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技术下高校思政课时代感与吸引力教学模型的构建

2021-01-16 20:51段妍智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课堂

段妍智

(玉溪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目前,我国正积极进行高校思政课改革工作,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进现代移动互联技术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凸显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这成为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积极面对的挑战。伴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思政课堂开始运用一些智能终端设备,实施课堂导学,借助一些学习软件和先进技术来提高思政教育质量,以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思维

1.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移动互联技术是大势所趋

目前,有关大学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正在持续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思政课改革工作。受时代发展及教学改革创新的影响,现阶段的大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关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和融入更加明显,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是因为有关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入,能够促进传统高校思政课向现代化技术转型,解决在转变过程中的一些矛盾,提高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保证思政教育质量。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面面临的问题较多,首先是在教学模式方面,由于过于传统,很难保证高校学生足够重视思政学习,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无法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一般。现阶段多数高校的思政课都是采用合班教学的模式,学生数量众多,很难保证课堂纪律,以及教学效率。同时,教学模式枯燥乏味。除此之外,涉及到思政课学习成果的考核难以通过准确量化的方式进行,在思政课教育上缺乏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撑,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这种情况在一些理工类院校十分常见,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除上述问题之外,整个环境对于高校思政课有着过高的期许,但实际教学效果却无法支撑这一期望,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上述问题会得到有效改善。

2.移动互联技术引入课堂,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目前,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所运用的移动互联技术种类繁多,分别支撑着高校思政课不同部分的教学,不论是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或课外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都得到有效覆盖,同时在课外实践部分也有所涉及。可以说,这些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合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1]。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针对教学情景进行创设,保证学生在思政课堂的注意力。同时运用软件系统也可以针对学生思政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由此可知,移动互联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融入带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该学科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学生在移动互联技术引入课堂之后,对于该学科的兴趣明显提升。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型

1.“互联网+”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可以预测的是,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应用范围的持续增加,将构建出新媒体技术参与和课堂教学与网络有机结合的新兴模式,替代传统的辅助性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化媒体形式的创新,其所具有的先进技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也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引入,能够催生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萌发新的生机的原因所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资源,建立授课体系,即形成一个全新的框架,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进来,可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也展现了数字化时代思政课的时代感。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线上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印证,这说明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化思政课堂中,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主动完成课堂学习,参与到课堂中。这种形式颇受当代大学生欢迎,并且学生表现出的主动性更高。尤其是伴随着手机终端功能的逐渐提升,其将在高校思政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其具有变形性和及时性的优势,今后势必成为现代化高校思政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

2.移动互联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完美融合

移动互联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融入,一大优势就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因为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能够挖掘大量的教学素材,支撑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并且在网络环境中,信息更新的速度十分迅速,学生也习惯于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获取信息,因此借助移动互联技术来实施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势所趋。具体而言,近几年,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关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引入主要体现在学生手机端上,能够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对思政课价值观的特殊性予以充分体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来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种教育观念推动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转变[2]。随着现代化新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使用,不仅促进了移动互联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同时也实现了思政课对应的价值观教育,以及教学情景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融合。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到教学环节,以及教学评价也呈现出融合状态,从而构建一种全新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三、建立思政教学新模型的意义

1.移动互联技术使课堂上学生全员互动得以实现

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而言,迫切渴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表现,如此才能保证学生通过思政课理论教学有所收获,同时,这也是理想状态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效果。但考虑到传统高校思政课通常采用合班教学的模式,一名思政教师需要面对人数众多的学生实施思政理论教学,单纯依靠教师个人的组织能力是无法实现对课堂纪律的有效把控,同时也无法兼顾课堂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尝试通过设置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加强思政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或者是采用小班讨论的方式,但上述方法的应用通常适用于班级学生较少的情况,面对合班教学所发挥的效果十分有限。此时就凸显出移动互联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因为移动互联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与教师及时沟通,并且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让每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得到充分展示,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课堂实际做出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新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近几年,慕课成为广大教师群体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慕课具有丰富课堂内容和促进师生互动的良好作用,因此,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慕课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本质是教师和现实学生之间的分离,因此,想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仍需技术升级。考虑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确定一种有效方法,实现全员参与与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尤其是采用合班教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着大规模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挑战。除此之外,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关于学生的管理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因此,对于慕课的应用,通常适用于一些以专业技术教学为主的学科,但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一门具有文科性质的学科,使用慕课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无法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尤其是对一些先进教学软件的引进,完全可以解决上述矛盾。通过推动传统教学和移动互联技术相融合的方式,能够保证所有学生及时参与到课堂,同时也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供渠道。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运用学习软件开展思政教学,其核心目的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思政知识学习过程中,保证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软件的形式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以此来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根本在于移动互联技术支持点对点,以及点到面的多样化网络传播形式,这对人数众多的高校思政课而言,无疑是推动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重要动力。

四、建立多种形式的考核模式

1.通过改变考试模式,使学生更注重日常的学习效果

许多高校有关学生思政学习成效都是通过阶段性考试以及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例,通常会设置选择题、材料题和论述题,来检验学生在该学期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成果,这种模式在许多高校都十分常见,其优势在于能够确保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这种考核方式的本质是对学生关于知识记忆程度的检验,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内化程度,以及能力提升,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并不全面,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今的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移动互联技术融入后,有关学生思政学习成效的检验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评价主体主要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以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参照依据,对于学生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学习主动性发挥了良好的监督以及激励作用,实现了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并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说,这一转变不仅仅是在考核方式上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针对教学结构的转变,确保学生在参与高校思政课堂过程中取得实质性成长。

2.移动互联技术引入考核过程,使众多教学环节更具实效性

通过研究发现,多数高校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有关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体课堂上,并且大多用于教学资源收集方面。这种融入方式,其本质是将移动互联技术放置于辅助思政教学的地位,并没有充分体现移动互联技术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面向大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及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使得移动互联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遭到忽略,多数情况下只是通过形式上的调整,而未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表现出移动互联技术融入度不高的问题[3]。因此,基于高校思政教育实体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提升才是将移动互联技术引入的关键。这是因为时代发展使然,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保移动互联技术的充分融入,形成兼具教师引导和移动互联技术功能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以此来保证教学效果。这不仅强调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入,同时凸显出教师引导的关键作用。因此,在移动互联技术全面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看待技术变革而引发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推动移动互联技术融入的同时,关注实体课堂的质量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在教学观念方面进行转变之外,还需要积极掌握各项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技巧,探索通过技术优势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需要明确关于新技术的融入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理论教学的轻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更需要关注自身教学能力的增长,才能为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入提供保障,充分借助移动互联技术的优势,结合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共同构建现代化的思想政治课堂,保证面向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符合时代发展需求[4]。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将移动互联技术引入高校思政教学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如今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必然走向。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入,不仅为教学过程增色,还能显著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高度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为高校师生互动提供良好平台,无论是对教学方式改革,还是对教学理念转变,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移动互联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作为思政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快速适应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环境,推动移动互联技术和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打造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如此才能发挥移动互联技术的引入价值,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