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六连”一支从雄县走出的英雄连队

2021-01-15 09:15姜松岳钟志光
河北画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雄县硬骨头连队

文/姜松岳 钟志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 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陆军第74 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然而你可知道,这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是从河北雄县走出的吗?

一面面锦旗、一幅幅照片、一个个战例、一件件实物,走进“硬骨头六连”荣誉室,历史在这里回响:“硬骨头六连”于1939 年3 月以14 名红军骨干(含连长陈砚庭、指导员张会田)为主体,在雄县张岗乡开口上村组建了以雄县籍战士为主的独立第三支队第六连,时任支队司令员贺炳炎、政委余秋里、副支队长常德善(后任冀中五分区司令员,1942 年“五一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第一任连长是红军战士陈砚庭、第一任指导员是红军战士张会田。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硬骨头六连”转战在华北、西北,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一场场以命相搏的战斗中,锤炼出“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的“硬骨头精神”的六连,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等23 名全国战斗英模,矗立起一座座“硬骨头精神”的丰碑。1964年、1985 年六连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今年1 月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硬骨头六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硬骨头六连”荣誉室里,珍藏着一把在战斗中拼弯的刺刀,最见“硬骨头六连”刺刀见红的精神。在这个英雄群体中,也记录着1938 年入伍的雄县籍战士李友华的事迹。1949 年1 月,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授予时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358 旅714 团六连炊事班长的李友华“模范炊事班长”“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47 年进军“三边”(定边、安边、靖边),正逢干旱严重缺水,每当部队长途行军后,这位老班长都要跑到二十多里地外的山岩下去接水,接的清水自己舍不得喝,挑回去分给战友每人半碗,自己却喝地上的泥水。天不亮就做饭,吃完饭又随部队出发,其中的辛苦付出可想而知。李友华还带领炊事班多次在关键时刻击退敌人……

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奔赴战场

冒着敌人的炮火进攻 历史图片提供/硬骨头六连

几十年来,六连以当刺刀、打硬仗著称,以赢得一次次战斗的胜利为军旗不断增添新风采。

“硬骨头六连”,无愧时代楷模。

“硬骨头六连”,是雄安的骄傲!

摄影/张永进

一代代六连官兵用行动擦亮“硬骨头”这张名片,诠释着“硬骨头”的精神内核:

硬在信念坚定——这是一种“绝对听指挥,随时上战场”的硬气;

硬在能打胜仗——这是一种“两栖当尖兵,有我无对手”的硬功;

硬在作风顽强——这是一种“报国敢赴死、逢敌必亮剑”的硬核。

“硬骨头六连”是战场的血与火锻造出来的,

“硬骨头六连”的猎猎战旗,彰显着中国军人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勇气概!

猜你喜欢
雄县硬骨头连队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记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李长功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为民办实事,要敢于挑硬骨头啃
雄县教育局慰问就地过年教师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硬骨头》骨头再硬也要啃完
2014深改元年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