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及措施

2021-01-15 23:56冯海霞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审计局
环球市场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财政

冯海霞 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审计局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经济压力比较大,需要通过专项资金提升经济活跃度,而专项资金的使用中如何保证合理性和有效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加强财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概念及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指的是上级政府针对本行政区域拨付的具有明确用途的资金,在资金的用途中包括经济建设、公共事业以及社会管理等。专项资金的应用中需要以预算为基础,做到专款专用,并且以勤俭节约和严格控制为原则。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需要做好对资金的支出方式、管理和使用的动态监督以及跟踪监控,保证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切实通过专项资金的应用实现政府职能的发挥,为人民谋福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专项资金的高效应用有利于促进政府权力的稳定,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改善,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一,对专项资金的高效、合理利用有利于为政府塑造良好的形象,随着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1]。而专项资金只有合理应用,并发挥最大的效能才能够更好的体现政府的职能。第二,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中需要保证科学性、准确性,提升政府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有效预防财务应用风险,加强对政府内部的资金管控,保证财务预算的合理性。第三,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需要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预防财政管理的政治和财务腐败。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审计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内部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与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别,而内控制度不完善必然会导致部分公共资源被侵占,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或者被侵占。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情况来看,管理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政预算资金预算和申报不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预算申报不合理问题是导致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首先项目主管的储备能力不足。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在资金项目的使用中没有做好遴选、编制等工作,在资金指标文件下达后才进行项目编制,延长资金下达时间。其次,专项财政资金审核与实际工作不符,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审核中一般都会采取第三方审核的方式,只结合系统进行逻辑关系的审核,没有对项目进行具体的了解和分析,同时也没有追踪项目后期的投入成效,导致审计的目标与实际不符,同时在后期核实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影响财政专项资金的落地,导致专项资金需要等待项目,这种低效的资金利用方式不符合专项资金应用的及时性原则[2]。最后,财政专项资金申报不合理,专项资金指标文件下达后,无法快速启动资金使用计划和对专项资金进行实物化管理,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数据上报、资金下达以及资金到位三个阶段衔接不紧密,无法发挥资金使用作用。由此可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需要项目主管以及财政部门间的有效配合与对接,保证资金应用效率。

(二)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松散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多单位为了能够保证管理工作快速、有效控制,直接照搬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方法,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式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性不强,形式化严重,容易造成各种操作问题。同时,从业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和执行中存在差距,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中对专项资金的定位不规范、不清晰,只给定了大概的范围,没有对其中的具体支出项目进行明确标记,很多支出都被默认为办公经费。资金支付在上报的过程中也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目标的管理中过于淡薄,管理制度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都是采取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保证资金的充足性,但是在利用这些资金的过程中却忽视使用效率问题。很多部门认为既然已经拨下款项,说明这些资金就可以随意使用,不需要考虑资金的使用绩效问题,只要保证没有私自挪用,都使用在要求的项目上即可,而且认为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属于公益性单位,与企业不同,不需要考虑资金使用的利益最大化,导致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衔接。随着企业管理政策在事业单位的借鉴和应用,国家对事业单位管理各项政策进行改革,但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仍然习惯于我行我素,缺乏对新《预算法》制度实施的重视,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专项资金审批中绩效管理工作落实不彻底,大部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审计中都过于形式化,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效率降低。

(三)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效果始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的参与意识不强,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仅是学习过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并不具备相应的职称,还有一些人员甚至并非财务专业毕业。这种人员队伍组织情况导致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此外,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减少,新鲜血液注入的速度减慢,单位财政管理人才队伍方面老龄化严重,很多临退休的职工缺乏工作动力,同时接受和学习新知识的速度慢,在事务处理中难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影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效果[3]。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注意加强对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强调对人员结构的优化,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四)财政专项资金跟踪监督力度弱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各职能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要求,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进行跟踪监督,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动态,包括使用的各个项目支出,支出数额以及支出方式等。同时资金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在资金管理中需要双管齐下,保障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工作管理中,仅由财政和审计单位部门监管工作,项目管理部门完全处于放手的状态,对资金使用情况不关心,将资金管理完全甩给财政。此外,财政部门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财政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专项资金的利用率降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进而滋生腐败。

三、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制度缺失

审计工作在财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制度体系和机制是审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强对审计体制和制度的完善,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从审计环境建设情况来看,审计制度建设不足,在审计工作中,习惯于采取标准的法律制度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如果审计制度不完善,必然会导致审计评价工作开展受到限制[4]。以产业扶持资金为例,从审计角度来说只要资金的使用合法合理,而且能够切实应用到相应的项目中即可,但是从绩效方面分析,审计中还需要确认资金的使用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作用。在审计中如果缺乏共同可评价的指标,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不认同的情况下,则会产生审计问题,需要从资金分配,使用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但是当前审计建议尚未形成法律强制的规定,需要审计单位自行履行。此外,审计问责机制不合理,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资金使用问题来看有令不行的情况仍然比较显著,说明当前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法律意识不足,追责机制没有彻底落实。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

