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牙齿洗洗澡

2021-01-15 00:47唐郦薇
奇妙博物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刷毛凹槽柳枝

唐郦薇

为了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健康牙齿,每天早晚我们都要刷牙。其实,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牙齿的整洁与美观。你看《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女子:“齿如瓠(hù)犀。”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牙齿像瓠瓜的瓜子一样整齐、色泽洁白。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陌上桑》说:“皓齿还如贝色含。”意思是说洁白的牙齿好似贝壳一般光洁。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和王奭(shì)秋夜有所思》中说:“丹唇间玉齿。”意思是朱红色嘴唇间的牙齿如玉石般无瑕。古人用这么多美好的词汇来形容牙齿,足见他们对牙齿的重视。

漱口是古人最原始的清洁牙齿的方法之一。《礼记·内则》中有“鸡初鸣,咸盥(guàn)漱”的记载,说明清早人们起床后会漱口。此外,人们还会用茶、酒、药汤等来漱口,比如苏东坡在作品《仇池笔记》中就提到了饭后用浓茶漱口,既可保护牙齿,又能去除油腻。

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

后来,人们觉得漱口并不能完全把牙齿清理干净,于是发明了“揩齿法”。“揩”的意思是擦、抹,“揩齿”的动作和我们今天刷牙很像,但用的工具可不是牙刷,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直接用手指蘸盐擦拭牙齿。敦煌莫高窟有幅壁画上就有个僧人一手拿漱口瓶,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揩牙齿。第二种是用布擦牙齿。第三种是用柳枝,唐代医书《外台秘要》中讲可以把杨柳枝的一端咬软,柳枝的纤维会像刷子一样散开,再蘸上沉香等粉末,便可把牙齿刷干净,这可算得上是牙刷的雏形了。

真正的牙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根据现有考古发现,早在唐代就有牙刷了。考古学家在清理唐代灰坑时发现了4 把骨质牙刷,其中一把被收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中。这把牙刷乍看之下平凡无奇,一头宽一头窄,用牛骨磨制而成。但如果你去仔细观察它,就会看到它的前端分布有两排小孔,很可能像现代牙刷一样是用来插刷毛的。

在內蒙古等地的几座辽代墓葬中,也出土了多把类似的骨质牙刷柄,观复博物馆就收藏有3 把。我们可以看到牙刷前端的背面有很深的凹槽,这道凹槽是干什么用的呢?

早期牙刷的刷毛都是动物毛,一开始用的是猪的鬃毛,但是猪鬃毛太硬了,用着不舒服,后来就改用较为柔软的马毛。宋代《琐碎录》中就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刷牙子”就是牙刷,这句话是说牙刷都是用马尾巴上的毛制成的,而我们看到的牙刷背面的这道凹槽就是用来固定刷毛的。具体做法有点儿像纳鞋底,在绳子的末端绑上猪毛或马毛,穿入牙刷正面的孔,再从背面的凹槽穿出,在背面用力勒紧绳子来固定刷毛,最后再将刷毛修剪整齐。

辽代 骨质牙刷柄 观复博物馆藏

咱们的祖先很早就会用盐或升麻、白芷、沉香等中草药的粉末擦洗牙齿。传说在北宋年间,有个聪明的僧人发明了一种牙刷和“牙膏”相结合的便携式产品,叫“牙香筹”,上面的“牙膏”是将香料和药材在模具里压制成的固体。牙香筹可以用小袋子装起来随身携带,用的时候拿出来放进嘴里上下左右擦几遍,再漱口,便可保持口齿清香,非常方便。

一把小小的牙刷,凝聚着祖先无限的智慧和对健康体魄的永恒追求。今天,各位同学也要继承先人传统,每天按时刷牙,好好爱护自己的牙齿哟!

猜你喜欢
刷毛凹槽柳枝
推理:柳枝篱笆墙
老年人选牙刷讲究多
老年人最好用小头牙刷
生命力
柳枝词
黑板下面的凹槽
一种易清洗牙刷
不需要牙膏的牙刷
数字量勺
“凹槽形”相似图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