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明君和贤才们

2021-01-15 08:15么彬
奇妙博物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晏婴鲍叔牙楚王

么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为了争夺国君之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在鲁国避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在莒(jǔ)国避难。

为了不让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管仲率领一队人马前去拦截。当管仲赶到莒国的边境时,正好遇见公子小白一行向齐国进发。管仲张弓搭箭向小白射去,小白应声而倒。管仲以为小白已死,再也没有人与公子纠争夺国君之位了,于是回国时便不慌不忙的。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的那一箭恰巧射在了他的衣带钩上,公子小白佯装中箭身亡迷惑对方。

等管仲一行离开后,公子小白日夜兼程,率先赶回了齐都临淄。六天后,等公子纠到达齐国时,公子小白已经成为国君齐桓公。

这就是故事中提到的衣带钩,这是当时人们腰带上的挂钩,主要用于钩系束腰。这种带钩的精美程度可是与佩戴人的身份与地位紧密相关的。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鎏金嵌绿松石铜带钩主体纹饰是一只鸱(chī)面神鸟,精美至极。

鎏金嵌绿松石铜带钩

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后来引申为形容朋友之间彼此信任、交情深厚。

齐桓公继位后,本想杀了管仲报之前的一箭之仇,但鲍叔牙却力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不高兴地说:“管仲不就是射我衣带钩的那个家伙吗?他射的箭至今我还留着,我恨不得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还想让我重用他?”鲍叔牙说:“那时是各为其主,再说如果您想要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没有一大批贤明的人是不行的。”

齐桓公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推辞:“我不过是个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的臣子而已,比管仲差远了,他才是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哪!您要是重用他,他将为您射得天下,哪里是只能射中一个衣带钩呢?!”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最终拜管仲为相。管仲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齐国日渐强大。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周朝天子周襄王也派使者前来参加。葵丘会盟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象征着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也是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标志。

齐国的强大离不开明君与贤相。在齐桓公之后,齐国的几个国君都少有作为。直到150多年后齐景公成为国君,在齐国历史上与管仲齐名的一代贤相晏婴协助齐景公以礼治国、重民举贤,使齐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千乘之国”,继续在列国争霸中保持强势的地位。

晏婴作为相国,曾多次出使四方。有一次,晏婴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婴身材矮小,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晏婴知道这是楚国人故意羞辱自己,就说:“我是来访问的,这是狗洞,不是国门,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个门进去。”楚国人一听,只好打开城门让晏婴进入。

晏婴见到楚王,楚王故意问他:“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家派上等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被派到楚国来了。”

楚王又安排人在他们谈话时押过来一名犯人。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下面的人回答:“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问晏婴:“齐国人都善偷吗?”晏婴马上说:“淮南的橘子树到了淮北就成了枳(zhǐ),齐国人到了楚国就成了贼,看来是水土不同哪!”楚王听后苦笑说:“圣人是不能戏弄的,我真是自讨没趣了。”

晏婴在面对楚王羞辱时巧妙地进行了回击,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

齐景公时期,齐国国力强盛,但随着齐景公病亡,他所属的姜姓政权日渐衰微,新兴贵族的代表田氏在政治舞台上逐渐崛起。田氏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来笼络人心,逐渐控制了齐国的政权,最终在公元前386年取代姜姓,建立了田氏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本为陈氏,这件带有“陈宾造戈”铭文的铜戈为陈氏家族所造,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陈宾造戈”铜戈

猜你喜欢
晏婴鲍叔牙楚王
让马夫当丞相
管鲍之交
比肩接踵
楚王失弓新编
晏婴三拒齐景公
楚王爱细腰
鲍叔牙与管仲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楚王招贤
品悟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