国家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改革,促进财政体制的转变,对审计机关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开展提出新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公共财政在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以及职能等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国家治理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共财政管理下的国家治理中,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需要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而且从当前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背景方面分析来看,审计人员的素质尚无法满足审计要求。第一,审计人员中高级资质的人员数量非常有限,而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审计项目的合理性。第二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在审计人员招聘和培训中都加强对AO软件应用能力的重视,但是在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库的应用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5]。针对财政上的一些比较隐蔽和复杂性问题,如果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足,仅凭借经验进行审计会导致审计效率低,过多的走弯路。

(三)审计独立性导致审计结果受到制约

审计具有独立性的特点,这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审计独立性能够保证审计工作开展的公正性、客观性,审计署在审计制度中公告制度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关键,但是审计公告制度的推行也导致审计独立性的发展受到制约。我国审计隶属于行政管理体制,各地政府都是审计公告的提供者,审计部门的公告能够反映出行政机关的意愿。从我国当前的体制开展情况来看,审计部门也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在人事、经费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制约,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间都需要向政府负责,审计部门开展的独立性受到限制。从政府方面来说,通过审计结果的公告有利于对权力的控制,但是同时也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使政府形象受到影响。地方政府为了改善各部门间的关系,在审计整改中缺乏积极性,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效果。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措施

(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制度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制度体制建设不完善具有直接的关系,不利于财政秩序的发展。首先,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整改制度的完善,要求审计的效果需要通过监督的方式给予确定,才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保证审计整改工作效果的发挥。可以通过加强审计整改的方式,对《审计法》的法规进行修订,保证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并使审计工作能够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构建政府主导的审计整改形式,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结果的整改。同时构建审计整改监督机制,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职监督和跟踪,保证被审计部门能够完全按照审计建议做好审计决定和建议整改[6]。其次,注重对审计效能的监督和问责,促进跟踪效果的落实,可以通过行政问责管理方式,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审计整改监督部门负责对问题的协调以及违法违纪人员进行问责。此外加强审计教育宣传力度,构建审计、舆论以及社会三者结合的监督机制。

(二)做好财政专项资金预算项目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部门管理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好对专项资金的客观分析,保证专项资金预算方案分析、判断等科学性,并做好项目编制工作,对项目编制结果进行反复论证。同时根据当地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做好预算申报,保证资金预算编制的严谨性,使每项资金预算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保证所有专项资金使用的价值,使资金预算符合绩效指标,有效预防资金的浪费。财政部门在资金指标制定完成后,需要及时做好项目挂接,保证专项资金能够快速到位,并根据预算标准要求进行实物量化,有效预防资金等待项目情况的发生,保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绩效管理

地方财政预算标准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为专项财政资金提供有效的监督,促进专项监管资金的有效应用和升级。财政需要对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和掌握。首先,在资金管理平台的构建中,需要设置下限预警模块,所有的专项资金都需要在管理平台进行登记,一旦资金达到下限,需要根据《预算法》严格执行时限,并通过预警信息的方式对财务人员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下达,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通过科技手段设置资金绩效逻辑关系、行业标准以及效果导向等方面的分析模块,使其符合资金绩效要求。如果发现绩效目标的可操作性不强,无法获得资金支持。系统可以将绩效执行不彻底的资金列入到预警项目中,在年终考核中系统会对执行剩余的项目资金进行回收。在下一年的财政预算项目中,可以结合上一年的资金绩效情况以及实际支付等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并对资金额度进行合理调整。上级部门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需要结合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在管理上做到举一反三,加强预算管理,防止出现玩忽职守的情况。同时财务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并进行资金的绩效跟踪,防止出现资金申报重复的问题,保证资金使用效率。

(四)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需要经验、知识储备丰富的高素质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和指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充分的财政知识,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做好选人和用人工作,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同时在行政事业人员的招聘中,需要做好把关工作,加强对人力资源专业、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的层次性结构优化,适当提升财务人员福利待遇,加强干劲。同时加强对网络技术以及会计方面的深入培训,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加强财务人员的操练,促进财务人员的自我提升,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能够准确把握财务发展形势,充分发挥财务工作者的服务、创新和奋斗意识,做好不同阶段财务人员的传帮带工作,通过培训以及经验交流的方式,丰富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营造良好的财务工作氛围。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是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主要负责观察专项资金的使用途径、方法以及数量等能否满足要求。但是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队伍能力有待提升,同时审计结果受到约束,因此需要结合这些问题探究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高效、合理落实。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财政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陕西省财政53亿余元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