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需要“补”吗

2021-01-15 00:48王祚邦
商周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鸡肝补药补品

在当今这个物资相对丰盛的时代,我们尤其要警惕这种“乱补”或“滥补”给人体所带来的危害。

长期以来,人们对“补泻”二字存有一定的偏见,即偏爱“补”,偏恶“泻”。听说是补品即喜上眉梢,听说是泻药就龇牙咧嘴。中医也有人曾感慨“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的世风之偏!可见此偏见由来之久远也。

我们先来看看中医对于“补”的认识?中医认为其含义有三。

其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补益之剂、补品或补药。这类方药具有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的作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鹿茸、肉茯蓉、冬虫夏草等。方剂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左归丸、右归丸等。这类补品的概念比较固定,所以人所共知。

其二,《黄帝内经》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何谓虚?虚者少也,不足也。简单地说,就是“缺什么就补充什么”。比如,地震受困后获救,水和一般的食物就是最好的补品。还记得小时候读高中住校,一学期下来,缺乏营养,得了夜盲症,暑假回家后吃个鸡肝,第二天夜盲症就好了。若是现在让你吃两个鸡肝,眼睛也不见得会明亮多少!因为你体内不缺它!这就是“虚者补之”。

其三,顺其脏腑之性即为补。《黄帝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比如,肝气郁滞的病,适合用辛散的方法,使肝气得以条达、疏泄,例如香附、薄荷都能疏肝、散肝,治疗肝气之郁,那此时的香附、薄荷就是“补剂”。即所谓“适其性者为补”,反之,就叫泻。五脏皆有适其性者,中医称为“五脏所欲”。

我前面所说的对补的偏爱,就是指第一种情况而言,即盲目偏爱所谓的补品,从不去探究自己是虚证还是实证,是真虚还是假虚?若真虚当然是雪中送炭,若假虚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当今这个物资相对丰盛的时代,我们尤其要警惕这种“乱补”或“滥补”给人体所带来的危害。

那我们如何调补呢?

第一,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补?《黄帝内经》说“虚者补之”,也就是说,只有虚证才可以补。若你本来体质壮实而无病,或虽体有不适,但病证属实,盲目进补就等于“闭门留寇”,只会加重病情。

第二,进补当识气血阴阳。若人言我虚,当补。那么虚在哪?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应当辨别清楚。只有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放矢,方能有益无害。

第三,进补当不碍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口服补品只有通过脾胃才能发挥作用。即进补之后,要感觉吃了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言“补”。若一味蛮补,服后腹胀便溏,纳食不香,则事与愿违,何补之有?

第四,进补莫与气血为难。补品性多黏腻,若一味纯补峻补,常会壅滞气血,反招其害。可将补药与行气活血药按一定比例合于一方,使之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方可发挥补药之功。

第五,进补当以平衡为贵。补法是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失衡的疗法。进补的目的是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恢复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思想。所以,我们在进补时,当懂得有行有止,不能一补到底,應当“以平为期”。

(摘自青岛出版社《中医是什么》,作者王祚邦)

猜你喜欢
鸡肝补药补品
补血吃鸡肝炖莲子
洗脚泡脚胜过吃补药
山药鸡肝治婴幼儿慢性腹泻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保健品不宜睡前吃
滥用补药祸非轻
癌症患者不宜“大补”
鸡肝小米粥补血
白补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QuEChERS-UPLC-MS/MS快速测定鸡肝中七种磺胺类药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