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多元价值分析

2021-01-15 00:44刘毅超
参花(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乡村文化

摘要:本文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多元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其他价值,随后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乡村文化 多元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展现出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背景和生产力,同时也成为某个地方群众的重要精神支柱,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业态,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为农村发展现代文化提供精神支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多元价值

(一)文化价值

乡村文化振兴是建设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乡村文化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记忆,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坚定文化复兴道路,强化建设乡村文明,帮助广大农民在基础知识、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思想理念等层面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形势,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和社会风气。农耕文明时代所形成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美丽乡村灵魂所在,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宝贵的历史记忆,属于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的产物,其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汇聚了不同时代的思想精华,是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借助特定区域的非遗元素,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国社会群众的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模式。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除了要关注物质生活以外,还要帮助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诞生的,蕴含大量的历史元素,凝结着群众的智慧,代表整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也是地方群众的重要精神支柱,拥有重要的精神价值,是乡村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比如歌舞类非遗项目,主要是人民群众通过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区域群众的生活方式、地方习俗以及思想状态等。借助生动的艺术表现,可以打动人的内心,提升人的斗志,突出非遗精神价值,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为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激发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这也是当前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注重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和灵活性转化,强化乡村灵魂,使传统乡村文明能够承担乡村振兴的责任和使命。

(二)经济价值

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乡村产业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出当地有效的资源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优化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够全部富裕起来。在具体建设发展中,非遗元素也产生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区域开始借助当地非遗元素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并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此需要把非遗中的文化资源合理转换成重要的文化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对各个地区的非遗元素实施有效保护和科学规划,实现非遗保护目标,充分挖掘非遗发展潜力,使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两项工作形成有效的平衡关系,深化两者互动,借助非遗元素合理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为地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助力。

(三)其他价值

在文化的建设发展中,民族的兴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地区文化繁荣的影响。非遗作为我国的文化记忆,属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源泉和稳定剂。随着城市持续建设发展,农村地区的青年劳动力面临着大量流失的局面,而农村青年群体在进入城市寻找更多发展机会以及生存空间过程中,也从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使农村地区相继出现留守儿童以及留守老人,这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的巨大挑战。因此,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进一步激发出非遗的政治价值,支持青年群体返乡创业,借助文化产业、乡村旅游融合模式,促进地区文化品牌持续建设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补充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农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丰富农村文化业态。[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发展融合的分析

(一)非遗与乡村文化融合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发展中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乡村文化也成为我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乡村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风俗。通过长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精神观念当中,成为精神理念文化中的核心。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并融入世界大环境,社会风气也产生一定改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对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尽管人们日常生活产生明显的改变,但乡村民俗礼仪以及风俗习惯依然是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导和精神依托,其中一部分逐渐沉淀转化为非遗内容。这些乡村风俗礼仪本属于非遗的表现形式,比如长幼行为标准、祖先祭祀等活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各种技艺类非遗尽管并非是乡村风俗礼仪内核,但却成为文化观念的基础支撑,如喜面的制作技艺、祭祀纸活的扎制技艺以及端午黄酒酿制技艺等都是非遗的组成部分。

(二)非遗与乡村文化聚集

1.宗祠文化。乡村治理中同样融入公共文化内涵,乡村居民精神生活中富含各种公共文化元素,也是基于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够顺利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在乡村居民继承和弘扬当代文化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公共文化發展和推广。比如宗祠作为我国历史中的公共核心场所,宗祠文化属于公共文化的一种,依然会对乡村治理产生较大影响,在部分乡村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宗祠作为重要事件研究协商见证者,围绕宗祠诞生了谱牒姓氏文化、服饰技艺、美食文化和建造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地区公共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依然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2.互助文化。整个乡村建设发展中,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和自然的挑战,扩大发展空间,乡民也形成了固定伦理观念和习俗利益,形成了人际关系的基础处理模式,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关系属于其中最为稳定的联系。同族互助成为标准的人际关系,人们能够同享喜悦,共克困难,而丧葬中的互助以及乔迁、结婚、生子中的祝贺也体现出传统的互助文化,该种文化表现通过多年发展,逐渐成为乡村公共文化的一部分。

3.节庆活动。文化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而乡村公共文化也是此种目的。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化公共文化效能,乡村人通过缅怀先辈、崇敬天地等行为活动,增强彼此间的联系,使乡村人际关系更有温度。到目前为止,乡村人依然十分看重各种节庆活动,而公共文化中各种活动内容也属于非遗中的一部分,某些节庆活动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

(三)非遗与乡村农耕文化交叉

我国乡村产业文化主要是围绕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传统农耕记忆以及农时操作也成为一种代表性非遗元素,属于现代农村产业文化中的代表性内容,对促进农耕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很早便产生了农耕文明,在后期发展中不断完善,除了农业领域,还渗透到社会各个产業文化当中,对当代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比如丰收后的庆祝活动以及作物收割活动等,人们通过相关活动展现自身对大自然的敬畏,感激自然的给予,这有利于营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基于此,农业文明衍生出来的非遗,尤其是以农耕文化为核心诞生的传统习俗技艺,逐步成为现代农村产业文化的重要价值元素。加强非遗和产业文化全面融合,能够助力乡村农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基于乡村振兴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公共文化宝贵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积极推进我国美丽乡村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对我国乡村振兴推进也有着关键性作用。基于乡村振兴,如何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第一,建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档案。在乡村振兴相关措施落实期间,需要有关部门设立专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小组,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际保存数量、类别、内涵、现状、价值、保护利用目标等相关信息,遵循“保护第一”的基本原则,通过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建立工作,为后续深入研究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第二,加快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如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等,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挖掘、修复、规划、保护、展示、开发及利用等相关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要适当调整财政投入比例,为乡村振兴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持续性,积极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高效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持续发展中见证了我国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含有我国人民的独特思维模式以及价值理念。乡村振兴也是我国新时期结合城乡发展需求所提出的打造美好农村生活的重要建设工程,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属于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而非遗中的多元化价值也为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瑞光.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2):37-43+158.

[2]杨永聪.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44-45.

[3]黄永林.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基于乡村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J].文化遗产,2019(03):1-12.

(作者简介:刘毅超,女,本科,明溪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乡村文化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解读
初探贵州花苗“长衫龙”芦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