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1-01-15 22:34段月明撒永昌
当代体育 2021年44期
关键词:新都区体育锻炼居民

段月明 撒永昌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政府部门对农村和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在“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下,大量的农村居民因房屋和土地被征用而转到城市定居生活,即所谓的农转非居民。相对于年轻的农转非居民,老年农转非居民在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上难以转变,谋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加上在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在从农村生活走向新的城市生活的过程中,老年农转非居民面临许多压力和困难,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导致其在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等方面大打折扣。

社区体育是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体育要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其身心健康、社会交往、人际关系、融入城市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成都市新都区作为成都市“北改”政策执行的重要区域,对新都区老年农转非居民社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其科学锻炼、身体素质以及归属感、幸福感等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成都市新都区农转非小区的老年人(年满60周岁)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对农转非居民、社区体育等关键词和篇名进行检索,对农转非居民特点以及社区体育的相关论述进行学习和解读,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地考察法

本文共选取成都市新都区六所农转非小区:医学院小区、福缘小区、正兴小区、新东小区、龙家湾小区、红星小区。笔者多次考察所研究的社区,对所研究社区的体育设施和老年农转非居民进行社区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为问卷的制定、发放做好准备。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制定了《成都市新都区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包含了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时间、项目、方式等因素。向所选取的6所农转非安置小区发放调查问卷,每个小区发放问卷50份,共计300份。回收问卷284份,有效问卷276份。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为论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

2.1.1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动机有84.1%是出于健康需求,说明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选择兴趣爱好、交友需要和休闲娱乐的人数也均在60%以上。老年农转非居民从生活多年的有大量体力劳动的农村生活转变至现在体力劳动较少的城市生活,时间和经济上相比之前较为宽裕。因此,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2.1.2 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老年农转非居民性别情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参与社区体育的老年农转非居民男性108人,占比约39.1%;女性为168人,占比约60.9%,男性人数和比例明显低于女性。原因有两点:第一:男性老年农转非居民在进入城市生活前,属于农村劳动的中坚力量,部分男性老年农转非居民由于早期在农村干农活较多,进入城市后觉得难得轻松,反而不太喜欢锻炼。第二:社区体育的运动项目中,以广场舞最为火爆,受传统观念影响,参加广场舞的女性居民人数相对较多。

2.1.3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调查与分析

参与社区体育的老年农转非居民锻炼的时间,有75人选择在早上锻炼,占比27.1%;83人选择在傍晚锻炼,占比30.1%;43人选择在晚上锻炼,占比15.5%;选择上午、中午和下午参加锻炼的总人数比例仅为27.3%。

2.1.4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时长与频数分布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老年农转非居民每次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时长在0.5-1小时,占比58.7%;而小于0.5小时和大于2小时的人数占比均在10%左右。由于老年人体力恢复相对较慢,因此,每次0.5-1小时的锻炼时长较为适宜,而大于2小时的锻炼则不利于老年人体力恢复。

约有62.3%的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频数为每周3-4次,大约28.6%的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频数为每周1-2次,每周锻炼在4次以上的老年人约占9.1%。对于老年人而言,每周3-4次的锻炼也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机体的恢复,也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1.5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分布以及消费调查与分析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运动项目的选择会影响其锻炼的消费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有64.5%的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每月消费在51-100元,其次是每月50元以下。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广场舞、太极拳、健步走,选择这三个项目人数为224人,占总人数的81.2%。选择跑步、柔力球和其他的人数相对较少。总体而言,老年农转非居民会选择花费相对较低的太极拳、广场舞、健步走等项目。

2.1.6 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方式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的方式是个人为主(无指导),其次是集体为主(无指导)。说明老年农转非居民日常参与社区体育锻炼多数是在无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这势必会加大其受伤风险,对于其享受体育項目、科学健身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个人为主(无指导)的锻炼方式也不利于其社会交往。

2.2改善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策略

2.2.1 与高校合作,引进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帮助老年农转非居民快速适应城市生活以及科学健身的重要条件。在社区内部的老年活动中心担任职务的大多是本小区的居民,这类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体育健康知识,这就需要引进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随着国家对体育的重视,高校体育人才层出不穷,社区活动中心可以采取与高校体育学院合作的形式,为高校体育人才提供实习岗位,即可以帮助高校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又解决了社区缺乏专业人士的问题。

2.2.2 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健康意识

研究表明,相对于城市原住居民,农转非居民的锻炼风险更高,这一差异在60岁以上的老年城市居民中均具有显著性。本文的样本人群均出生于1961年前,同城市原住居民相比较,老年农转非居民在未成年普遍经历了更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和贫困问题,长期的营养不良对其身体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正确的体育运动知识和健康意识对老年农转非居民有着巨大的帮助。社区可以从知识层面入手,社区体育组织者或社区活动中心可以定期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也可以利用当前火热的网络平台,如短视频、公众号等发布一些健康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不仅可以减少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受伤的风险,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2.3 通过与其他社区合作,提高年纪较轻老年志愿者的服务作用与号召力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期间,对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志愿者说,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志愿者群体是老年农转非居民适应城市生活的一大助力。可通过与其他社区加强联系与合作,让年纪较轻的老年志愿者带领年纪较大的老年农转非居民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比如柔力球、篮球、乒乓球等社区比赛活动,让老年农转非居民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在感受社区体育魅力的同时,也搭建出一个让相邻社区居民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平台,从而让老年农转非居民更加快速的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体育,形成“社区是我家,幸福你我他”的社区新风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城乡统筹一体化”背景下形成的老年农转非居民,受到自身教育水平、在农村地区长期养成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在由农村转向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老年农转非居民快速融入社区生活,对打造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社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老年农转非居民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成都市新都区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锻炼情况整体较好,参与动机多以强身健体和交友为主,有利于其融入城市社区生活;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频数整体上较为适宜,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但在参与社区的过程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缺少专业的体育知识素养,在部分体育项目中采用错误的方法去锻炼,导致锻炼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受伤的情况。

3.2 建议

社区活动中心可以与地方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引进社会体育指导员进社区为老年农转非居民提供专业的指导,以降低受伤的几率,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社区活动中心可以使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利用短视频、公众号等当下流行文化来传播体育健康知识,也可以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使老年农转非居民学习正确体育知识,培养居民内部的体育达人,分享体育锻炼心得,打造属于社区自己的体育文化。社区活动中心可以与其他社区合作,提高社区年纪较轻老年志愿者的服务作用与号召力,开展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帮助老年农转非居民适应社区生活,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基金项目:四川省绵阳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社区体育提升农转非居民主觀幸福感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CTY2020YB18)。

(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大学体育学院;2.成都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新都区体育锻炼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廉洁文化进校园 “清”风拂面育桃李
新都区 廉洁文化进校园“清”风拂面育桃李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