共画都市圈”、“同力共建示范区”等活动,注重在具体活动中考察党外干部人才政治素质、参与热情、奉献精神、贡献程度,及时精准识别党外干部人才。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行职责、廉潔自律等为导向的党外干部人才评价指标,突出创新价值、创新能力、重要贡献等评价重点,建立由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和党外干部人才所在单位,共同参与的评价工作机制,坚持日常评、年度评和政治安排专门评相结合,准确了解掌握党外干部人才真实情况。坚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分领域制定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优秀人才评价指标,注重全方位多渠道考察,了解干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现实表现。

优化选才体系。构建组织荐才、社会觅才、平台选才、个人举才相结合,各领域、全方位、多角度的选才体系。推动党外干部人才集中的单位定期推荐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适合在党外发挥作用的人选。注重从高层次人才计划、先进人物评选表彰及宣传等渠道,发掘党外人才。指导欧美同学会、知联会、新联会、同心智库等统战组织提升组织活力,分级分类对重点对象实行列表管理、动态管理,发现储备人才。

加强培养锻炼

引导党外干部人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需要着力从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入手,切实增强培养锻炼力度,促进一大批党外干部人才静心干事创业,逐渐成长成熟,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激活干部人才干事创业动力。

强化政治建设。健全“蓉城同心”思想政治引领机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外干部人才思想状况调研和分析研判,针对敏感节点、重大事件、重要舆情等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引导党外干部人才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认同,理论、情感认同,持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强化教育培训。制定实施党外干部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加强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和课程体系,提供“套餐式”、“订单式”针对性课程服务,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增强培训实效。统筹做好培养锻炼计划,推动各种实践锻炼形式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实施“成都市党外干部菁英培养工程”,加强党外后备干部人才源头建设,改进党外干部人才遴选程序和培养方式。

强化后备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政策规定,有意识地安排引导一部分优秀青年干部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开展党外干部人才情况专项调研,注重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党外人才“源头”建设,发现储备一批党外后备人才,保证各类各级党外干部人才数量比例和合理梯次结构,并做好跟踪培养管理。通过四川省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成都市优秀年轻干部“双百计划”等途径,推荐选派优秀党外干部人才赴上级机关、其他市州等挂职锻炼,根据培养对象的经历空白、能力短板,加强个性化培养锻炼,使他们尽早进入角色。

突出安排使用

党外干部人才的安排使用是深入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体现,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更高境界、更大气魄的重要渠道。贯彻落实“四个尊重”方针,对党外干部人才“高看一眼,厚待一等”,充分尊重、爱护、信任,最大限度整合其富集的资源力量、发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服务公园城市建设。

推动专业岗位安排专业人才。秉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贯彻落实党外干部人才安排使用政策规定,健全完善组织、统战部门及时会商机制,统筹安排优秀党外干部人才配备,鼓励先从基层岗位干起,动态掌握研判党外干部人才实践历练情况,对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党外干部人才要对口安排到重要岗位任(挂)职,符合条件的可担任行政正职。大力推动法检两院党外干部配备,加大在政府组成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及文化卫生单位领导班子选配力度。积极推动成都市党外干部人才“走出去”,向国家和省级领导班子、民主党派中央和省级组织、省級部门(单位)、有关市州输送优秀党外领导干部,进一步凸显成都市党外干部人才工作良好成效。

推进政治安排。贯彻落实“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党外干部人才政治安排基本方针,坚持选择性与灵活性统一原则,注重政治进步性、广泛代表性,兼顾政治表现、业务专长、参政议政能力、对大局贡献和界别代表性等要素,综合平衡,优化结构,积极推荐明大局、会协商、善议政、有热情、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党外人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参事、特约人员等,通过民主协商,做好人大党外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培养和换届工作。

强化献计出力组织保障。积极为党外干部人才资政建言、参政议政创造良好条件,把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悉心关照党外干部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完善知情明政、考察调研、参政议政等机制,建强用好统一战线同心智库,鼓励支持党外专家结合专业特长成立统战成员智囊团、顾问团、服务队,引导党外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通过专题调研、集体研讨、竞技拉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建言质量,把重要成果转化作为工作成绩纳入单位考评考核,与激励奖励挂钩。安排优秀党外干部人才担当重任,鼓励引导党外干部人才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进乡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上聚焦发力,在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一线建功立业。推动市、区(市)县两级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与党外代表人士开展联谊交友活动,实现联谊交友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党外干部人才知情明政、助力改革发展能力和贡献度。

猜你喜欢
干部人才建设
人才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